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所有臣子听到高策的话,皆震惊不已,他们齐齐看向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果不其然,高晟的脸上异常愤怒,拍案而起,呵斥道:
“粉饰太平?!”
“哈哈!好一个粉饰太平?!”
“太子,朕在你眼里就是一个难道就是一个爱好虚名、好大喜功的皇帝么?!”
“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所有人都以为高策会下跪求饶,可高策偏偏没有这样做,反而是不卑不亢的说道:
“儿臣不敢!”
“父皇圣明烛照,岂会为封禅虚名而耗费民力。”
“在儿臣看来,泰山一直都在那里,谁也移不走,封禅不急于一时。”
闻言,高晟指了指高策,凛然说道:
“好啊!”
“好啊!”
“朕的太子还真是心怀苍生啊!”
说完这些,高晟冷哼一声,愤然站起身,从后门离开了朝堂。
见此一幕,殿内中其余人都惊呆了。
宦官郑植深深的看了一眼高策,然后朗声喊道:
“退朝!”
紧接着他跟随高晟从后门离开朝堂。
等皇帝走之后,殿内诸臣议论纷纷,将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高策。
那些劝谏皇帝封禅的臣子,看出皇帝生太子的气,无不幸灾乐祸,而那些认为此时封禅不妥,但也没有出言阻止的臣子,皆对高策心生敬佩。
封禅之事劳民伤财,现在确实不宜举行,但是这些官员都不愿意违逆皇帝,身为太子的高策却站了出来,仗义执言,让那些心怀百姓的正直官员愈发敬仰,
不过这些官员都有同样的疑问,他们不明白今日太子殿下为何一反常态,公然顶撞陛下,难道太子仗着自己是皇帝唯一的儿子,所以才这般恃宠而骄,无法无天?
不多时,首辅张太初咳嗽了一声,殿内逐渐安静下来。
张太初摸了摸胡子,淡声说道:
“都已经下朝了,诸位就各回各家吧。”
“是!”
听到首辅这样说,殿内臣工陆续离去,临走时他们都看了一眼高策。
面对这些臣子异样的目光,高策内心毫不在意,反而是微微一笑,大踏步向殿外走去。
见状,庞牧不由分说的拉着张太初一起走到高策身边。
高策看到二人,笑着打招呼道:
“张首辅,庞师傅。”
张太初拱手一礼,笑着说道:
“殿下今日此举,实在是……实在是有些……。”
高策淡然说道:
“张首辅认为孤今日不应该阻止父皇入鲁封禅?”
张太初一时间哑口无言,过了一会才说道:
“这倒不是,只是……。”
不等他说完,一旁的庞牧急忙的说道:
“太子殿下,你真不应该在朝廷上公然顶撞陛下啊!”
“你这……你这也太让陛下下不来台了。”
高策哈哈一笑,毫不在意的说道:
“没事的,陛下是我父亲,绝不会和我这个当儿子的一般见识。”
说完这句话,高策便转身离开了。
张太初和庞牧一脸疑惑的站在原地,心中暗想道:
“太子殿下何时变得如此单纯?”
高策没有理会那二人的想法,反而是闲庭信步向皇宫外走去。
这时又有三个人挡在高策面前。
这三人分别是于明阳,魏直,张雎。
高策看着三人,饶有兴致的说道:
“怎么?”
“三位大人将孤拦在这里,有何指教啊?!”
三人连忙拱手说道:
“殿下言重了,臣等绝无此意。”
高策轻轻一笑,摆手说道:
“你们也是因为孤顶撞父皇的事而来吧?”
三人面面相觑,却无一人回答。
高策右手掐腰,看着三人沉声问道:
“你们认为今日的事情孤做错了?”
魏直连忙摇了摇头,率先开口道:
“不!”
“殿下,您今日在殿堂上说的那些话,可谓是说到了臣的心坎里。”
“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实乃百废待兴之时,不宜入鲁封禅。”
说到这里,魏直面色愧然的说道:
“微臣亦有劝谏陛下之心,可关键时刻却又……!”
“唉~!”
“实在是惭愧。”
高策笑着拍了拍魏直的肩膀,又看向三人中间的于明阳,淡声问道:
“那你呢?于大人。”
于明阳拱手说道:
“殿下今日所为乃是正道,只是……只是您不应该当庭顶撞陛下啊!”
高策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张雎略显焦虑的说道:
“是啊!”
“殿下,你当众反对入鲁封禅,驳的是陛下的面子,陛下龙颜大怒,对殿下您有什么好处?”
言及此处,张雎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对高策说道:
“依臣看来,就算您同意陛下入鲁封禅也无不可,以陛下之功也,千古明君莫过如此,封禅泰山,无非是浪费些钱财罢了,若是能赢得陛下圣心,对殿下是有好处的。”
张雎的话说完,还没到高策接话,魏直便出言反驳道:
“张大人,你这话什么意思,我等身为臣子,当致君王以尧舜,免百姓之饥寒,岂能只考虑君父的喜怒,你刚才所言,乃谄媚之臣的作为。”
张雎闻之,一点都不恼怒,一来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正直之臣,他有如今的地位全靠高策提携,二来只要高策需要,他愿意当谄媚之臣。
他反而看着魏直,淡淡的说道:
“魏大人,若在下记得不错,陛下入鲁封禅,您并不反对啊!”
“大殿之内,唯有太子殿下一人站出来阻止了陛下。”
听到这句话,魏直顿时被羞的脸色通红,却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不过这也让魏直暗下决心,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
见此一幕,高策笑着摇了摇头,对三人说道:
“三位大人,孤知道你们是关心孤,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陛下不会生气的。”
说完这句话,高策便绕过三人,扬长而去。
三人见高策没听进去他们的话,相互看了一眼,皆无奈的摇了摇头,内心发出了和庞牧、张太初一样的感叹:
“太子殿下何时变得如此单纯。”
经过高策今日这么一闹,入鲁封禅的事情算是彻底泡汤了,同时,朝野之中渐渐有了皇帝和太子不和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