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子穿着银灰色狐裘斗篷,包裹的严严实实。
一个一身浅蓝色裙衫的女子,面前清冷,发髻上只赞了一支银簪,正是月烟,她一改往日光鲜亮丽的打扮,正对着穿狐裘斗篷的女子,月烟一眼瞧见赵云珠同宋淑敏来了。
骤然开口,“絮儿,你当初如何害我,如今我蛰伏多年,总算可以报仇了。”
站在她对面的女子不是旁人,正是柳姨娘。
“只要我活着,你就不能安心,我要你亲自尝一尝被人抛弃的滋味,我要将你当年加诸在我身上的伤害,千百倍地还给你!”
“哪怕柳小将军执意要护着你,可是,那寒幽的剧毒,到底是你给的王小姐。”
“证据在我手上,我要让你不得安生。”
月烟扬起唇角,眼中满是嘲讽。
柳姨娘暗暗咬牙,眉心紧蹙,她今日拖着还未痊愈的身子,将月烟约在这里相见。
为的——
她眸底划过一抹狠厉阴毒,看着月烟在她面前得意大笑。
一手悄悄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朝着月烟的心脏刺了过去。
“月烟,你不该遇见我!”
柳姨娘将插入月烟胸口的匕首在她的身体里转动着,哪怕鲜血沾染了一身,脸颊上也满是鲜血。
可她仿佛一点都未曾察觉到一般。
“絮儿,好,好妹妹,姐姐,姐姐先下去等你,等你……”
月烟依旧笑着,绵软的身子缓缓倒下。
惨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身体巨大的疼痛,似乎让她没有任何知觉一般。
月烟似乎得到了解脱一般。
柳姨娘抽出匕首,任由月烟胸口的血水沾染在她的斗篷上。
眼中没有半分惊恐,反倒彻底松了一口气。
抬脚,欲要将月烟的尸体揣入湖水中。
这胡水的下游便是入海,正是因此她才放心在这里对月烟下手。
“住手!”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怒斥,柳姨娘身子一颤,回过头来,瞧见身后站着的人。
面色大惊。
“光天化日,行凶抛尸,柳姨娘真是厉害!”
宋淑敏吩咐人上前将柳姨娘摁住。
柳姨娘没有挣扎,她无力地垂下头,现下她哪里还想不明白。
今日,是月烟做的局。
“送去官府,再将月烟姑娘的尸体一并送去衙门,本王妃倒要好好看看,这秦家的江山,莫非真的就是他柳家的!”
赵云珠走到月烟身旁,见她身子一点点变冷,唇角带着一丝笑,空洞的双眸,似乎藏着无数的不甘与绝望。
她伸出手,为她缓缓合上双眸,在心底同月烟说了一句,“安息吧。”
这一路上,柳姨娘面如死灰,毫无半点生机。
她知道,她这一次,怕是真的完了。
马车内,玲珑身子紧绷,哪怕自己已经害怕到极致,可她依旧担心小姐。
“小姐,咱们真的要跟着去衙门吗?”
玲珑的声音里都带着一丝颤意。
赵云珠从思绪里抽回神来,“去吧,不然官差还要在跑一趟。”
今日月烟同贤王府做局,摆明要拖着她下水。
等入城后,到了京兆衙门,瞧见这般状况,那大人连忙吩咐人去请了大理寺的大人过来。
毕竟今日这事儿可不小。
赵云珠同宋淑敏坐在衙门里,管差上了热茶来,生怕得罪了这两位贵人。
柳姨娘则是无神地跪在地上。
月烟的尸体盖着白布,就摆在柳姨娘身侧。
气氛尤为诡异。
京兆衙门里的大人不尬贸然开口问话,生怕自己说错一个字儿,将人个得罪了去。
“贤王妃,云侧妃,可否同本官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京兆衙门里的大人语气里多了几分讨好。
他身后还跟着正拿着毛笔手中捧在卷轴的师爷。
宋淑敏将今日的事情尽数说了出来。
并拉着赵云珠一同指认,柳姨娘光天化日杀害了月烟姑娘。
“云侧妃……”
王大人看向赵云珠,带着几分求证的意思。
“是的,今日我同贤王妃目睹了这一切。”
京兆衙门的王大人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气,看向身后奋笔疾书的师爷,额头上直冒冷汗,头几乎都快要埋进手中的卷轴内。
“系好了没?”
“大人,快好了,快好了。”
师爷摸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继续记录。
长安城已经许久没有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了。
大理寺来人将柳姨娘同月烟的尸体带走,还见京兆衙门里的案宗带走。
赵云珠同宋淑敏这才被送出了京兆衙门。
“云侧妃,今日多谢。”
看着宋淑敏这般坦然,赵云珠轻笑一声,“贤王妃,不必客气。”
说完她转身上了马车,回了安王府。
之后的事情,大理寺并未派人上门来过问。
但柳姨娘杀死月烟姑娘却已经成了死罪。
柳家同柳小将军并未露面,吩咐人送去了休书一封。
“小姐,柳小将军可真是绝情。”
玲珑提起柳家就愤愤不平,“这柳小将军看来也不怎么样啊。”
玲珑眼中充满了对柳小将军的厌弃。
“贤王府掺和在其中,况且我同宋淑敏亲眼目睹柳姨娘行凶,哪怕柳家再想维护,只怕都没有办法,眼下不论是朝中还是民间,对于柳家这外戚身份,本来就颇有微词。”
“柳家如此行事,倒也在情理之中,柳姨娘如今就是一个被舍弃的弃子罢了!”
玲珑似懂非懂。
大理寺的案子很快就有了定论,柳姨娘定在三日后问斩。
……
柳姨娘问斩这一日,柳小将军都未曾露面。
从前长安城中人人都要夸赞上两句的柳小将军,就好似一夜之间,在长安城中的口风才彻底被扭转了。
前有“克死”张家大小姐克妻的名头,后有薄情寡义。
许是因着长安城中的这些风雨,柳小将军失踪了。
柳家同柳太后急得团团转,吩咐人到处去寻找。
可寻找了好些日子都有一点效果。
近年根的时候,忽然北边传来敌军突袭了三座城池的消息。
眼下朝中并无人可用。
唯有贤王。
可柳太后忌惮贤王若是重新拿到兵权,只怕不好控制。
这些日子,太后为此事愁得整日吃不下睡不着。
皇帝执意要让贤王领兵出征,毕竟边关的军已经不能再拖。
几番争执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