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hannibal)公元前247年出生,公元前183至181年之间去世。
他是迦太基的一位将领和政治家,他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指挥迦太基的军队,与罗马共和国作战。
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尔卡(hamilcar barca)是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的一位杰出将领。
他的弟弟有马戈(mago)和哈斯德鲁巴尔(hasdrubal)。
他的姐夫是哈斯德鲁巴尔·费尔(hasdrubal the Fair),他指挥了其他迦太基军队。
汉尼拔生活在地中海盆地一个紧张的时期,这一局势是由于罗马共和国崛起为强国,并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击败迦太基而引发的。
迦太基内部的复仇主义盛行,汉尼拔向父亲许下誓言,承诺“永远不会成为罗马的朋友”。
公元前218年,汉尼拔攻击了罗马的盟友萨古恩图姆(Saguntum,现代萨贡托,西班牙),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通过跨越阿尔卑斯山,带着北非战象入侵意大利。
在意大利的头几年,作为迦太基和部分凯尔特军队的领袖,他在提基努斯战役(battle of ticinus)、特雷比亚战役(trebia)、特拉西梅湖战役(Lake trasimene)和坎尼战役(cannae)中连续获胜,给罗马造成了重大损失。
汉尼拔因其能够判断自己和对手各自的强弱,并据此制定战斗计划而着称。
他精心策划的战略使他能够征服并与多个以前与罗马结盟的意大利城市结盟。
汉尼拔在南意大利占据了大部分地区,持续了15年。
罗马人由法比乌斯·马西穆斯(Fabius maximus)领导,避免与他直接交战,而是采取了消耗战(法比乌斯战略)。
在西班牙的迦太基失败阻止了汉尼拔得到增援,他无法赢得决定性胜利。
罗马将军西庇阿(Scipio Africanus)发起的北非反攻迫使他返回迦太基。
汉尼拔最终在扎马战役(battle of Zama)中被击败,战争以罗马的胜利结束。
战争结束后,汉尼拔成功当选为苏非特(sufet)。
他进行了政治和财政改革,以便支付罗马施加的战争赔款。
这些改革在迦太基贵族和罗马中都不受欢迎,因此他选择逃亡。
期间,他在塞琉古王朝的宫廷中生活,担任安条克三世·大帝(Antiochus III the Great)在与罗马的战争中的军事顾问。
安条克在马格尼西亚战役(battle of magnesia)中遭遇失败,被迫接受罗马的条件,汉尼拔再次逃亡,途经亚美尼亚王国(Kingdom of Armenia)。
他的逃亡最终结束在比提尼亚(bithynia)的宫廷,他被叛徒出卖给罗马人,服毒自杀。
汉尼拔被认为是西方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战术家和将领之一,与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大居鲁士(cyrus the Great)、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西庇阿(Scipio Africanus)和皮洛士(pyrrhus)并列。
根据普鲁塔克(plutarch)的记载,西庇阿曾问汉尼拔“谁是最伟大的将军”,汉尼拔回答说“要么是亚历山大,要么是皮洛士,然后是他自己”。
---
汉尼拔是迦太基领袖哈米尔卡·巴尔卡与一位未知母亲的儿子。
他出生在迦太基(carthage),该城位于今天突尼斯北部,是腓尼基人从其祖国腓尼基(phoenicia,现代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殖民的众多地中海地区之一。
他有几位姐妹,名字不详,还有两个兄弟,分别是哈斯德鲁巴尔(hasdrubal)和马戈(mago)。
他的姐夫是哈斯德鲁巴尔·费尔(hasdrubal the Fair)和努米底亚国王纳拉瓦斯(Naravas)。
当他的姐妹结婚时,汉尼拔还只是个孩子,而他的姐夫在父亲哈米尔卡与雇佣军战争和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布匿征服期间是亲密的伙伴。
在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失败后,哈米尔卡致力于改善自己家族和迦太基的命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并得到加德斯(Gades)的支持,哈米尔卡开始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现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部落。
当时的迦太基状况极为糟糕,缺乏能够运输军队的海军。
因此,哈米尔卡不得不带领军队穿越努米底亚,前往赫拉克勒斯柱(pillars of hercules),然后渡过直布罗陀海峡(Strait of Gibraltar)。
据波利比乌斯(polybius)记载,汉尼拔后来曾说,当他找到父亲并请求与他同行时,哈米尔卡答应了,并要求汉尼拔发誓在世期间绝不与罗马成为朋友。
还有一个故事讲述他在非常年轻时(9岁)恳求父亲带他参加海外战争。
在这个故事中,哈米尔卡将汉尼拔举起,带到一个祭祀室。
