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哥,他怎么跑江南,跑我这里来了?”杨易不解的问,那位不是要去草原和小王子决一死战的吗?
去呀,小王子多嚣张,还不是被你一战打得没脾气?
你多猛,祸害别人去吧。
江南那么多好玩之地,你跑金陵、跑我一个平头老百姓家里,有毛病!
曾飞宇摇头苦笑,“今日隆兴客栈捎来国师之信,我去了一趟才得知这个消息。国师信里说道,可能就是你那个琉璃生意,引起了那位的兴趣,所以才跑出京都,到江南来了。”
“我……”
杨易恨不得打自己两巴掌,得意什么呀,有个小发明牛气不得了,麻烦来了吧?
真不应该和上官海棠做生意,更不应该想把生意做大。
自己说得太过天花乱坠,后患现在来了。
杨易问道:“既然知道就没人留下那位?”他知道这句是废话,那位祖宗如果是人拦得住,就不那么让人头疼了。
但这个世界不一样,这是个武侠世界,武林中高来高去的高手太多了,万一路上哪路好汉走了狗屎运,伤了他一分半毫,不得是天下大乱?
而且以国师的能力,应该能将他拘在京都才是。
“当时杨大人在朝中,还能将他看住,现在杨大人守孝回家,哪还有人能拦得住他?”
杨大人既杨廷和,即是首辅,也是当年的帝师,朝中威望第一。
“国师……”
杨易没把话说完,就见曾飞宇摇头,说道:“国师不理朝中之事,顶多就是派一两个高手暗中保护他。”
杨易颓然叹气,没辙了,我要么跑路得了?
那位真不想见!
可想想又能跑哪去?那位既然想见他,即便他跑到天涯海角都被找出来,除非他现在就穿回去。
可没必要,自己的事还没做完呢。
回去恐怕再也没机会来了。
伸头一刀,缩头一刀,忍了。就不信我堂堂一位一穿再穿,已三穿的穿越客,还应付不了你。
不是喜欢玩吗?
老子让你玩到自觉智商欠费,怀疑人生。
还好他是带着一大票人,走得不快,有的是时间准备。
“琴雅,将老胡叫过来。”
杨易对着门外的琴雅喊到,不一会儿琴雅将老胡请到书房,杨易对他耳提面命,让他去做好种种准备。眼看天就要黑了,今天可没时间去折腾,只能等待来日。
后天探花郎过来,又是一天好忙活,嘿,怎么成忙碌命了?
本来李大帅哥到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现在这么一闹,好好接待朋友的时间都没有。
这不是我想要的剑雨江南的日子……
管他呢。
杨易甩了甩脑袋,让老胡去忙,自己将前几日折腾出来的玩意搬出来,一件一件搁在地上。
“曾大哥,你觉得这些玩意如何?”
件件都是玻璃制品,还有天秤等等,曾飞宇是一件都没见过,只觉亮晶晶,明晃晃,稀奇古怪,又无比精巧。只看他眼花缭乱,口干舌燥。
琉璃对他有吸引力,但透明玻璃制成的物件对他更有吸引力。透明如水晶一样,太吸引眼球了。
“兄弟,这些都是甚么物件?”曾飞宇哆嗦着,想碰不敢碰,稀奇不已。
“这个,”杨易将烧杯拿在手里,“是烧杯,玻璃,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琉璃制品,可以盛放和倒腾液体。你看,”杨易指着上面的线条对他道,“这里有刻度线,有一定的称量作用。”
“这个是量筒,较烧杯为大一些,刻度线也更精细,也是称量和盛放液体之用。”
杨易又将量杯,滴管,试管,与温度计天秤等等介绍一遍。
并将自己所猜测的关于炼丹问题成败关键说出来,问曾飞宇道:
“曾大哥,你觉得这些有没有作为?”
曾飞宇被杨易这天马行空的想象惊呆了,他这杨兄弟没见过国师炼丹,就已经猜出炼丹成败关键,并拿出似乎可行的解决办法?
什么脑子这是?
曾飞宇真想将杨易的脑袋打开来看看。他将目光从一应物件上收回,用心的打量杨易,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莫非这就是他人所说的能者能人所不能也,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但即便诸葛在世,也不可能推测出一件从未经历的事情。
不曾见过,如何推测?
他是如何知道国师炼丹的情形,并推测出炼丹成败问题,且拿出这解决办法?
难道这就是聪明人的能耐?
曾飞宇觉得自己是不是脑袋太蠢了些。
“杨兄弟,你是怎么想的?”
什么怎么想?
杨易微微思量,就已清楚曾飞宇所问何意,说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将所有不可能的排除掉,剩下再怎么不可思议都是正确答案。”
随口就是后世经典理论。
其实,就是胡扯。杨易是看遍网文,虽不知真实炼丹情形如何,与网文大神脑洞中表现出来的有几分相同。但炼丹,炼之一字,就是鼎和炉与火的关系;而丹,就是药草与能量精华之结晶。
从这两者出发,就大概得知,和各位大神的脑洞差距不大。
剩下的就是量的把握,和火候的控制问题。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将一半的问题解决了。
“曾大哥,你觉得,国师若是见到这些物件,愿不愿意与小弟做个简单交易?”
曾飞宇正被杨易刚才那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话弄得有些拨云见雾的错愕感,总觉得这句话虽简练却说尽至理,是求证一切难题的密钥。
被杨易一问,回过神来。曾飞宇道:“杨兄弟,我虽不知有几分把握,但可以保证,国师若是见到这些物件,定会欣喜若狂。”
“那就好!”
杨易心中大定,“打包,明天麻烦曾大哥帮我邮寄给国师,晚上我写封信一起送过去?详细介绍和交易内容,都写在信中。”
没什么特别精贵的东西,对国师而言可能价值连城,但对旁人来说,也不过是几件玻璃制品罢了。所以让可靠的人送过去就行,没必要专门跑一趟。
至于国师会不会给杨易所需的,也不重要。东西好用,他迟早会求到这里来。
两人一起小心翼翼的一件件打包,玻璃易碎,经不起磕碰。好在金陵到京都有运河直达,运输倒是方便。
在木箱子里垫上干草,再用绸布围住将其固定,然后钉上木板。小的两三件放一块,大的一件装一个箱子。也不过是七八箱的问题。
这事处理完毕,剩下的就是接待李寻欢的事。
明天让琴雅去一趟夫子庙,预定一条最大的画舫,后天就可以于春灯画舫中,百花争艳处迎接小李探花的到来。
再然后就是接待“朱寿”的问题。汗,还是头疼。
杨易宁愿面对整个江湖,都不愿意接待那位。
这不,人还没到呢,麻烦就开始来了。
刚刚出了书房,就听到一声声微弱的响动,那是人在屋顶上行走的声音。杨易和曾飞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