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二年五月二日
杨康升温迪戈为婕妤,居淑芳宫,同时召唆鲁禾帖尼入宫服侍温迪戈。实际上掩护唆鲁禾帖尼在宫内待产。
忽必烈被杨康外放为海东行省税务司专职税务,阿里不哥迁为督察院驻忠靖军支队长。
蒙哥的归命侯也改为平壤侯,迁为安东行省右布政使。
杨康在养心殿召集完颜齐美,蒲察汉,乌骨任,兵部尚书徒单琼商议出兵倭国之事。
杨康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主座之上,神色凝重。
左丞相完颜齐美、右丞相蒲察汉、太师乌骨任与兵部尚书徒单琼四个人坐两边。
杨康目光如炬,率先打破沉默:“朕意已决,出兵倭国!倭国弹丸之地,竟敢屡次挑衅我朝威严,此仇不报,难消朕心头之恨!”
作为一个现代人,不灭倭国白瞎了穿越一回。历史上,忽必烈三次出兵都没有剿灭倭国,还因为风向问题,补给断截,死了几十万投降的南宋军队。
杨康是绝对不想要这样的结果,这次出击必须是雷霆一击。
完颜齐美眉头微皱,拱手道:“陛下,出兵倭国虽可扬我国威,但跨海作战,后勤补给困难重重,恐仓促出征,难以万全。”
征宋之战各家都没有获得多少好处,现在大家积极性不高。
蒲察汉则捋了捋胡须,接话道:“完颜齐美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倭国猖獗,若不及时惩戒,周边藩属国恐生异心。
臣以为,可先遣使前往倭国,责其罪行,若倭国能诚心悔过,向我朝称臣纳贡,或许可免动干戈。”
杨康冷哼一声:“哼,倭国狼子野心,岂会轻易服软。
朕已遣细作探明,倭国皇室和幕府正在混战,此时正是出兵好时机。”
太师乌骨任目光炯炯,抱拳说道:“陛下圣明!我朝兵强马壮,何惧小小倭国。只是出兵之际,需挑选良将,统筹全局,方能一战功成。”
杨康微微点头,目光转向兵部尚书徒单琼:“徒单爱卿,你掌管兵部,对军中将领了如指掌,可有合适人选?”
徒单琼向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举荐水师都督陆乘风。陆乘风深谙水战之道,作战经验丰富,若由他挂帅出征,必能旗开得胜。”
杨康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陆乘风确有帅才,只是此次跨海作战,不仅要应对倭国水军,登陆之后还需与倭国陆军周旋,需选派一位能征善战、智勇双全之将,方可万无一失。”
众人正思索间,杨康又道:“朕意已决,任命陆乘风为征倭大元帅,统领水陆大军,完颜陈和尚为副帅,辅助陆乘风,阿里不哥为督军。
完颜陈和尚当年征战高丽,用兵如神,陆乘风熟悉水战,二人联手,必能踏平倭国。”
众人纷纷跪地,齐声道:“陛下英明!”
杨康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殿外,仿佛已看到大军在倭国土地上扬威的场景。
“传朕旨意,即刻筹备粮草、整理战船,整军备战。九月秋收之后,大军出征,务必让倭国知道我朝之厉害!”
杨康一声令下,身旁的太监立刻领命而去,不多时,便传来“传完颜陈和尚觐见”的高声传唤。
不多会儿,完颜陈和尚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进养心殿。
完颜陈和尚身披黑色战甲,内衬红色劲装,腰间悬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剑,英气逼人。
进入殿内,完颜陈和尚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洪亮:“末将完颜陈和尚,拜见陛下!”
杨康看着眼前这位威名远扬的将领,眼中满是期许:“陈和尚,知道为什么招你来吗?”
完颜陈和尚听闻,心中一凛,立刻挺直身躯:“末将不知,还请陛下示下!”
完颜陈和尚当年因为参与了完颜洪烈秘密换太子行动,想要夺取杨康军权,被杨康以在高丽杀戮过剩为由罢职,闲赋了二年。
这两年,杨康一直谅着完颜陈和尚。完颜陈和尚现在50多岁,还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自然也是不甘心,托人四处活动,可是杨康也没有理会。
杨康沉默一会,养心殿内静悄悄的。
完颜陈和尚感觉压力大增,额头开始冒出豆大汗珠,心想。
杨康这是要接着处罚自己了吗?杨康理政这三年来,现在地位稳固,尤其是攻下宋国之后,现在声望达到巅峰。
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谁让自己一步踏错了。
杨康非常满意完颜陈和尚表现,笑道:“爱卿不用紧张,倭国这个小国,三番五次挑衅我中央王朝,该杀!完颜将军可有力气再为国征战一次。”
完颜陈和尚听闻此言,心中先是一怔,随即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
完颜陈和尚原本以为自己将永无翻身之日,没想到陛下竟在此时给予这样一个机会。
只见,完颜陈和尚眼中泪光闪烁,猛地挺直腰杆,双手抱拳,以更加洪亮且坚定的声音说道。
“陛下!末将自当万死不辞!往昔末将犯错,承蒙陛下宽宏大量,未予严惩。
这两年闲赋在家,末将日夜反思,悔恨不已。
如今陛下不计前嫌,委以重任,末将定当以死效命,若不能踏平倭国,扬我朝国威,甘愿提头来见!”
说罢,重重地将拳头砸在身前的地面上,那股决然的气势仿佛要将心中压抑已久的斗志与忠诚一同宣泄而出。
“末将虽已年过半百,但自觉尚有余力,正值为陛下、为我朝效力之时。
此次出征,末将愿意前往,让那倭国知晓我朝天威不可犯!”完颜陈和尚言辞恳切,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滚烫的热血。
完颜陈和尚心中明白,这不仅是一次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更是对杨康这份信任的最好回应。
杨康说道:“很好,朕封你平倭副元帅兼陆军元帅,前往倭国,这次务必要剿灭倭国,这倭国毫无信誉可言,不必留情。”
五月十五日,大朝会,
杨康宣布,九月三日出兵倭国,水师出动东海舰队二支舰队,北洋舰队三支舰队,南海舰队三支舰队,一共八支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