哈米尔卡将汉尼拔悬在燃烧的火焰上,并让他发誓永不与罗马成为朋友。
其他资料则记载汉尼拔对父亲说:“我发誓,只要年纪允许……我将用火与钢来阻止罗马的命运。”
根据传统,汉尼拔的誓言发生在今天属于西班牙瓦伦西亚地区的佩尼斯科拉(pe?iscola)镇。
汉尼拔的父亲致力于征服西班牙。
当他的父亲在战斗中淹死后,汉尼拔的姐夫哈斯德鲁巴尔·费尔接任了军队指挥权,汉尼拔(当时18岁)作为他的军官效力。
哈斯德鲁巴尔奉行巩固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利益的政策,甚至与罗马签署了一项条约,约定只要罗马不向南扩张,迦太基便不会向北扩张到埃布罗河(Ebro)以北。
哈斯德鲁巴尔还努力通过与伊比利亚的本地部落和北非海岸的本地柏柏尔人建立外交关系来巩固迦太基的实力。
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巴尔被刺杀,26岁的汉尼拔被军队宣布为总指挥,并获得迦太基政府的确认。
罗马学者李维(Livy)描述了这位年轻的迦太基人:“他刚到达……老兵们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哈米尔卡回到了他们身边;同样的神采;同样的眼中火焰;同样的面容与特征。没有一个灵魂能更巧妙地应对反对,服从或指挥。”
---
李维还记载,汉尼拔娶了一位来自卡斯图洛(castulo)的女性,卡斯图洛是一个与迦太基密切结盟的强大西班牙城市。
罗马史诗诗人西留斯·伊塔利库斯(Silius Italicus)将她称为伊米尔切(Imilce)。
西留斯暗示伊米尔切有希腊起源,但吉尔伯特·查尔斯-皮卡尔(Gilbert charles-picard)则认为她有布匿血统,基于闪米特语根词m-l-k(意为“首领”或“国王”)的词源。
西留斯还提到他们可能有一个儿子,但李维、波利比乌斯(polybius)和阿皮安(Appian)并没有对此进行记载。这个儿子的名字可能是哈斯帕(haspar)或阿斯帕(Aspar),但这一点存在争议。
在他掌握指挥权后,汉尼拔花了两年时间巩固自己的领土并完成埃布罗河以南的西班牙征服。
在他的首次战役中,汉尼拔攻击并攻陷了奥尔卡德斯(olcades)最强的中心阿利提亚(Alithia),这导致了他们的投降,使布匿势力逼近塔霍河(River tagus)。
他在公元前220年的下一场战役针对的是西部的瓦卡埃(Vaccaei),他攻陷了瓦卡恩的重镇赫尔曼提克(helmantice)和阿尔布库拉(Arbucala)。
归途中,满载战利品时,一支由卡尔佩塔尼(carpetani)领导的西班牙部落联盟袭击了他,汉尼拔在塔霍河战役中赢得了他的首次重大战斗胜利,展现了他的战术技巧。
罗马担心汉尼拔在伊比利亚的实力不断增强,于是与位于埃布罗河以南的城市萨古恩图姆(Saguntum)结盟,并将其作为保护国。
汉尼拔不仅视此为对与哈斯德鲁巴尔(hasdrubal)签署的条约的违背,而且因为他已在筹划攻击罗马,这成了他发动战争的方式。
因此,他围攻了这座城市,经过八个月后,城池落入他的手中。
汉尼拔将萨古恩图姆的战利品送回迦太基,这一精明之举为他赢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李维记录道,只有哈诺二世(hanno II the Great)对此表示反对。
在罗马,元老院对这一明显违反条约的行为做出了反应,派遣代表团前往迦太基,询问汉尼拔是否在迦太基的命令下摧毁了萨古恩图姆。
迦太基元老院以法律论据回应,指出该条约并未得到两国政府的批准。
代表团的领袖昆图斯·法比乌斯·马西穆斯·维鲁库苏斯(quintus Fabius maximus Verrucosus)要求迦太基选择战争或和平,而他的听众回应说罗马可以选择。
法比乌斯选择了战争。
---
这场战役最初是由汉尼拔的姐夫哈斯德鲁巴尔·费尔(hasdrubal the Fair)计划的,他于公元前229年成为迦太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将军。
他在这个职位上任职八年,直到公元前221年。
很快,罗马人意识到迦太基与北意大利波河谷的凯尔特人之间达成了联盟。
当汉尼拔抵达波河谷时,大约有10,000名凯尔特部落成员加入了他的军队。
凯尔特人正在集结力量,准备进一步南侵意大利,显然得到了迦太基的支持。
因此,罗马人在公元前225年进行了预防性侵略,进入波河地区。
到公元前220年,罗马人已将该地区并入了其统治下的意大利高卢(cisalpine Gaul)。
与此同时,哈斯德鲁巴尔大约在公元前221年被刺杀,汉尼拔因此崭露头角。
看来,罗马人自欺欺人,以为他们已经处理了高卢-迦太基入侵的威胁,并且可能知道原来的迦太基指挥官已被杀。
汉尼拔于公元前218年春末从卡塔赫纳(cartagena,现代的新迦太基)出发。
他通过北部部落,抵达比利牛斯山的山脚,以巧妙的山地战术和顽强的作战精神征服了这些部落。
他留下了20,000名士兵驻守新征服的地区。
在比利牛斯山,汉尼拔释放了11,000名不愿离开故土的伊比利亚士兵。
汉尼拔据说以40,000名步兵和12,000名骑兵进入高卢(Gaul)。
汉尼拔意识到他仍需越过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和许多大河。
此外,他还需要应对经过的高卢人的抵抗。
公元前218年春季,他跨越比利牛斯山,并在罗马人采取任何措施阻挡他进军之前,先安抚沿途的高卢首领,得以在九月到达罗纳河(Rh?ne)。
汉尼拔的军队人数为38,000名步兵、8,000名骑兵和38头大象,而几乎没有一头能在阿尔卑斯的恶劣条件下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