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与建立大型医院,将新医学推向民间,是唐大帆、赵臻等人极力推动的大事。
因为格物学院并不“独尊儒学”、“罢黜百家”,遭遇了大量儒师、儒士的反对,尤其是一些理学弟子,为了扞卫理学地位不断攻击格物学院。
虽说当下格物学院繁茂,但论到根基二字,明显比不上理学。
如何站稳脚跟,将根向下扎,就成了格物学院高层必须考虑的事。
蒸汽机是一个根系,扎在了江山社稷、国力之上,这东西目前尚且属于朝廷垄断,百姓也好,商人也罢,没有直接享受到蒸汽机带来的好处,只能站在外围指指点点,谈论几句。
蒸汽机跑得再快,和百姓的生活起居也没啥明显关系。
可新医学不一样,它直接与百姓的生老病死有关。
无论是每个月的义诊还是之前开设的妇科医馆,都是格物学院向下扎根,争取民心,夯实基础的动作。
只不过义诊每个月只安排了四日,不能形成持续影响力,妇科医馆只关注妇科,影响力也有限,为了让新医学的影响力扩大,争取更多的百姓认可与支持,形成民间支持格物学院的舆论场,打造一个标杆出来就成了必然。
这个标杆,就是大型医院。
集中更多的医者、药草,分科室去诊断、治疗百姓病症,特别是借助新医学的进步,打造一批成功的诊疗典范进行宣传,比如给谁动了手术成功了,给谁输液好转了,给谁输血就活了……
在皇室支持,百姓认可与支持之下,格物学院才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无畏中间官员、儒士吹起的理学风波。
拿到了朱元璋的许可,格物学院医学院开始从封闭的“学问研究”转为更大范围的“实践应用”,妇科医馆也将并入大型医院,成为格物学院在外的一个招牌明珠……
八月的秋风扫荡在茫茫草原之上,越过山林,迎面撞在了一座高大的城池之上,顿时疼痛地呜咽起来。
风卷旗帜。
尘起北方。
朱桢、朱榑抬起袖子,遮挡迎面而来的风沙,欧阳伦已经背过身去。
朱标背负双手,只微微眯着眼,盯着远处滚滚而动的烟尘。
烟尘尚未散去,一队骑兵从中冲了出来。
西风之下,马蹄声疾。
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王约站在朱标身后,沉声道:“殿下,魏国公带人回来了。”
朱标微微点头:“那就开城门吧。”
王约领命。
城门洞开,徐达带两千骑进入大同城。
翻身下马。
徐达率一干将官给朱标等人行礼。
朱标上前搀起徐达,心情舒畅:“有魏国公与诸位如此尽心戍守,父皇才可安枕无忧,百姓才得以休养生息。诸位,辛劳了。”
“为国效忠,岂敢称劳。”
徐达开口。
朱标进山西,入陕西,徐达是知道消息的。
可徐达万万没想到朱标竟然在西安溜达了一段时日,突然跑到了大同。
在塞外巡视时听闻消息后,徐达不敢怠慢,带人急匆匆赶了回来。
大同属于边镇前线,时不时就有蒙古骑兵威逼于外。朱标是太子,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
于是在进入公署大殿,寒暄几句之后,徐达直言道:“此处危险不可久留,还请殿下带楚王、齐王与驸马尽早离开此处。”
王约直点头,自己劝过,只是没起作用。
朱标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魏国公不必忧虑,元廷一时半会还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再说了,即便是他们发大军而来,以此处强兵强将还不足以应对吗?”
徐达苦涩不已。
话是这样说没错,大同城高且坚,对于缺乏大型攻城器械的元廷骑兵而言,他们想要乱了大同,扰乱山西还没这个本事。
只不过——
战场之上变数太多,摔一跤死了的也有,万一运气不好脑门上挨了一箭,这也不是没有。你是太子,万一在这里受点伤,那所有人都会担责,即便是自己,也会有所顾虑,不敢放开了去打。
进入洪武十五年后,元廷对大明边镇的袭击次数明显增多,千骑以上的袭扰次数超过了百次,仅仅是大同边关外,每个月都会有三至五次告警。虽说大部分时候元廷骑兵只是在关外呼啸而过,可每次他们来,边镇都需要进入备战状态,以防不测。
面对谈笑风生的朱标,徐达没有绕弯子:“边镇将士自会舍命护卫,保边镇不失。只是殿下留在此处,让我等担忧甚重。眼下元廷在塞外集结了不少兵力,平日里虽是分散,可随时能集结形成重兵……”
骑兵的机动性很强,别看这会可能是几百几千人,如果你带骑兵追击,估计没跑半天,人家就能冒出来几百骑,追远了之后,很可能陷入几千骑的围攻之下。
朱标了解徐达的心思,也清楚他的担忧,坦然道:“孤再停留七日,七日之后便会离开。”
七日?
这个时间并不算长。
徐达思索了下,问道:“殿下这次来,可是带了旨意?”
朱标用目光扫了一下其他将官,缓缓地说:“确实带了父皇嘉奖山西行都司上下将士的旨意,当然,孤留在这里,也希望察访下卫所军心、治下民情。”
徐达深深看了看朱标,很显然他有所保留。
宴散时天已黑了下来。
徐达进入书房,再次拜会朱标。
朱标看着目光炯炯的徐达,无奈地说:“孤这次来,确实有几件事需要做。这第一件事,便是希望拿到更全面的草原情报,为日后羁縻乃至完全掌控草原做准备。”
“啊?”
徐达难以置信地看着朱标。
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有些不切实际。
要知道徐达毕生的心愿,那就是消灭元廷,从军事上,彻底地打垮元廷主力,让其溃不成军,再无力南下,顺带着俘虏元廷皇帝,献给朱元璋。
仗打完了,那明军自然而然就撤回关内。
至于完全掌控草原,这种心思徐达有过,但很快就被掐断了,因为——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