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覆灭:舆论大捷启新程
卫渊展开手中的信,借着灯火,信上寥寥数语映入眼帘,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阴森的寒意。
他面色冷峻,双眼如寒星般闪烁,一股无形的杀气自周身弥漫开来。
士族贼心不死,竟敢玩弄阴谋诡计,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周谋士何在?”卫渊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
不多时,周谋士快步走进房间,拱手道:“主公,有何吩咐?”
卫渊将信递给周谋士,沉声道:“士族余孽贼心不死,竟敢在暗中散布谣言,蛊惑人心。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与我卫渊作对了!”
周谋士接过信,仔细阅读后,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主公,士族在地方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他们若想操纵舆论,并非难事。从信上的内容来看,他们这次是有备而来,我们需要尽快查明谣言的来源,方能对症下药。”
卫渊眼中寒光闪烁,一股强大的自信油然而生:“士族以为凭借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就能击垮我卫渊,简直是痴人说梦!既然他们想玩,那我就陪他们玩到底,彻底粉碎他们最后的幻想!”
两人商议许久,周谋士将士族可能操纵舆论的线索一一列出,气氛愈发凝重,一场无形的决战即将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在京师的各个角落,士族精心编织的谣言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
他们抹黑卫渊推行的政策,污蔑卫渊的个人形象,将他描绘成一个贪婪无能、祸国殃民的奸臣。
不明真相的百姓们被谣言所蒙蔽,对卫渊产生了深深的误解和不满。
原本支持卫渊的呼声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质疑和谩骂。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舆论危机,卫渊毫不退缩。
他深知,与士族的斗争,不仅在于刀光剑影的战场,更在于人心向背的较量。
他决定正面迎战,与士族展开一场激烈的舆论战。
卫渊眼神锐利,他扫视着在场的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道:“传我命令……”
很好!
《无双世子》第375章《士族覆灭:舆论大捷启新程》的续写部分,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第三人称爽文风格,细化五感描写,并在700字以内完成:
卫渊一声令下,整个京师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话说那卫国公世子,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降妖除魔,无所不能!他造出的神物,能让庄稼亩产千斤,能让百姓寒冬不冷,能让黑夜亮如白昼……”茶馆里,说书先生唾沫横飞,手中的惊堂木“啪”地一声拍在桌上,引得满堂喝彩。
“你这说的也太玄乎了,真有这等神人?”有人质疑。
“嘿,你还别不信!”说书先生一瞪眼,从怀里掏出一块晶莹剔透的玻璃,“瞧见没?这就是卫国公世子造的‘琉璃’!这玩意儿,比那王公贵族用的玉器还金贵!”
“哎呦,还真是!这东西,亮堂堂的,都能照出人影儿来!”
“还有那肥皂,洗衣服可干净了!比那皂角好用多了!”
“还有那火药……”
人群中,不时有人“恰到好处”地补充着,将卫渊的功绩吹得天花乱坠。
这些“托儿”,正是卫渊安排的。
与此同时,一群群青衣小帽的“宣传员”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发放着传单。
传单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生动的图画,将卫渊的政策、功绩一一列出,并将士族散布的谣言逐条驳斥。
“乡亲们,可别听那些酸腐文人瞎咧咧!卫国公世子要是贪官,咱们还能吃上这白花花的大米饭?”
“就是!那些士族老爷,自己不事生产,还见不得咱们老百姓过好日子!”
