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中所有的高官汇聚一堂,只因为如今的大汉出大事了!
刘邦时期使用的荚钱,因钱质贬值而导致物价飞涨。
民间竟然出现了,一袋米需要一万钱的情况!
一时间,老百姓都叫苦不迭。
物价飞涨必然是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倘若涨到一定程度,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必然又是一场新的起义狂潮。
当初,刘邦建立大汉,为了稳固新政权,笼络住这些兄弟们,刘邦不得不把铸币权下放。
明面上依旧是管的,还设立了私自铸币的罪名,但实际上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于刘恒的登基也很曲折,他同样需要稳固这些诸侯王和列侯,没办法将铸币权强制收回。
可如今,随着民间不断地私自铸币,荚钱越来越贬值,已经到了掉地上都没人捡的程度。
而且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民间私自铸的钱币许多都缺斤少两的情况,并不符合国家要求的规定,朝廷一时间失了信誉,老百姓私下里骂个不停。
刘恒和群臣商量后,决定废除原来的荚钱,改铸“四铢半两钱”。
为了平衡物价,防止诸侯胡乱铸币,刘恒还提高了制作的工艺。
至于私自铸币的权力,刘恒并没有选择收回,反而废除了禁止私人铸币的罪行,允许民间自由铸币。
苏云不理解,但他给了刘恒面子,没有当众反驳他。
等群臣都离开后,只有苏云还跪坐在位子上。
“云哥,你怎么还不走?是有什么事情吗?”
“你已经看到了允许民间私自铸币的危害,那你为什么不仅不废除,反而还废除了禁止民间私自铸币的罪行呢?”
此刻,刘恒的脸上是一脸的沉重。
“云哥,我又何尝不知道呢?”
“铸币权20多年不归中央了,怎么能指望一时半刻的将他收回来呢?”
“要知道,天下之财,全部笼络在诸侯王和朝堂功臣手中,这时候要是收了他们的权力,他们必然会狗急跳墙,起来造反。
这可不是涉及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事关天下的诸侯王和列侯功臣,时局不适合我动手。
况且老百姓他们也眼馋铸币权,毕竟谁不想要呢,你不开放,他们便会骂你;
还不如开放了,让他们吃吃苦头,就知道还贪不贪这铸币权了。”
苏云默然。
刘恒说的句句属实,苏云想不到任何的反驳理由。
就如今这个状况,是没办法将铸币权强制收回中央的。
直到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彻底削弱了诸侯之后,汉政府才将铸币权彻底收回中央。
刘恒仔细分析了一下局势,“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便是解决诸侯王和功臣列侯的麻烦。
同时还要训练一支强大的军队,以防止诸侯王日后狗急跳墙,和北方的匈奴趁乱入侵。
要想培养军队,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将帅。
可如今,高祖时期会打仗老将,死的死走的走;
云哥虽然有些带兵的经验,可朝廷中又离不开云哥你,我实在想不出什么人可信,又有能力培养这样的一支军队……”
苏云想都没想,直接脱口而出:
“周亚夫!”
刘恒低下了头,好好地想了想,毕竟事关军队的事情,容不得丝毫马虎。
半晌,他才抬起头,正对上云哥的眼神。
“好似,没有其他选择了……”
……
随着军功集团的没落,军功二代们又长期居住在长安,衣食无忧,极少打过仗,根本就没有带兵的机会。
现在刘恒只能秘密启用周亚夫,让他训练一支军队。
同时,刘恒也在慢慢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会打仗的军事人才,也为后世子孙们提供保障。
——————————
长沙国。
贾谊被贬在此已经一年有余,长沙王吴着对他很好,将他拜为老师,还时时刻刻向他请教问题。
可他志向远不在此,他仍然心忧朝廷,心忧百姓;
心忧远在京城的,那个坐在龙椅上的少年。
经过多天的总结,他终于勇敢地提起笔,写下了着名的《谏铸钱疏》。
群臣不敢说的话,他说;群臣不敢谏的言,他谏。
这天下总要有人站出来,敢言直谏!
贾谊洋洋洒洒地写了无数,总结了汉朝自建立以来有关铸钱方面所有的问题,并建议刘恒将铸币权收回中央。
贾谊事关经济方面的建议,一直到清朝仍然适用,被各朝代的经济学家所学习。
贾谊认为:现在允许天下人用铜和锡制钱,但天下人心向利,允许民间私自铸钱,必然会从中掺杂铅、铁等杂物,而降低钱的质量。
即便是违反铸钱的法律而处以黜刑,也会有人铤而走险,从中掺上极小比例的铅和铁,而逐以暴利。
如今,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即便发行四铢半两钱,民间仍有各种形式的半两钱,中央根本禁止不绝,就会导致钱币的种类混乱。
一旦开放民间自由铸币,必然会有无数的人放弃农业,改为开山采铜,这与国家重农抑商的政策背道而驰。
无数人看到其中的利益,必然心生向往,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转入铸钱行业,钱越赚越多,物价越飞越涨,最后导致市场崩坏,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铜是重要之物,用来铸币流通于民间,则可用于老百姓;
可铜并不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之品,以无用之物换取有用的粮食,完全靠的是政府的信誉,当钱币不受中央掌控之时,朝廷的信誉也必然随之崩塌。
……
此疏送到了苏云手中,苏云被彻底的震惊到了。
贾谊的许多建议,甚至和近代的经济政策相吻合,足可见古人究竟有怎样的智慧。
可此疏一公布,必然会引起天下的震动,因为里面鲜明地指出了许多问题,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
到那时,刘恒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天下的诸侯王、功臣和商人必然会联合起来,逼刘恒一把,将贾谊送上断头台。
事态紧急,容不得半分迟疑,苏云急忙携着奏疏前往未央宫找刘恒了。
未央宫。
刘恒正在休息,邓通守在外面,替刘恒打着扇子。
见苏云急匆匆的走来,邓通赶紧将他拦在了门外。
“丞相,陛下正在休息,是有要紧事情吗?”
苏云想了想,贴到邓通耳边说道:“要紧事,快叫醒恒儿。”
邓通和刘恒已经相处了许久一段时间,刘恒也没把邓通当过外人,多次在邓通面前喊过苏云云哥。
邓通能混到今天,自然有自己的聪明,他早就猜到了苏云和刘恒的关系,苏云这次故意喊的恒儿,就是彻底让邓通确认内心的想法。
邓通明白了苏云的意思,丝毫不敢怠慢,朝着苏云行了一礼,“既如此,长青侯可稍候,待我唤醒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