晌午已过,日头已渐渐西沉。
距离清化城约莫两里的日月军旗之下,镇南将军鲁钦会同其余将校,面色冷凝的盯着血肉横飞的正面战场,紧锁的眉头均是有所舒缓。
早在小半个时辰前,便有悍勇的先登营士卒在身后袍泽的掩护下攀登至城头并展开肉搏。
此后随着城头安南士卒的攻势放缓,越来越多的官兵们踩在由碎石和尸首铸就的夯土,登上了城头。
角楼处,象征着后黎朝权势的五色旗帜早已被重新返回战场的靖西土司岑燃一刀砍断,逼得负隅顽抗的安南士卒们节节败退,不断丧失着对于城头的控制权。
除此之外,巍峨的城墙也在\"回回炮\"的狂轰乱炸之下被炸开了几个缺口,白杆军主帅秦邦屏已是领着麾下标营亲自上阵,相信用不了多久的功夫便能击溃守在城门附近的守军,继而彻底拿下清化城。
\"侯爷,这清化城终是要拿下了。\"抬头瞧了瞧头顶日渐西沉的日头,镇南将军鲁钦长舒了一口气。
多亏这清化城中的守军皆是些只会逞凶斗狠的游兵散勇,被祖大寿领着关宁铁骑一冲锋便自乱阵脚,否则大军还真不一定能够在短短一日内,便拿下眼前重兵云集的清化城。
闻声,身上有浓郁血腥味的祖大寿只是轻轻点头却未置一词,只是微微眯起眼睛,颇有些复杂的盯着血肉横飞的战场。
尽管此时还未派人打扫战场,但以他的经验来推断,包括今日清晨率先朝着清化城发起冲锋的广西狼兵在内,官兵们今日至少伤亡五千余人。
相比较这一路以来的所向披靡,这已然是一场惨胜了。
更要紧的是,眼前的清化城并非安南国都,官兵们便遭受到了如此强而有力的阻拦,日后围攻安南国都升龙府的时候,又会面临怎样的考验?
\"好了,差不多了。\"正当祖大寿沉默不语的时候,便听得耳畔旁传来一名参将的惊呼声。
放眼过去,果然原本插着安南五色旗帜的位置,已然被一面崭新的明黄色日月军旗所取代,更有阵阵欢呼声顺着风声传来。
在场诸将皆是投身行伍多年之人,心中十分清楚大军攻克敌方城头对于\"攻城掠地\"意味着什么。
只要顺利拿下城头并打开城门,后续援军便能顺理成章的彻底破城,继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做得好!\"
尽管鲁钦同样对大军今日伤亡颇为心痛,但此时仍是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眉眼间满是笑意。
这清河城一破,方圆两百里便再没有像样的城池要塞,通往安南国都升龙府的道路也将一路畅通。
\"报!\"就在几名将校轻声淡笑,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的时候,便见得几匹快马于大军右侧疾驰而来,骑士的表情很是紧张。
\"启禀将主,\"不多时,几名气喘吁吁的城池于祖大寿面前驻马停住,颇为急切的拱手道:\"大军右侧二十里,突然发现大军行进的动静,应当是朝着清化城而来。\"
军中岗哨,除却两军对峙刺探情报之外,一般戒严的城池至多就是十里左右,但因为大军眼下终究地处安南,故而经验丰富的关宁铁骑便将警戒范围扩大到了二十里。
\"什么?安南的援军?!\"嘴角噙着淡笑的镇南将军鲁钦此时也将目光投来,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之色。
从他们进入广源州,强势驻军开始,后黎朝所谓的\"精锐\"便一直杳无影踪,使得鲁钦不自觉对这安南士卒产生轻视心理。
此时听闻安南竟有援军至此,心中倒是百感交集。
\"呵,果然如此。\"相比较大惊失色的鲁钦,靖南侯祖大寿便是显得淡定许多,脸上露出了一抹果然如此的神色。
从今日清晨开始,安南国的士卒便是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虽然同样有些紧张,但与前几日如临大敌,战战兢兢的状态却是截然不同。
这也就是官兵训练有素,悍不畏死,这才重新击溃城中守军的心理防线,不然今日定然是一场恶战。
现在来看,导致清化城中安南士卒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果然是所谓的\"援军\"。
也只有此等原因,方才能够人心惶惶的清化军民镇定下来,并且在官兵们悍不畏死的攻势下足足坚持了将近一天。
须知,即便是昔日有\"郑主\"亲自坐镇的嘉林城,官兵们也没有遭遇如此坚决的抵抗。
\"将主,鸣金收兵吧。\"一旁的辽东总兵曹文诏脸色更加难看,下意识的抬头看向头顶愈发暗沉的天空。
眼下正值春寒料峭,日头本就比酷暑时西沉的早,待到天黑以后,熟知地形的安南士卒们必将重新战场的主动权。
除此之外,曹文诏还怀疑,这支远道而来的安南军队,极有可能存在\"降军\"。
对于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曹文诏始终报以十二分的警惕。
\"鲁将军,当断不断,今日该鸣金收兵了。\"听得曹文诏的低语后,祖大寿也是轻轻颔首表示同意,随即便看向身旁的鲁钦:\"我等也得提前准备一二。\"
昔日他们与安南士卒引以为傲的\"象军\"交手的时候,完全是按照靖西土司及云南土司提供的建议,提前挖掘壕沟,布置火炮,使得原本还在横冲直撞的大象在受惊之后不战而溃。
\"靖南侯说的是。\"作为声震西南的\"三省总理\",鲁钦自然分的清轻重,抬头瞧了一眼已然于清化城头随风摇曳的日月军旗之后便是高声下令:\"尔等没有听到靖南侯的命令吗,速速鸣金收兵!\"
\"遵令。\"
在场将校自然都听到了那几名岗哨所说的内容,此时皆是颇为急切的点头应是。
当当当!
不多时,悠长的锣声便于污浊不堪的战场中响起,正在浴血博战的将士们虽然不知晓后方将帅为何在眼瞅着便要一举拿下清化城的时候选择鸣金收兵,但积年累月养成的习惯却也没有多做犹豫。
几乎是眨眼的功夫,数以万计的大明官兵们便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遍地狼藉以及不知所措的安南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