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鸢震惊过后,又不免的担忧起来,用关切的语气问道:
“父皇的病症现在是什么情况?”
“陛下这个时候忽然告诉你,不会是已经……!”
说到这里,邓鸢已经不敢往下说了。
高策摇了摇头,淡声说道:
“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父亲说他的病症已经控制住了,只要善加调养便会无碍的。”
邓鸢这才松了口气,柔声宽慰道:
“头风之症,本就无法根治,好好调养,便不会有事的。”
“殿下也无需太过担忧。”
高策微微颔首,他现在最担忧的也不是这件事,而是他与父亲商议好的另一件事,但是这件事高策不能与他人言。
邓鸢看出高策面色不愉,便又问道:
“夫君,你可还有什么心事?”
闻言,高策回过神来,摇了摇头说道:
“没有。”
“我只是担心父皇。”
邓鸢摸了摸高策的脸,笑着说道:
“父皇忽然将病情告知于你,是希望你心里有个准备,绝不是为了当你忧心的。”
“况且父皇如今的症状还可以控制,殿下可不能忧虑缠身,坏了身子。”
高策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你说的有道理,我不再想了。”
“咱们睡觉!”
…………
吴越国归顺大燕后,天下一统,万民归心,大燕帝国一派蒸蒸日上的气象。
自魏末以来,外族入侵,诸侯割据,魏廷腐朽,天下大乱,燕国高氏,历经两代,两任帝王,文治武功,终于重新修补了这支离破碎的天下。
随着吴越之地的稳定,大燕朝廷派遣了一组官吏巡查吴越地方官,这是大燕真正掌控吴越之地的最后一步棋。
这次巡查过后,吴越之地当彻底归顺大燕朝廷管束。
与此同时,高策出使吴越途中遇刺的事情传播的越来越广,民间舆论越来越汹涌,矛头直指宁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宁王有图谋皇位之心。
最近这段时间,宁王府大门紧闭,无人敢进出。
此时,在宁王府内。
高隐独坐钓鱼台,安稳垂钓,台下的池塘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畅快嬉戏。
与他的宁静淡然不同,王府内的其他人皆面露难色,那些下人奴婢也都丧眉耷拉眼,整个宁王府萦绕着一团暮气。
这时完颜魅走到高隐面前,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些什么。
毕竟如今宁王府的尴尬处境就是她导致的。
高隐看出了她的犹豫,于是笑着说道:
“魅儿,你我夫妻一体,有什么话就说吧,不要憋在心里。”
完颜魅叹了口气,一脸无奈的说道:
“都怪我的鲁莽行事,如今整个宁王府都抬不起头来。”
说到这里,她连忙坐到高隐身边,拉着他的胳膊说道:
“夫君,你可要想想办法啊!”
“流言会害死人的。”
“现在外面的人都传我们宁王府要谋反,这样下去,朝廷迟早会动手的,到时候咱们都死无葬身之地。”
说完这些,完颜魅见高隐依旧静心垂钓,好似没听见她的话一般。
完颜魅不满的垂了垂高隐的胳膊,嘟囔道:
“妾说的话你听到了没有?”
“还钓鱼!”
“你怎么这般沉得住气啊?!”
高隐笑了笑,淡声说道: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闻听此言,完颜魅连忙问道:
“夫君,你是不是已经想到好办法了?!”
高隐指了指旁边案台上的一封奏折,淡然说道:
“这就是办法。”
完颜魅连忙拿起那封奏折,打开一瞧,厉声说道:
“你要上缴王府护卫?!”
王府护卫乃是大燕皇家藩王才有的护卫,说起来算是小型军队,大约有一千人左右,这也是皇家藩王明面上唯一能掌控的合法军队。
高隐写的这份奏折将会直接送到朝廷中枢,奏折里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为辩解,二为表中心,第三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上缴王府护卫。
毕竟你话说的再好听,没有些实质性的举动,也是堵不住别人的嘴的。
见完颜魅如此震惊,高隐淡淡的说道:
“不就是一千人左右的军队么,有什么不好舍弃的。”
完颜魅蹙眉说道:
“夫君,若是把王府护卫上缴朝廷,咱们手里可就没军队的。”
高隐语气不屑的说道:
“王府护卫不过千余人,譬如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要是指望他们,能成什么大事?!”
“还不如把他们交出去,这样一来可以让皇帝放心,二来能堵住悠悠众口,何乐而不为呢。”
听到高隐的解释,完颜魅点了点头,喃喃道:
“有道理,有道理。”
就在这时,高隐的鱼钩有了反应,他大喜,连忙用力拉鱼竿,要把鱼给拽上来。
可是双方一番缠斗,鱼儿竟然挣脱鱼钩,扬长而去。
高隐将将鱼竿奋力摔在了地上,周围的侍从赶忙下跪。
完颜魅安慰道:
“钓个鱼而已,夫君何须动怒呢。”
高隐拿起身旁案桌上的鱼饵,将其倾倒在池塘里,池里的鱼儿被食物引诱过来,而高隐拿起池塘边的渔网,将其撒下,又在侍从的帮助下,一把便将池塘中的大多数鱼儿给捞了上来。
高隐看着那些鱼儿在渔网中挣扎求生的模样,心里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哈哈笑道:
“到底还是渔网好用啊!”
………
宁王的奏折很快就送到朝廷中枢,高晟和高策看完这份奏折,便知道高隐打的是什么算盘。
本来高策遇刺的事情,就没有证据能证明和宁王有关,这下宁王又上缴了王府护卫,可谓是向天下人彰显他对陛下的忠心了。
对此高晟和高策一致决定,顺水推舟,收回宁王的王府护卫。
也正因宁王上缴了王府护卫,天下人对他的诟病减轻下来,舆论压力得以缓解。
当然,宁王上缴王府护卫不久,身处淮州的淮王高暾亦上奏表,请求上缴王府护卫。
对此,在高晟和高策的默许下,朝廷也收回了淮王的王府护卫。
自此,除了闽王之外,其余藩王均上缴了兵权,大燕的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