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满心欢喜地看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小公主,满眼喜爱。
略作思索后,为其取名为杨锦书,寓意着这孩子的人生能如锦书般丰富多彩,锦衣玉食且才华横溢 。
公孙绿萼为杨浩诞下公主,杨浩心中欢喜,当下便册封公孙绿萼为淑妃。
同时,裘千丈因公孙绿萼这层关系,身份地位也水涨船高,摇身一变成了国舅。
遥想当年,杨浩带着黄蓉前往铁掌帮寻找武穆遗书之时,那裘千丈仗着铁掌帮帮主的名号,在外招摇撞骗,行径令人不齿。
谁能想到,如今他竟能混到国舅这般尊贵的身份,这也算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了。
虽说裘千丈武功稀松平常,但好在头脑灵活,鬼点子颇多。
成为国舅之后,他也积极参与宫中事务,对皇帝杨浩恭敬有加,时常为其出谋划策。
那漠北派来的信使,怀揣着杨志的书信,历经数日的长途跋涉,终是抵达了中都皇宫。并将此书信交到皇上杨浩手中。
杨浩得知是儿子杨志的来信,心中大喜。想着如今儿子已在漠北待了半年有余,想必在那大漠之地,已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渐渐步入正轨。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展开书信,一目十行阅读起来。这一看,杨浩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波澜。
原来,自己的儿子杨志在漠北竟爱上了一位阿鲁拉的蒙古姑娘。虽说这姑娘身份低微,但其祖父乃是自己岳父成吉思汗的大将木华黎。
对于木华黎,杨浩自然是熟悉万分。当年,他与蒙古联军并肩作战之时,与木华黎、博尔术等人一同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因此对木华黎的为人和功绩都了如指掌。没想到如今,自己的儿子竟能与他的后人联姻。
此前在中都,诸多王公大臣家的千金,都曾有意与杨志联姻,可皆被杨志以年轻为由婉言谢绝。
杨浩着实没想到,这小子在漠北短短时日,竟钟情于一位蒙古姑娘。看来,他被母亲华筝的影响颇深,对蒙古女子情有独钟。
杨浩手持书信,脚步匆匆地朝着华筝所在的宫殿走去,一边走一边高声呼喊:
“华筝,华筝,咱们儿子来信了!”
华筝正在殿内,忽闻皇上杨浩这般呼喊,知晓是儿子杨志来信,满心喜悦地迎了出来,急切问道:
“皇上,信中所言何事?”
杨浩赶忙将书信递给华筝,说道:
“爱妃,咱儿子说他爱上了一位蒙古女子,且即将成婚,问咱们能否同意,并为他们举办婚礼。”
华筝听闻,也是一愣,着实没想到半年未见,儿子竟突然要成婚了。
不过转念一想,如今孩子也已年过三十,确实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她不禁面露喜色:
“太好了,皇上,那我们该怎么办?何时启程前往大漠,亲自为儿子主持婚礼呢?”
杨浩心中思索,中都距离大漠漠北路途遥远,来回需要近一月时间,自己宫中事务繁忙,小公主尚未满月。
且自己与华筝年事已高,长途跋涉必定辛苦万分。
于是,他赶忙说道:
“爱妃,此次我们同意便是。朕即刻派侍卫,多带上几车金银珠宝、布匹绸缎,另外再挑选几位合适的侍女一同前往漠北,就当作是给儿子他们的婚礼贺礼和嫁妆了。”
华筝心中其实很想回到大漠,亲自参加儿子杨志的婚礼,可皇上既然如此安排,她也不好反驳。
况且自己孤身前往,诸多不便。无奈之下,她只得点头同意:
“皇上安排便是,臣妾听皇上的。”
只是,她心中隐隐有些担忧,如此一来,恐怕以后想回大漠见儿子的机会,会越来越少了。
杨浩当即便修书一封,在信中表达了对儿子杨志婚礼的赞同之意。随后,他请来宫廷司历,为儿子杨志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
接着,安排宫中侍卫和六位宫女宫女,带着一万两黄金、数匹绸缎、各类珠宝、十大箱珍贵礼品以及千匹良马,浩浩荡荡地朝着蒙古大漠进发。
虽说皇上杨浩与贵妃华筝本人无法亲自前往参加杨志与阿鲁拉的婚礼,但所送的这份贺礼,可谓是异常厚重。
然而,杨志得知父皇与母后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却未能亲临参加,心中难免泛起一丝失落。
很快,婚礼便在皇上杨浩选定的黄道吉日如期举行。
蒙古漠北之地,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杨志身为王爷,婚礼场面自是热闹非凡,众人皆来道贺,一片欢腾之景。
杨志虽表面上心情畅快,可心中却因父皇母后未能出席自己的婚礼,暗自抱怨。
晚宴之上,他与国师霍都多饮了几杯。酒意上头,他不经意间的一些举动,被心思缜密的霍都瞧在了眼里。
霍都赶忙端起酒杯,走向杨志,关切问道:
“王爷,今日可是您大喜的日子,为何却愁眉不展?莫不是因为皇上与贵妃未能亲临参加婚礼的缘故?”
