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城外三里。
蓝天白云之下,地势平坦的空地上,放眼望去尽是拔地而起的营帐,一顶顶明黄色的日月军旗随风摇曳。
戒备森严的营寨中,一队队手持兵刃,眼神冰冷的官兵们于营地中进出,恶狠狠的盯着数里外一望无垠的天际线。
今日是大军兵临江户城的第六日,但除了前些时日,东平伯黄得功曾领兵冲锋,试图夺城之外,来势汹汹的官兵们却是再没有半点动作,只是默默的于此地安营扎寨,与几里外若隐若现的城池彼此对峙。
正值晌午,徐徐微风不但吹散了稀薄的晨雾,更是为萧瑟的初秋带来了一丝温暖。
此时支离破碎的正面战场已然被打扫的七七八八,空气中的血腥味也近乎消失不见,仅剩下被鲜血浸透的土壤,在默默诉说着此地曾发生的一切。
营地正中,领兵的将校们齐聚\"总督\"袁可立所在的营帐,脸上的神情均是有些凝重。
\"诸位,我等屯兵于此已然五日有余,但江户城中的倭国士卒不为所动,倒是不能在这般僵持下去了。\"
轻咳一声过后,营地中的沉默便由坐在上首的袁可立率先打破,其沙哑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昔日强攻江户城无功而退之后,他和卢象升商议过后便决定\"以逸待劳\",等着倭国士卒主动送上门来。
毕竟在正面战场,他们有足够的把握,可以歼灭一切主动来犯的敌人,即便江户城中的倭国士卒倾巢而出,也有绝对的胜算。
但谁也没有料到,江户城中的德川秀忠就好似被吓破了胆一般,莫说主动出城野战,就算是趁着夜色\"袭营\"也没有发生过,竟眼睁睁的望着他们于此地安营扎寨,而无动于衷。
尽管袁可立心中笃定,德川家族传闻中的五千旗本定然埋伏于城外,但逐渐捉襟见肘的粮草,却令他不得不\"速战速决\"。
此地终究是德川家族的老巢,谁也不知晓那些埋伏于城外的数千旗本究竟携带了多少粮草。
\"启禀大人,我大军昔日虽然强攻无果,但却探明江户城头火炮落点,且城外壕沟及护城河畔已然被填平。\"
\"只要我大军倾巢而出,定能顺势拿下江户城。\"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将起身回禀道,粗犷的声音中满是急切和杀意。
前几日,东平伯黄得功领兵撤回后方,众人清点人数之后才发现伤亡竟然高达四成有余。
大明官兵上一次如此之多的伤亡,还要追溯到昔日在辽东攻克赫图阿拉,与女真八旗短兵相接的那一次。
除此之外,无论是在河套平原追杀女真大汗皇太极亦或者平定西南土司,官兵们再没有遭受如此之多的伤亡。
故此,在场的将校们心中几乎都憋着一口气,恨不得即刻领兵踏平眼前的江户城,为阵亡的袍泽们复仇。
这些生性卑劣的倭国人,不配投降。
一语作罢,本是有些喧嚣的营帐瞬间鸦雀无声,就连卢象升及黄得功等宿将也是下意识的轻轻颔首。
虽然此举有些\"粗暴\",但却是最快解决当下\"矛盾\"的手段之一,毕竟军中后勤吃紧之事,他们也有所耳闻。
\"那些被倭国人口中的旗本,确定埋伏于城外?!\"
\"人数仅有数千人?!\"
见众人沉默不语,上首的袁可立便是转而提起另外一件事,声音也是不由得认真许多。
他之所以和卢象升等人商议过后,做出命令大军按兵不动的命令,便是打算将这支孤悬于城外的\"骑兵\"先行解决,以免日后攻城的时候再起波澜。
但他却是没有料到,整整五天的功夫,军中经验丰富的岗哨们除了在数里外的空地上发现了战马的\"脚印\"之外,再没有半点发现。
此消彼长。
受限于日益紧张的粮草问题,袁可立实在耗不过这些不知所踪的\"旗本\"了。
\"启禀总督大人,\"见袁可立提及此事,京营副总兵孙应元便是起身回禀道:\"卑职亲自带人去瞧过,自我军营一路向西而行,约莫六七里的几处缓坡上,确实曾发现有战马的痕迹。\"
\"再远些的地方,卑职等人担心孤军深入,便没有深入探查。\"
\"至于这些骑兵的人数,卑职斗胆猜测,估计与传闻中的数量没有太大出入。\"
汇报完毕,得到上首袁可立的允准之后,孙应元便是缓缓落座,其脸上也是呈现出与往日冲动完全不同的深思模样。
在过去的几日中,他不止一次领着麾下标营,试图发现这支隐藏于江户城外的骑兵部队,却屡次铩羽而归。
一般来说,依着大明军中的惯例,战事来临之前,夜不收探查的范围通常在十里所有。
但这些倭国人口中的\"旗本\"在距离己方营寨不到六里的地方便停止了脚步不敢深入,足以间接说明对方同样提心吊胆,以免落入己方的埋伏。
\"总督大人,我大军儿郎士气正旺,大可不必将这些生性卑劣的倭国人放在心上。\"
\"就算其兵力再多上一倍,又能如何?还能强过昔日的女真八旗?京营的儿郎们谁没跟女真鞑子真刀真枪的厮杀过?!\"
正当孙应元陷入沉思,而袁可立也是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时候,便听得一道有些不满的声音于帐中响起,引得众人纷纷举目望去。
见状,刚刚做声的武将便是悻悻的缩了缩脖子,嘟囔了一句:\"卑职心直口快,总督大人别见怪。\"
言罢,他便是低下头去,不敢与上首的袁可立对视。
这武将虽然默不作声,但卢象升及黄得功却是来了精神,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心道当局者迷。
他们光想着五千身披重甲的骑兵能够在战局中起到何等举足轻重的作用,却是忽略了这些骑兵乃是倭国人的事实,更忘记了麾下儿郎们本就与骑兵作战的经验。
昔日建州女真于辽东如日中天的时候,辽东经略熊廷弼不就是靠着悍不畏死的辽东军士卒,方才挡住了女真鞑子一次又一次的攻势,继而为\"关宁铁骑\"及\"天雄军\"的问世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莫说这些倭国人骑马射箭的本事,定然无法与昔日的女真八旗相提并论,就算能够与其比肩又有何用?
大明官兵面前,反抗者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