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深知,虽已取下孙权首级,可江东之地百废待兴,周瑜还在抵抗,民心浮动,稍有不慎便会再生祸乱。
他当即下令,命马超、魏延整肃军纪,安抚百姓,严禁士兵劫掠扰民。又派遣赵云与甘宁协同治理江东水军,将降军妥善收编,以充实自己的力量。
在处理完江东的初步事务后,张羽回到了自己的营帐,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布局。他深知,北方的乌桓虽然历经三世,但势力依旧强大,盘踞在幽州大地,时刻窥视着幽州并州局势;而南中的沙漠柯,虽偏安一隅,却也野心勃勃,有着兴复汉室的志向。
张羽打算派张辽庞德进军南中。
正思索间,谋士庞统、李儒匆匆入帐,向张羽献上一策:“主公,如今江东初定,我军士气正盛,可趁此良机,挥师北上,歼灭乌桓。乌桓虽兵多将广,但都是一些外类,内部矛盾亦不少。我军逐步蚕食其势力范围。”
张羽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士元所言有理,只是蹋顿此人,素有大志,与他作战,须得小心谨慎,以防他人背后算计。”
庞统胸有成竹地一笑:“主公放心,我已派人暗中与其他敌对族群接触,只需拿捏好分寸,许予他们一些好处,不愁他们不与我们合作。”
于是,张羽一面积极筹备粮草、整军备战,一面等待着与张辽的消息。
沙漠柯召集麾下谋士、将领商议对策。谋士进言:“大王,张羽新得江东,根基很大,但兵力太过分散。我军可先发制人,趁他立足未稳,挥军东进,一举拿下荆州全部。”
武将却摇头反对:“不可,张羽能在短时间内击败孙权,足见其谋略与军事才能。此时贸然进攻,我军长途跋涉,未必能讨到好处。不如先一步一步,攻城损失太大。派人去江东散布谣言,制造内乱,待其自乱阵脚,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
沙漠柯权衡再三,最终采纳了武将的建议。一时间,江东境内谣言四起,百姓人心惶惶,一些孙权旧部也蠢蠢欲动,企图发动叛乱。
张羽得知此事后,却并未慌乱。他一面加大对谣言的追查力度,严惩造谣者;一面加强对孙权旧部的安抚与管控,恩威并施,逐渐稳定了江东局势。
就在此时,乌桓方面传来消息,愿意与张羽联合抗蹋顿。张羽大喜,当即与庞统等人商议联盟细节,并派特使前往与他们会面。
幽州城内,异族率领心腹等人进城相迎。李儒与他们相见,几人寒暄一番后,便进入正题。
李儒率先开口:“几位大王,如今乌桓势大,你等若不联合,必被其各个击破。我主愿与大王携手,共讨蹋顿,待平定北方后,把蹋顿的地盘给你们。”
几位异族首领听闻李儒所言,彼此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其中一位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首领缓缓开口:“张将军的好意,我等心领。只是这乌桓兵强马壮,蹋顿又极为狡诈,与他为敌,胜算究竟有几成?
若是贸然出兵,最后不但没能拿下蹋顿,反倒折损了我族的兵力,这可如何是好?”
李儒早料到他们会有此顾虑,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王不必担忧。我主张羽将军,刚刚平定江东,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士气正盛。
此次与诸位联合,更是如虎添翼。
乌桓虽看似强大,但内部矛盾重重,各个部落之间貌合神离。只要我们策略得当,里应外合,定能将蹋顿一举击败。
而且,一旦平定乌桓,诸位不但能得到蹋顿的地盘,还能与我主结成长期盟友,共享太平盛世,日后的好处数不胜数。”
另一位身形消瘦、眼神锐利的首领接口道:“话虽如此,可这联盟之事,总得有个章程。我们出兵多少,粮草如何供应,战后的地盘划分又该如何确定?
这些都得提前商量清楚,以免日后产生纷争。”
李儒胸有成竹地从怀中掏出一份早已拟定好的盟书,递到众人面前:“这是我主早就准备好的盟书,里面详细规定了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出兵数量、粮草供应,都有明确安排。
至于战后地盘划分,我主承诺,会按照各位出兵的多少以及战功的大小,公平分配。诸位若是还有什么疑问,大可提出来,我们一同商议。”
异族首领们传阅着盟书,一边看一边小声议论。
过了许久,那位络腮胡首领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朗声道:“好,既然张将军如此有诚意,我们便与他联合。我族愿出兵五千,听从张将军调遣,共同讨伐蹋顿!”
其他首领见状,也纷纷表态,愿意加入联盟。李儒心中大喜,脸上却不动声色,与众人一一握手,约定了出兵的时间和地点。
回到徐州后,李儒将谈判结果告知张羽。张羽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如此甚好,有了这些异族的助力,我们平定乌桓便多了几分胜算。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备战,务必在约定时间前做好一切准备!”
与此同时,在乌桓王庭,蹋顿也得到了张羽与异族联合的消息。
他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子:“好你个张羽,竟敢勾结异族来对付我!既然如此,我也不会坐以待毙。传令下去,召集各部兵马,准备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