“卫国公世子好着呢!咱们可不能被那些坏人给骗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原本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卫渊的感激和拥护。
另一边,士族们精心炮制的谣言,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
“可恶!这卫渊,竟然用如此卑鄙的手段!”王士族首领气得浑身发抖,手中的茶杯被捏得粉碎,滚烫的茶水溅了一地,他也顾不得擦拭。
“这……这可如何是好?”其他士族成员面如死灰,一个个像是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完了,全完了……”王士族首领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双目无神,喃喃自语。
京师的街头巷尾,再次响起了对卫渊的赞歌。他的威望,如日中天。
谢小姐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切,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中的纠结终于释然。
她缓缓地走向卫渊,脚步轻盈,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卫郎……”她轻声唤道,眼中满是崇拜和爱意。
卫渊转过身,看着款款走来的佳人,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他张开双臂,将谢小姐轻轻地拥入怀中。
她依偎在他的胸膛,感受着他强有力的心跳,心中充满了安全感。
“一切都过去了。”卫渊轻抚着她的秀发,柔声说道。
“嗯……”谢小姐轻轻点头,将头埋得更深了。
两人紧紧相拥,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彼此。
突然,卫渊眉头一皱,似乎想到了什么。
“周谋士,”他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你说,下一步,我们该如何……”
卫渊揽着谢小姐,目光却投向了远方,深邃的眼神中闪烁着无人能懂的光芒。
他淡淡吩咐道:“传令下去,所有士族子弟,皆可参加考核,择优录取。”
周谋士闻言一愣,他拱手欲言,却被卫渊抬手止住。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卫渊语气平静,“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但如今,我需要的不是赶尽杀绝,而是让这些士族子弟,心服口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谢小姐略显苍白的脸庞,继续说道:“我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这个国家一个机会。让他们明白,真正的权力,来源于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出身和门第。”
谢小姐抬头望着卫渊,眼中满是钦佩。
她明白,卫渊的胸襟和远见,远非那些迂腐的士族子弟可比。
翌日,卫渊召集了所有心怀不满的士族子弟。
大厅内,气氛凝重,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
这些士族子弟,一个个面色阴沉,眼中闪烁着不甘和怨恨。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对我心怀怨恨,”卫渊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内回荡,“你们觉得我夺走了你们的特权,破坏了你们的规矩。”
他环视众人,眼神锐利如刀,“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时代变了!过去的荣光,已经不属于你们。想要重新获得权力,就必须证明你们的价值!”
卫渊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我给你们一个机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你们肯学习,肯努力,就能重新进入权力中心。但如果你们仍然抱残守缺,那就别怪我无情!”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大厅内,鸦雀无声。
士族子弟们面面相觑,眼神闪烁不定。
卫渊的目光落在一个年轻的士族子弟身上,那人身着锦衣,眉宇间带着一丝傲气。
卫渊嘴角微微上扬,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王珏。”年轻士族子弟略有不甘地回答。
“王珏,”卫渊重复了一遍他的名字,“你可愿意接受我的挑战?”卫渊大手一挥,彻底敲定了非士族人才选拔方案。
一道道政令如同春雷般在朝堂内外炸响,打破了士族垄断官场的铁律。
“凡有真才实学者,不论出身,皆可入仕!”
“科举取士,唯才是举!经义策论,务求实效,摒弃空谈!”
“设立‘百工院’,广纳天下奇巧之匠,鼓励技术革新,造福百姓!”
这些政策,如同烈火烹油,瞬间点燃了整个社会的热情。
无数寒门子弟、工匠、商贾,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投身到这场变革的浪潮之中。
与此同时,卫渊也没忘了敲打那些顽固不化的士族。
他颁布了一条条严苛的法令,限制士族的土地兼并,规范士族的商业活动,削弱士族在地方的影响力。
“士族不得拥有超过百亩的土地,超出部分,一律充公!”
“士族经商,需缴纳重税,所得利润,用于兴办教育,造福百姓!”
“严禁士族干预地方政务,违者严惩不贷!”
这些法令,如同利剑般直插士族的心脏,让他们痛不欲生。
他们原本优越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曾经高高在上的士族老爷们,此刻却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新政推行之后,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那些从底层选拔上来的人才,大多务实肯干,锐意进取。
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如同新鲜血液般注入到朝廷之中。
农田里,新的耕作技术被推广开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们终于摆脱了饥饿的困扰。
作坊里,各种新奇的玩意儿被制造出来,玻璃、肥皂、火药……
这些东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朝堂上,官员们不再空谈误国,而是脚踏实地,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发展殚精竭虑。
整个国家,都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
百姓们欢欣鼓舞,他们载歌载舞,歌颂着卫渊的功绩,感谢他带来的美好生活。
而那些曾经对卫渊充满敌意的士族,此刻也彻底认清了现实。
他们不得不承认,卫渊的政策,才是真正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民意的。
社会舆论,彻底转向了对卫渊的支持。
大街小巷,茶馆酒楼,到处都流传着卫渊的传说。
他被百姓们奉为神明,视为救星。
感受着百姓们的热情拥戴,看着朝廷蒸蒸日上的发展,卫渊心中充满了满足感。
他知道,自己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正在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完成了士族之事,卫渊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南洋。
那片神秘的海域,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机遇,正在召唤着他。
“周谋士,”卫渊站在书房中,背负双手,望着墙上的航海图,缓缓说道,“南洋之事,筹备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