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黄河河面上忽然驶过来一艘小船。
“王爷,王爷,我们过来接你了,你快点跑,我们在那下游点接您!”
船上有人大声呼喊。阿济格听到叫声,转头看去,正是他留在陕州的熟人。
他像是突然打了鸡血,精神一振,打马向下游快速奔去。
郝摇旗见到那艘船时,心中暗叫不好,拼命向前追赶,嘴里大喊着:“一定不能让那鸟亲王给跑了,快快快,追上去!”
就在马上要追上时,突然从郝摇旗他们身后杀来几人,正是在后阻敌的图赖。
他马术精湛,在混乱的战场上左冲右突,不一会儿就追上了郝摇旗等人。
图赖一边厮杀阻拦,一边高声大叫:“主子,快……快上船,我来挡住!”
阿济格见此,心中大喜,忙招呼那舟船靠过来。
因为船是顺水而下,一个斜插,很快就靠近了岸边。
郝摇旗等人看着身着蟒袍的阿济格,在几人的帮扶下正爬上舟船,急得郝摇旗破口大骂:“阿济格小儿,有种你别跑,郝爷来与你大战三百回合。姓图的,你让开呀!我要抓大鱼,你总挡在我面前干啥?”
就在此时,舟船缓缓离岸。
郝摇旗更急了,他一把将手中长刀向那图赖扔了过去,反手从马旁又抽出一把长刀,快速冲了上去。
就在图赖躲避飞来长刀之时,他一刀从下向上,从胸前刺向图赖的脖颈。
图赖只觉胸口一阵剧痛袭来,他下意识地转头看了阿济格那边一眼,见到主子已上船,心中一松,全身力气瞬间消散殆尽。
只觉一阵黑暗袭来,就此栽于马下,气绝而亡。
郝摇旗快马冲至岸边,此时船已离岸丈许。
“他娘的!”他大骂一声,从身后拿出弓箭,张弓搭箭,一箭射向那阿济格。
只听“卟”的一声,正中阿济格胸前,可惜被他旁边的一名将领给推了一下,偏离了心脏要害处。
气的郝摇旗又抽出一支箭,射向那船夫,却被那将领给一剑斩落。
此时船已离开三丈有余,他接连几箭都被那将领给用长剑打落,但那将领也被射中两箭。
此名将领正是黑云卫苦苦追寻的陈墨。
郝摇旗气的一把扯过图赖的金钱鼠尾,手起刀落,斩下了他的头颅。
这个满脸是血的汉子,突然抓起图赖的头颅,对着黄河厉声长啸:“狗鞑子王爷听着!潼关城头还缺个旗杆头!”
可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阿济格那舟船渐渐远去,慢慢成为一个小黑点,消失在黄河的尽头 。
黄河岸边,郝摇旗身形矗立,目光死死地盯着那早已消失不见的黑点,满心皆是不甘与惋惜。
就在他沉浸在这股情绪中无法自拔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他转头望去,只见金声桓和王石虎二人骑着马,风驰电掣般赶来。
三人并肩站在黄河边上,望着阿济格舟船消失的方向,郝摇旗手中还紧紧拎着图赖的首级,那鲜血顺着他的手指缓缓滴落,在黄沙地上晕染出一片触目惊心的红。
残阳已然落下,漫天的霞光肆意地倾洒在他们脸上,将三人的轮廓勾勒得愈发坚毅。
金声桓的目光落在郝摇旗手中的图赖头颅上,又回头看向那黄河远处红霞满天的天边。
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轻声念道: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声音在风中悠悠飘荡,带着几分豪情,几分感慨。
郝摇旗和王石虎听到这诗句,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金声桓,眼中满是欣赏与钦佩。
郝摇旗用力推了推金声桓的肩膀,爽朗地笑道:“金将军,你可真有本事!没想到还能出口成诗!”
王石虎也在一旁不住点头,感叹道:“我就说嘛,咱们站在这儿,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原来是缺了这么一首应景的好诗啊!”
三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随后爆发出一阵畅快淋漓的大笑。
那笑声在宽阔的河面上不断回荡,顺着滔滔黄河水,传的很远很远。
彼时,夏军在洛阳大破清军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汝阳。
信使骑着快马,一路高声呼喊:“洛阳大捷,全歼清军十万精锐,斩图赖,获龙旗,伤亲王!”声音穿透大街小巷,瞬间点燃了整座城的热情,引发了全城轰动。
百姓们都在奔走相告这一天大的好消息,酒馆茶肆中说书人在绘声绘色讲解着夏军大破建奴十万兵的段子,围观听书之人人山人海。
从前明至今多少年了,第一次有汉家军队击败建奴,并收复失地,怎能让他们不高兴,不感动?
有些从北方逃来的百姓在听到郝摇旗那句:“狗鞑子王爷听着!潼关城头还缺个旗杆头!”时痛哭失声。
“解气,太解气了,小二送一壶酒来,我要痛饮三杯!”
“好样的,夏军好样的,夏军万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好,好,好个落日余晖,好个落日阵斩建奴,我汉家有救了。”
……
就在百姓到处在议论此战的胜利之时,有消息灵通的人甚至开始说起夏军在沁州,在泽州,在登封,在武昌,都曾大破建奴的那几场战。
因为这些战斗是夏王朝建立前的战事,没有宣传,很多人并不清楚。
现在听说夏军从一开始就在与建奴战斗,还一次次都取得了胜利,更是兴奋。
百姓们奔走相告,官员们击掌相庆,士子饮酒庆祝,将士们士气高涨都在为了自己的正确选择而欣喜,为了胜利而高兴。
可该如何表达呢!有人带头喊出夏军万岁,夏王万岁时,这下大家的情绪有了宣泄的渠道,都跟着一起高呼起来。
开始时是一片一片的地方在高呼,没多久就是整片区域的齐声高呼声。
到最后,全城就听见一浪又一浪的夏军万岁,夏王万岁的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汝阳民众的凝聚力空前高涨,并非为偶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