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及诸侯和屈完结盟后,便要起营回国。诸侯和楚罢兵议和,对于任何一方都是有利无害的,但有一人却不这么想。
这人是陈国大夫辕涛涂。他的担忧是,诸侯联军退兵回国,必将途径陈、郑两国,作为同盟国,齐桓公势必会让陈、郑两国准备,诸侯联军的粮草。万军过境,其所需的粮草,将是不小的支出。陈国大夫辕涛涂,将自己的思虑告诉给了郑国大夫申侯,意欲向齐桓公一起建议,让齐桓公带领诸侯联军,向东海之滨进发,沿海北上。不仅可以威震东夷各族,又能树立齐桓公霸主之名。郑国大夫申侯听后同意了辕涛涂的意见。
郑大夫申侯原本是楚文王的宠臣,在楚文王临死前告诫申侯,在自己死后要逃离楚国。因为楚文王了解申侯的为人,申侯这人是唯利是图,媚上欺下,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会顾及他人,在楚国多年得罪了很多的贵族大夫,好在有楚文王的庇护。申侯也知道楚文王的用心,便在其丧葬之后,逃到郑国。申侯毕竟是佞臣小人,在郑国短短几年,便得到郑文公的宠信,以郑国大夫的身份参加了齐桓公的诸侯联军。
在联军大营中,陈国大夫辕涛涂向齐桓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齐桓公听后十分同意陈大夫辕涛涂的提议,也决定率领诸侯威震东夷。郑大夫申侯站了出来,却表示反对意见,因为诸侯联军出师已久,疲惫不堪,如果东行至海滨,遇到强劲之旅,恐怕会难以胜敌,到时候齐桓公和各诸侯的威名将一败涂地,我看不如兵行陈、郑两国间,早日回国。这样只会破费点郑、陈两国的一点粮草而已,但也不至于兵败名丧。
齐桓公听后觉得有道理,并且原本计划就是回国,没有东至海滨的想法。那陈大夫辕涛涂劝诸侯军移他处,明显的怕让陈国出粮草。齐桓公思量后便抓了陈大夫辕涛涂,因为他的提议是对诸侯联军的安危不顾。而赏赐郑国大夫申侯虎牢城(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
被抓的陈大夫辕涛涂懵了,这郑国大夫申侯怎么出卖自己。原本已经商议好,一起劝谏齐桓公行军东海的,你不跟声附和就算了,还要倒打一耙。
齐桓公行至陈国时,率领诸侯兵围陈国,因为其大夫辕涛涂的不忠。陈宣公亲自赔罪求和,并用更多的粮草赎回大夫辕涛涂,回国后的辕涛涂,对郑国大夫申侯是恨之入骨。
公元前655年,也就是郑国大夫申侯出卖陈大夫辕涛涂的第二年,这一年陈大夫辕涛涂出使周王室,路过虎牢城。对郑大夫申侯说,人生在世留一城给子孙,也是流芳百世啊。对于辕涛涂的奉承,申侯心悦之情溢于言表。陈大夫辕涛涂接着说到,只是现在的虎牢城过于简陋矮小,如果能将虎牢城筑高扩大,那定会名留万年。辕涛涂对申侯说到,自己愿意去游说诸侯,为大夫申侯加筑虎牢城,郑大夫申侯对辕涛涂是千恩万谢。
加筑后的虎牢城是异常雄伟。身在郑国都城的陈大夫辕涛涂对郑文公说到,雄伟的虎牢城堪比郑都新郑城啊,这在其他诸侯国中可是绝无仅有的。郑文公口中不言,心中却对大夫申侯已生怨恨。
这一年秋季,齐桓公在首止(今河南睢县)召集诸侯。郑文公听信了周惠王亲近楚国的建议,没有参加首止会盟。使得齐桓公在公元前654年,率诸侯讨伐郑国。郑文公求救于楚,楚成王以围许国(今河南许昌)而使诸侯退兵。
齐桓公虽然退兵而回,但对郑国的背叛耿耿于怀。于是在公元前653年再次出兵讨伐郑国,齐桓公不能容忍郑国投靠楚国,所以这次出兵讨伐的异常凶猛。
郑大夫孔叔劝郑文公,郑国军力不能御敌,国君倔强不肯屈服于齐国,这样郑国迟早会灭亡,请郑文公好好思量。对于大夫孔叔的劝谏,郑文公也早有打算,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在齐桓公围困郑国后,郑文公便派使者慰问齐桓公,并说出郑国没有参加首止会盟和勾结楚国的原因,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大夫申侯。
申侯身为郑国大夫,在召陵结盟时,得到齐桓公的赏识,并赐虎牢城给申侯。大夫申侯因此而做大,左右郑国国政。因为其原来是楚文王的宠臣,而心系楚国,想以在郑国的地位得到楚国的扶持,从而立名于诸侯。所以这一切都是大夫申侯的计划,请齐桓公明察。
齐桓公明不明察都无所谓的,齐桓公要的是郑国的屈服,只要郑文王屈服求和,这样的理由齐桓公也能接受。郑文公为了表示诚意,派人以诸侯霸主齐桓公的名义,将虎牢城中的大夫申侯抓来,杀死在齐、郑两国议和结盟的祭坛上。
郑大夫申侯,虽然死于郑文公之手,但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却是被他坑过的,陈国大夫辕涛涂。
一个是心系陈国,不想遭小人陷害,身陷囹圄。一个是唯利是图,终被谋士玩弄,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