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9年,晋国通过多年的努力让郑国臣服后,便开始重新实行自己诸侯霸主的威严。晋大夫荀偃率领鲁、齐、宋、卫、郑、曹等诸侯在向地会盟,这次会盟本来帮助吴国商讨讨伐楚国,但因为在楚共王去世时,吴国借楚国丧事发起了对楚国的讨伐,而引起了诸侯各国的反感,在会盟上驱逐了吴国大夫,最后各诸侯商议决定讨伐秦国。
而之所以选择秦国,是因为在郑国“唯强是从”时,秦国作为楚国的盟友,跟随楚参加了多次战斗,现在楚国又刚刚换届,新上任的楚康王的政治动向还不明确,晋大夫便提议向秦国用兵,毕竟秦国还有个栎地之战的债。
这次的诸侯联军讨伐秦国,是自公元前578年,晋国联合诸侯发起对秦的麻隧之战后的第二次进军秦国。麻隧之战,是在晋国的霸主之位不稳,国家信誉降低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让晋国重新称霸诸侯,而这一次却让晋国没有得到好处,毕竟晋国刚刚才让朝晋暮楚的郑国臣服。
麻隧之战后,秦国便向楚国结盟,共同对抗晋国。因此楚国在和晋国争夺郑国的时候,秦国多次帮助楚国。公元前562年,秦国为了牵制晋国,在栎地打败晋军,晋军因为轻视秦军而失败。公元前561年,秦、楚联军进攻宋国扬梁(今河南商丘东南),报复晋、郑的结盟,秦国虽然不是中原诸侯争霸的主导者,却是楚国少有的跟随者,而秦国之所以跟随楚国,则是因为那个多次欺骗欺辱过秦国的邻居,晋国。
公元前559年,会盟后的晋国便率领诸侯发兵进攻秦国,晋大夫荀偃率领诸侯联军一直进攻到泾河边,秦国虽然是节节败退,但就是不肯向晋国求和,这也使得诸侯联军出现了诸多问题,而最重要的就是粮草,毕竟大军远征,时长路远,而秦军也是一退再退,即不肯决战,又不愿意屈服,这样的情况下,让诸侯联军的将士都产生出了惰性思想,因此到达泾河边后,各诸侯都不愿过河追击秦军。
鲁军和莒军率先渡过泾河,鲁、莒两国之所以愿意做诸侯联军的先锋队,并不是因为对晋国的忠诚,而是因为这种压倒性的讨伐,其中有着诸多的好处,而且是先到先得的那种。而晋国各军和其他诸侯军仍然都在观望,迟迟不肯过河。
郑司马子蟜(jiao)因为郑国刚刚和晋国结盟,因此想在这次战役中能表现的好点,便去说服卫大夫北宫括,两人一起出面劝谏各军渡过。诸侯联军在两人的劝谏下渡过泾河,驻扎在了对岸,之后又迟迟不肯追击。
秦军看着驻扎在泾河边的诸侯联军,便从泾河上游下毒,导致诸侯联军无数人被毒死。郑司马子蟜看着毫无斗志的诸侯联军,便自己带领郑军继续追击秦军,才使得诸侯联军紧跟其后,一直到达了棫林(今陕西礼泉县东),但仍然没能让秦国屈服。
此时的诸侯联军已经疲惫不堪,询问联军主帅荀偃的意见,晋大夫荀偃下的命令是“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明日一早备好战车,填井平灶,跟随我看着马头的方向走就行了。晋大夫荀偃这样的军令让人不知所措,战事之令无非进攻或后退,而他的命令是看跟随着他的马头而行动。
晋大夫栾黡听后直接说出自己的马头是向东的,便直接向东而行,而栾黡为晋下军主帅,所以整个晋国下军都跟随着向东而行。晋大夫栾黡的行为,让本就心生惰意的诸侯联军也跟着撤军。
栾黡的弟弟栾鍼(zhen)对士匄的儿子士鞅说,这次讨伐秦国是为了报复栎城之战,如今无功而返,这是晋国的耻辱。你我都是首次带兵出征,却是如此结果,不如我们带兵与秦军一战。
栾鍼和士鞅两人私自带兵追击秦军,结果可想而知。栾鍼战死,士鞅败回。晋大夫栾黡责怪士匄的儿子士鞅怂恿自己的弟弟栾鍼攻秦,结果栾鍼战死,而士鞅逃回,威胁士匄驱逐士鞅,要不然就亲自杀死士鞅。
晋军对这次对秦的讨伐称为“迁延之役”以讽刺这次战役的拖拖拉拉。而整个战役都是拖拖拉拉的发生着,诸侯联军想让秦国屈服,而秦军是一退再退,就是不肯向诸侯联军求和投降,正是秦国不愿臣服一步步的拖垮了整个诸侯联军的信心。
诸侯联军追击秦军到泾河边,又迟迟不肯过河追击,在郑司马子蟜和卫大夫北宫括的劝说下才渡过泾河,渡过泾河后又驻兵不前,这让秦军抓住机会,在泾河上游下毒使得诸侯联军损失惨重,郑司马子蟜才率郑军追击到棫林。
等到棫林后,联军主帅荀偃有下了一个“唯马首是瞻”的命令,最终使诸侯联军无功而返,这次的讨伐秦国才草草了事。
这次“迁延之役”的结果,根本无法和“麻隧之战”相比,整个战役的前后不仅没有让晋国增加威望,还让各诸侯国有了背离之意,在出兵讨伐秦国前的会盟上,晋国先是因为吴国不合时宜的出兵楚国,而驱逐了吴国大夫,接着又扣押了跟随晋国的戎族部落大臣,这就让各诸侯产生了不平之心,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晋国内部各大夫出现了权利的纷争。
荀偃作为联军主帅,栾黡有着明显的不服,栾黡作为栾书之子,本身就有着一股桀骜不驯。在晋、楚争夺郑国的多次战役中,栾黡对当时的主帅荀罃都有点不服气,而在荀罃去世后,晋悼公又任命了荀偃,这让栾黡更加的心生不满,所以才故意曲解主帅荀偃的命令,率先带兵撤退。
逃亡到秦国的士鞅,秦景公亲自接待并和其交谈,在讨论中秦景公问道晋国各士族的情况,并询问哪个士族会先灭亡。士鞅的回答是栾氏先灭亡,栾书在晋国的功劳虽然十分伟大,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会渐渐忘记,而他的儿子栾黡却骄横残暴,人们对栾氏的怨恨会日益加剧,栾黡也许能避免被杀,但灾难会降临给他的儿子栾盈身上。
秦景公听了士鞅的话,便极力向晋国请求恢复了士鞅在晋国的职位。秦景公之所以愿意为士鞅向晋国求情,并不是因为士鞅的贤能,最主要的是士鞅对栾黡的怨恨,秦景公想借此让晋国内部产生纷争,使得晋国各士族产生内耗,无论怎样对于秦国都是有利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