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钦点?
更不是共举?
楼令进行自荐?
要是钦点的话,新一任的中军将不好一次次压制国君。说白了就是受人名爵要感念其恩惠,怎么能够每一次都跟恩人作对呢?类似的观念早就存在,并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共同推举的话,被选举人也欠下了人情,只是不如单独由一个人推举的恩情那么大。
上面两种皆是受人恩惠,但凡以后起了冲突,少不得被骂一句忘恩负义。
自荐的话,变成是自己去争取,得到通过受到的恩惠就没有那么大了。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楼令接下来不止要压制国君,连带其余卿大夫也会进行很大的约束,自然而然需要表现出强势的一面了。
之前是郤锜强势地压制了一众卿大夫,使得晋国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一次次对外启动用兵规模极大的征战。
郤锜在任期间爆发过多少场大战?交战双方合起来用兵规模接近或超过三十万的大战,爆发的战役次数多达五次!
这五次旷世大战,哪怕晋军都是获胜的一方,以为不会出现损失吗?前三次基本是打成了三比一的战损比,后面两次才拉开到五比一的战损比。
死伤还是一方面,消耗的物资数目极大!
大举出动的话,多一个人就就多一张嘴,外出征战消耗大,国内也会失去一名劳动力,做简单的加减数学题就能够明白了。
不是郤锜强制要求几个卿位家族带头,并且是郤氏带头先上,以为其他卿位家族愿意打那种战争吗?
轮到楼令要担任中军将,不可能说就此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肯定也是存在互相压制的机制。
而楼令之前已经提出国策,最优选是取代周王室,次之就一再扩张,一样会频繁发动战争。
与其让他们到时候受不了,楼令必须在一开始就展现强势。
“好啊!”郤至喜欢楼令的强势。
要是楼令软绵绵的话,会让郤至认为兄长所托非人。
软绵绵的人就不该奢望获得中军将的职位,硬要上绝对是害人害己。
最重要的是什么?强硬的郤锜离世,换成楼令为郤氏和楼氏掌舵却软弱,真的能够被郤氏所接受吗?
极短的时间内,其他人肯定也是想了许多。
必须承认的事情是,一众卿大夫都承认中军将就是要足够的强势,一旦中军将不强势根本压不住局势。
可是,他们又不希望中军将过于强势,像是郤锜那种强势就非常让人难受。
现在很多人的心情比较复杂,认为楼令算是开创了先河,勇于自荐。
后面要是楼令干得差劲,少不得成为笑柄,还是千年笑话的等级。
“谁反对?”楼令问道。
没有人吭声。
要说谁心里最难受,肯定是晋君周无疑了。
怎么可能会不难受啊!?
明明一次施恩的机会,结果……
楼令环视众人一圈,再次问道:“谁赞成?”
还能这样的?
他们看的目瞪口呆,深深感到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