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风起,日头已是逐渐有了西沉的迹象。
江户城头,倭国人独特的\"天皇旗\"之下,面色铁青的\"大御所\"德川秀忠在一众文武官员及大名领主的簇拥下,眼神复杂的盯着于护城河畔溃败,并不断逃回城中的残兵败将。
虽然有心下令关闭城门,令这些临阵脱逃的\"懦夫\"承担应有的下场,但德川秀忠仅存的理智,却是令他保持了沉默,只是一言不发的盯着不远处仍在竭尽全力冲锋的大明官兵。
归根结底,江户城中虽然\"兵强马壮\",各地大名及隶属于他们德川家族直接指挥的军队加起来足足有十多万人,但却再凑不出第二支火器军队。
抬头瞧了瞧头顶逐渐西沉的日头,已经在城垛处站立整整一天的德川秀忠心中竟然匪夷所思的升起了一抹庆幸的念头。
料想随着夜色降临,城外这些悍不畏死的官兵们也会鸣金收兵了,自己终于不用再承受其扑面而来的压力了。
此时的德川秀忠已然没有了将城外官兵全歼的\"雄心万丈\",只想着能够有惊无险的渡过今日。
提前数日挖掘的护城河及壕沟虽然已被城外的官兵填平,但己方除却正在溃逃回城内的火铳手们却是伤亡不大。
只等夜色降临,双方便将回到同一起跑线,而坐拥十余万兵力的自己,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胜者。
\"差不多了,关闭城门吧。\"
半晌,自从意识到官兵之前的溃败乃是有意为为之便陷入了沉默的德川秀忠终是开口,其有气无力的声音也是在周遭心腹将领的耳畔旁响起。
\"大御所?\"
闻声,一名身材相对魁梧的武将便是惊愕开口,好似并不赞同德川秀忠的命令,此时城外尚有数百名负责\"垫后\",未曾逃回城中的火铳手及弓弩手。
倘若此时关闭城门,无疑是宣告了这些人的死亡。
\"我说关闭城门,你听不懂吗?!\"
见有人胆敢质疑自己的命令,本就焦躁不已的德川秀忠瞬间爆发,其面目也是变得狰狞起来,瞧上去很是吓人。
曾几何时,莫说眼前这些武将,就算是京都城中的天皇及拥兵自重的大名领主也要对他躬身听命。
但此刻,竟然有人敢质疑自己的命令。
\"大御所息怒..\"
见德川秀忠如此言说,刚刚说话的武将心中便是咯噔一声,自知犯了忌讳,赶忙跪在地上叩首。
\"尔等还愣着作甚,关闭城门听不懂吗?!\"
\"还是说尔等想要让城外的官兵杀进来,沦为其刀俎?\"
没有理会眼前磕头如捣蒜的武将,德川秀忠紧接着便是朝着周遭一众被吓傻的文武官员嚷嚷道。
他不管这些人心中在想什么,是否做着\"改换门庭\"的打算,但在这江户城中,他德川秀忠便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除非官兵打进来了,否则没人能够违抗他的命令。
\"遵令,快关城门!\"
只片刻,在场的文官武将便是争先恐后的附和道,唯恐动作慢了,被德川秀忠盯上,毕竟其毫无感情的眸子正在众人身上不断掠过。
见到德川秀忠如此反应,身处稍远些的\"加贺藩\"之主,前田利常便是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眼神也是变得暧昧起来。
这德川秀忠好歹也是掌权多年的幕府将军,纵然在前几年退居幕后,仍是这日本国内当之无愧的统治者。
以其城府和心性,仅凭今日折损的人马还不足以令其如此癫狂,眼下之所以这般歇斯底里,还是因为城外悍不畏死的官兵们令其心中涌现了一种不可战胜的感觉。
这德川秀忠的心,乱了。
...
...
江户城外数里,亲自领兵上阵督战的靖北伯卢象升见到浴血奋战的黄得功率兵在倭国士卒的攻势下站稳脚跟,并且展开反攻之后,脸上便是涌现了一抹释然。
他知晓,倭国士卒溃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果不其然,前后不到半柱香的功夫,溃败至护城河畔的倭国士卒们便重新有了四散而逃的趋势。
而后不久,伴随着一阵不似人声的嚎叫声,阵型原本还算有模有样的倭国士卒们便不战自溃,争先恐后的朝着身后的江户城逃去,其阵中为首的武将虽然竭力阻止却也有心无力。
见状,经验丰富的卢象升心中便是一喜,他知晓此时便是\"夺城\"的最好时机,毕竟城门紧闭的江户城为了收纳这些\"残兵败将\",重新门洞大开。
而身处前线的黄得功绝不会错失这个良机,定会不顾一切的冲破江户城头弓弩手的封锁,杀至城池脚下,控制城门。
到了那时,这场从今日清晨便开始厮杀的战事也将初步画上句号。
只可惜还不待卢象升高兴太久,其嘴角处勾勒的弧度便逐渐趋于平静,眼神也是变得凶狠起来。
这德川秀忠不愧是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并非优柔寡断之辈,此时江户城外尚有数百名负责殿后的弓弩手及火铳手,巍峨的城门便是轰然一声关闭。
看样子,江户城头的德川秀忠宁肯坐视其麾下精锐被官兵斩杀殆尽,也不愿让官兵们靠近城门半步,更不敢担上城门失守的风险。
\"鸣金收兵吧!\"
又仔细观望片刻,确定江户城门已然悉数关闭,并且城头的攻势逐渐有愈演愈烈之势后,卢象升便是果断下令。
从清晨至今,身处前线的京营儿郎们已是浴血奋战了两三个时辰,虽然之前有\"投降\"的倭国士卒为他们分担火力,但只怕早已是强弩之末。
若是在\"不知疲倦\"的厮杀下去,怕是真的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想到这里,卢象升又赶忙补充了一句:\"命标营上前,为场中的弟兄们垫后。\"
所谓标营,便是军中将校直接领衔的心腹亲兵,无论是自身武艺亦或者身上甲胄,均是胜过寻常士卒。
\"遵令。\"
半炷香过后,巍然立于原地许久的大明军阵中终是传来了一丝动静,约莫千余名士卒从军中鱼贯而出,眼神坚定的朝着污浊不堪的正面战场而去。
与此同时,刺耳的鸣金声也是随之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