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仅仅十二天,十五条新式后装高爆火铳就出来了。
李如松看着四通作坊送过来的东西,那是相当的欣喜与恐惧。
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玩意压根不是只有赵真善掌握,而是杭州早就在掌握了。
难怪这几天听到杭州边上抱朴观的名声特别的声名鹊起,已经压过了零隐寺。
要知道零隐寺可是有神话人物济公保着的,抱朴观有什么呢?抱朴子别说民间不知名,在道观里好些小道士都不了解了。
最近打听到一直以来抱朴观各种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甚至谣传抱朴观的雷法更胜龙浒山。看来这黄火药的猫腻就在这里面了。
至于其他的。
能把这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只有自己老师了。
但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造反吗?但杭州到现在愣是没修城墙。不仅没修,还计划拆掉一个老城墙。
虽然一脑门子官司,但已经被隆庆连着高拱三封谕令尽快回京的李如松实在耽误不得了。
仅仅验收了一遍,就将这十五把中的五把好点的挑出来,自己亲自去市场割了好几斤猪肉回来盘铳做旧,争取给把手那里盘个包浆。
也就坚持了小半个时辰,有些手肿的李如松实在受不了了,直接喊了自己提拔的三名心腹总旗过来秘密盘铳,要求就是从现在到回京城前,盘包浆为止。
吩咐完,压根没看着三个倒霉蛋的表情。李如松找了块布,一边擦拭手掌的猪油,一边快步往布政使衙门走去。
很明显,该去辞行了。
-----------------
布政使衙门的后院书房里。
两师徒相互对视着。
“别那么严肃,你到底也是新学的弟子,该是明白老师即使跑路也不会造反的。大明的百姓自己会救自己,不缺老师这么一号人物去添油加醋。”
高翰文哪里还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如此一百八十度大变脸。干脆率先摊开了说。也算是给个定心丸。
“老师,学生自然信你。只是将来朝廷那边,万一不好交代。”
很多话在李如松嘴里转呀转,但就是没说出口。因为高老师绝对比自己更了解其中风险。即使知道,还是干了。哪里是劝得住的。只能这样委婉提醒一下了。
“不用万一,千一、百一的时候,老师就跑海外去了,不会让朝廷为难的。你看老师现在还妻离子散呢。”
高翰文这句话更是把李如松噎得无话可说。
忠君爱国,可是一直以来刻入李如松骨子里的东西。虽然其二十岁了,其父李成梁才正式有了朝廷的饭碗,早年都是代正兵出操、帮正兵出塞杀敌挣饭吃,但不妨碍这毛头小子忠君爱国呀。
自古以来,忠君就是爱国,爱国就是忠君。君国一体,无所分别。但现在高老师这里,明显是把忠君爱国当两件事看待了。要不然不会这样动不动就想跑路,完全没有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的觉悟。
李如松的震惊,一半是对自家老师如此的坦诚赤裸裸,一半是对朝廷当前的局势,明明是一片大好,怎么老师已经到了随时准备跑路海外的境地了?
“别这样,别这样。你查赵真善,没来为难我,已经是极不容易的了。其他的,别想了。另外,老师这里有一本临时赶出来的手稿,你带着,给皇上,看能不能交差。”
说完高翰文又把自己这几天临时拼凑的一份手稿册子拿了出来,递了过去。
看着李如松眼都不眨地收进袖子里,高翰文哈哈笑了两声:“不是什么机密,你也可以看。我都计划放入接下来的大学堂学生的专题课程了。老师我本来就定期给朝廷汇报新学的动向的。这次你要回京,干脆让你代劳了。”
“你去了京城,要是有机会就给你宋师兄誊抄一份过去。”
看着高翰文如此轻描淡写的样子,李如松才放松了紧张情绪,摊开看了看封面,《机制设计理论》确认是自己看不明白的东西。李如松合上书,跟老师道别后,就带上自己的直属卫队,直奔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