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元年五月十日,晴,微风
南方各地皆平定,杨康也结束南巡,回到大都,宣布大赦天下,明年加恩科一场。
消息一经传出,朝野内外瞬间沸腾。
庐陵府大牢内, 典狱官高喊一声,“文仪,谁是文仪。”
文仪感觉自己大难临头了,也有一丝解脱了,自从惶恐滩头失败被关了几个月了,文仪已经认命了,自己也算是为国尽忠了。
文仪傲娇的说道:“我说,都要上断头台了,是不是该给一顿好饭吃?”关押日子只有一些豆饼和白粥。
对于文仪这种士大夫阶层来说伙食算是差的,不过比起以前自费伙食也算是一种进步了。这是杨康规定,关押的犯人也是有生命权的,应该官家给伙食。也可以防止有些地方官员胡乱关押百姓。
典狱官走了过来解了文仪的枷锁说道:“今天天下平定,皇上加恩,大赦天下了,你可以回去了。”
文仪听闻此话,先是一愣,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你说什么?大赦天下?放我回去?”文仪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几分不确定。
典狱官笑着重复道:“没错,皇上大赦天下,你可以回家了。”
文仪呆呆地站在原地,思绪如乱麻般交织。几个月来,文仪在这暗无天日的大牢里,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满心都是对国家沦陷的悲痛与绝望。
如今,这突如其来的自由,让文仪一时不知所措。
过了好一会儿,文仪才缓缓回过神来,眼眶不由自主地红了。
文仪抬起手,用力地擦了擦眼睛,似乎想要确认这一切不是一场梦。
“真的……可以回家了吗?”文仪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
文仪低头看着自己被解开枷锁的双手,那双手因为长期的囚禁而显得苍白无力。活动了一下手腕,感受着久违的自由。
“我……我要回家了。”文仪的声音逐渐变得坚定,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文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迈出了牢房的大门。阳光洒在的身上,暖烘烘的。
文仪眯起眼睛,感受着这久违的温暖。望着天空,心中五味杂陈,既有重获自由的喜悦,又有对未来的迷茫。
“回家,我要回家。”文仪低声念叨着,脚步匆匆地朝着大牢外走去。
文仪知道,虽然国家已经改朝换代,但是,家中还有亲人在等着,那是活下去的动力。在这一刻,文仪决定放下过去的恩怨,好好地活下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
文仪脚步匆匆,一路朝着家的方向奔去。沿途的街巷依旧熟悉,可又似乎因为历经动荡而多了几分沧桑。
终于站在家门口时,那扇陈旧的木门紧闭着,熟悉的门环就在眼前。文仪的手微微颤抖着,缓缓抬起,轻轻叩响了门。
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露出妻子那满是憔悴却又惊喜万分的面容。
她的双眼瞬间瞪大,眼中蓄满了泪水,嘴唇颤抖着,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我回来了。”文仪的声音带着些哽咽,也带着无尽的温柔。
妻子再也抑制不住,扑进他的怀里,放声大哭:“你可算回来了,这些日子,我们都以为……”
这时,屋内传来孩子们的呼喊:“娘,是谁来了?”紧接着,四个孩子像小炮弹一样冲了出来。
看到文仪的那一刻,他们先是愣住,随即眼眶泛红,齐声大喊:“爹!”便一头扎进他的怀里。
文仪紧紧地抱住家人,感受着他们真实的温度,泪水夺眶而出。
文仪蹲下身子,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爹回来了,以后再也不离开你们了。”
妻子拉着他走进屋内,桌上还摆放着未吃完的粗茶淡饭。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诉说着他离开后的点点滴滴,妻子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满是眷恋与安心。
文仪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暗暗发誓,无论未来的日子如何艰难,他都要守护好这个家,在这新的时代里,开启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
不过当初追随文仪的几百乡勇都死了,这些人很多都是家里顶梁柱。文仪没得办法,只能变卖家产,给这些人发一点抚恤金。
文仪召集乡邻乡老想要卖地筹款。
乡老告诉文仪现在农田不能私自交易了,只能卖给官府。文仪怀着忐忑不安心情来到庐陵府度田司办理典卖土地手续。
文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庐陵府度田司,只见那衙门里人来人往,官员们忙碌地穿梭其中。
文仪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略显破旧的衣衫,抬腿迈进了这决定土地命运的地方。
一位年轻的书吏注意到了他,走上前来礼貌询问:“先生,您是来办理何事?”
文仪赶忙拱手,恭敬说道:“我是来办理典卖土地手续的,听闻如今农田只能卖给官府。”
书吏微微点头,示意他稍等,随后转身走进内室。
不多时,一位身着官服、面容严肃的官员走了出来,他自我介绍是度田司主事。
主事将文仪引到一处案桌前,让他坐下,然后摊开相关文书,说道:“如今朝廷新制,土地买卖关乎民生,必须规范。您且先将土地的详情告知于我。”
文仪不敢有丝毫隐瞒,详细地讲述了自家土地的位置、面积、田亩的肥瘦情况。
主事一边听,一边在文书上认真记录,时不时皱眉询问一些细节,比如土地上是否有附属建筑,灌溉水源是否充足。
在核对信息的过程中,文仪忍不住问道:“大人,不知这卖地的价钱,朝廷会如何定呢?”
主事放下笔,神色稍缓,解释道:“朝廷会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参考周边地价,给出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
这价格虽不能让您一夜暴富,但也绝不会让您吃亏。
而且,朝廷收购土地,也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农事,让百姓都能有田可耕,有饭可吃。”
文仪听后,心中虽仍有些担忧价钱不够抚恤乡勇家属,但也明白这是大势所趋,只能默默点头。
手续非常简单,按照地契所写,双方约定好了丈量土地日期。
主事将一份盖有鲜红官印的文书递到文仪手中,说道:“您收好,这是土地交易的凭证。明天回去丈量土地,现场交割银两。”嘱咐文仪明天约齐村里里正和乡老。
文仪接过文书,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家的产业便少了一大块,可一想到那些死去乡勇的家人,他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二天,庐陵县度田所官员(正八品)带着几个人前来丈量土地,他们使用全站仪经过一阵测量,画出新的地形图和重新立地契,然后里正和乡老画押确认,算出土地面积,交割银两,这块土地就正是收归国有了。
文仪拿到银两时算了一下,比正常售卖溢价10%左右,感觉金国做事还算是公道。
文仪问道:“土地上作物怎么算?”
度田所长回道:“今年还是算你们耕种,公田税15%,10%正税,5%的租税。不过,皇上免了三年正税,只收5%租税。明年根据人口和土地情况需要分配给无田百姓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