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
就在崇祯准备在媚香楼顺藤摸瓜,并将那些官员一网打尽时,成平安却是接到赵鸿运的电话,说是有急事让他赶紧回皇庄商议。
其实,一共就两件事情。
其一,那就是如今正值盛夏,也是蝗灾的高发期,尤其是,现在已经有了爆发蝗灾的苗头。
也就是这两天,山间地头都已经能看到稀稀拉拉的小蝗虫了,要是没有好的应对之法,皇庄目前已经接手管理的十几万亩地,只怕是都要颗粒无收。
赵鸿运对蝗灾深感忧虑。
可成平安听完则是十分淡然,当下便给出了应对之策。
首先,当然是一物降一物,正好养鸡场已经孵化出数十万只小鸡宝宝了,且个头也有拳头大小了,正好到了能吃粗料的阶段。
成平安直接大手一挥,将之全部发放给皇庄的佃户,让他们照料着小鸡去吃蝗虫。
平白得到一批小鸡,佃户们自然是无有不应,何况,他们也对蝗虫深恶痛绝。
因此,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只要是在皇庄地界,就能看到,到处都是小鸡宝宝追着小蝗虫跑的场景。
有了充足的高蛋白蝗虫当饲料,小鸡宝宝长得也是特别的快,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只有以往无往不利的蝗虫,这次在皇庄算是遭到灭顶之灾。
它们都还没来得及搞破坏,基本上就被漫山遍野的小鸡宝宝给吃绝了。
(虽然夸张了一些,但现实中的小鸡吃蝗虫也是真的挺厉害的,一只小鸡每天吃一百只小蝗很轻松,去年夏天我家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小蝗虫,好在家里面正好孵了一窝小鸡,结果就是只两天时间,房前屋后基本上看不到蝗虫了,另外说句题外话,看着一群小鸡宝宝欢快的狂追小蝗虫,真的挺有趣的^o^)
话归正题。
皇庄有足够多的小鸡吃蝗虫,问题倒是不大,不过,周边地区成平安也没有放任不管。
当然,想要如现代那般,使用大量的飞机进行喷洒药水肯定是不现实的。
因此,成平安只能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使用现代的化学药剂对蝗虫进行诱杀。
尽管效果相比大面积喷杀剂要差一些,可也能很好的起到扼制作用了,至少,地里的庄稼虽然减产,但还不至于颗粒无收。
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另外,赵鸿运汇报的除了蝗灾,还有一件事情反而要更加棘手。
那就是皇庄这些天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病人,经过济世堂的郞中诊断,刚刚正式确诊为瘟疫。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疫情也早已经在整个皇庄扩散开了。
之所以到现在才发现,主要原因还是皇庄的佃户们自己不够重视,另外也不想给皇庄添负担,以为只是小病,扛一扛就好了。
对此,成平安有些感慨万千,实在是这边的小老百姓的思想太纯朴了。
好在瘟疫对于大明是不可抗的病魔,但遇上有现代背景做后盾的成平安,那还真是不值一提的小卡拉米。
毕竟,大明这边的瘟疫,基本上都是没怎么异变过的鼠疫病毒,只要遇上现代的科技与狠活,很轻易就能给他按灭了。
现实也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成平安是一手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一手鼠疫疫苗。
原本人心惶惶的皇庄百姓,很快便因为一个又一个的瘟疫患者被治愈,他们也彻底安下了心。
其实,后来在追根溯源时发现,皇庄里之所以会爆发瘟疫,这都是陈演与李建泰他们一伙人精心策划的。
其目的就是要搞垮崇祯。
要知道,崇祯目前倚仗的核心,还是周遇吉手里的军队。
像陈演与李建泰他们这样的老狐狸,肯定是不会真的明火执仗的与崇祯刀兵相见的,所以,他们就趁着皇庄大肆接纳流民的当口,让人从外地找了不少沾染了瘟疫的东西给流民们接触。
就这样,不论是皇庄的佃户,还是周遇吉手下的皇庄护卫队,几乎就少有不被感染瘟疫的。
如果没有现代的药物做支撑,陈演与李建泰他们的谋划就成功了。
只可惜,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依然还是棋差一招,恐怕他们做梦都想不到崇祯能绝地翻盘。
以至于让他们不仅功亏一篑,最后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
毕竟,以崇祯那眼里容不下沙子的性子,又岂能对他们这样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大量百姓生死于不顾的人网开一面?
哪怕是后来过来的局座与金政委,他们也都表示陈演他们真的是罪有应得。
人为制造并扩散瘟疫,妥妥的反人类罪啊!
哦,这里要说明一下。
成平安在返回现代后,也正式与局座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
即,大明的一切依旧由大明人自己治理,不过,局座他们需要按照成平安与崇祯制定的国策进行改造。
也就是让大明发展公社(这边叫皇庄)。
局座他们帮成平安与崇祯无条件改造大明,他们能得到的回报则是大明整个位面的资源。
总之,他们能开采出来多少,张嫣都帮他们带到现代。
当然,在此期间,为了能让张嫣的穿越技能升级,战忽局的侯梦与程素素两女,她们都自愿献出了她们自己。
没有任何意外,当两朵梅花渐渐绽放时,张嫣的异能再次发生了异变。
以前只能带着与成平安有关系的女人往来两界,如今却是没有任何限制了。
被她带到大明的第一个局外人,那就是局座。
初次进行位面之旅,局座是感慨良多的,特别是对于大明这边的变化也很是惊讶。
朝堂上的官员被崇祯撸得差不多了,这并没有令他惊讶,毕竟,崇祯就是一个嫉恶如仇的皇帝,何况一旁还有成平安在煽风点火。
真正令局座侧目的,那就是他在前往皇宫经过天安门时看到的牌匾。
【大明人民皇宫!】
【大明人民万岁!】
【为人民服务!】
这不,局座刚感慨一句说:崇祯陛下还真是有大胸襟、大魄力!
结果,立马就有一个外号叫作果子狸的老先生,不停的捋着胡子接话道:
“那是自然!”
“在咱们这片华夏大地上,麦子熟了不下万次,但,人民万岁这还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