杨志听了霍都的话,心中感慨万千,又痛饮一杯后,将心中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国师,不瞒您说,父王将我派到这遥远的大漠镇守一方,固然有他的考量。可您瞧瞧,其他几位皇子公主,皆能在大宋的疆土上拥有封地,尽享荣华。
唯独我,却被派遣至此。难道仅仅是因为我母亲是蒙古公主的缘故吗?”
霍都听闻杨志对父王杨浩心存不满,心中暗自窃喜,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关切的模样,说道:
“王爷,皇上此举,想必是为了让您多加历练。毕竟您身上流淌着蒙古的血脉,这才会有如此安排。”
杨志微微冷笑一声:
“国师有所不知,我又怎会无怨?我那弟弟杨逍,年仅两岁,便能被立为太子。而我身为长子,却要被打发到这大漠之地。
父王如此安排,分明就是偏心,是区别对待。我母后向来对父王言听计从,对任何安排都毫无异议。但我却不能认同!”
杨志越说越激动,借着酒劲,将心中的不满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
“此次大婚,倘若换作是我弟弟杨逍,父王定会大张旗鼓地亲临参加。可到了我这儿,却如此轻慢。想到这些,我心中实在是憋屈!”
一旁的大将阿鲁温听了,心中隐隐担忧,赶忙提醒道:
“王爷,今日您喝醉了,今日可是您与我姐姐大婚的日子,还是应以高兴为主。”
他实在担心杨志的这些抱怨之语,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霍都听着杨志的抱怨,心中感到王爷与皇上之间有了一些隔阂,他不由心中暗喜,却另有打算。
当年,皇上杨浩亲手杀死了他的师父金轮法王,在忽必烈镇守临安城沦陷时,他还被活捉,关入大牢近半年之久。
这一口恶气,他一直憋在心中。今日听杨志在婚宴上如此抱怨,他心中顿时有了主意,想着借机煽风点火,鼓动王爷杨志在大漠独立。
霍都恭敬地又敬了杨志一杯酒,说道:
“王爷,微臣万没想到,王爷竟也有如此委屈。不过,据微臣所知,大宋朝廷向来是立长不立幼。皇上如此做法,或许他有自己的顾虑吧?”
杨志听了,心中微微一怔,暗自思忖:难道真如国师所说,父皇对自己有所顾虑?想着想着,不禁陷入了沉思。
霍都见状,连忙岔开话题:
“王爷,不说这些扫兴的话了。今日您大喜,微臣祝您新婚愉快,与王妃百年好合!”
不知不觉,夜已深,酒过三巡,众人纷纷散去,只留下王府中的几位丫鬟,清理着婚宴的残局。
杨志醉意朦胧,朝着洞房的方向缓缓走去。进了洞房,新娘阿鲁拉见杨志归来,赶忙关切地为他更衣。
又吩咐下人打来热水,端来茶水,悉心伺候着自己的夫君。
杨志心中虽满是对父王的不满,但好在娶了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阿鲁拉,这也算是他心中莫大的安慰。
一番忙活过后,杨志斜倚在阿鲁拉身旁,共度这洞房花烛夜,一夜温存。
第二天,杨志一觉醒来,瞧见枕边美丽温婉的妻子,心中满是欣慰。从今日起,他已然成年,成为了一位真正独当一面的王爷。
于是,他开始励精图治,遵循父王杨浩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将蒙古漠北治理得井然有序。
同时,他不断出兵,消灭周边一些小的部落势力,自身在漠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在西亚布哈拉,阿里布哥自从上次大败之后,一直妄图能够再次回到大漠,重整旗鼓。
近日,他得到消息,如今蒙古漠北已被大宋皇帝杨浩的长子杨志占据,作为其封地。
于是,他赶忙召集手下的百损道人、阿兰达尔、浑都海、诺颜等人,共同商议对策。
阿里不哥面色凝重,说道:
“本王听闻,如今漠北已被大宋皇帝杨浩的长子杨志占据,成为他的封地。我等欲重回大漠,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阿兰达尔赶忙上前,恭敬回道:
“大汗,对于那大宋皇帝杨浩的长子杨志,本人也略有耳闻。
他乃大宋皇帝与我蒙古前公主华筝所生之子,如此算来,他与大汗您还有血缘关系,算是表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