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到了曹县。
当然,这个时候的曹县还没有遇到那个凤雏,也没有发展成为宇宙的中心。
在此时的徐有贞看来,它只是平平无奇的小县城。
而徐有贞也没有在曹县停止前进的脚步,继续赶往曲阜。
数百名锦衣卫护送着徐有贞的马车,浩浩荡荡的过了曹县。
曲阜的知府衙门早就得到了通知。
徐都御史要来,提前做好了准备。
从开封前往曲阜的道路,很是顺利,可徐有贞内心却是跌宕起伏。
这一路上,他一直在思考,自己怎么搞才能顺利。
皇帝陛下是要让衍圣公交出本不属于他的良田。
可来硬的。
那可是孔庙啊,那可是衍圣公啊。
自己一个操作不好,在士林之中可不是写黄段子来恶心自己那么简单了。
他们会应怼自己的。
实际上随心而论,对于徐有贞来说,孔圣人没话说,孔家他是瞧不上的。
南北两宗之丑,卑躬屈膝与外族,是徐有贞对衍圣公府的第一印象。
南北两宗之丑,是说在大宋靖康之变南迁后,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于阜昌三年封当时大宋的衍圣公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而伪齐政权被推翻后,金熙宗于天眷三年继封孔璠为衍圣公,其后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袭封衍圣公,是为北宗。
而赵构渡江于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正主衍圣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随高宗南迁,遂寓于衢州,是为南宗。
南北宗分立一百多年,各自主持着各自的祭祀……
在之后蒙古大军南下,金国不敌,北宗衍圣公追随金政权到了开封。
而蒙古人又封了一位衍圣公,南北两宗的背景下,曾短暂的出现了三位衍圣公,还都是孔圣人的后裔,这就是难以洗刷掉的耻辱。
不是给圣人代言,是给当权者代言,即便你是外族,只要对我好,我就给你当吉祥物。
这是南北两宗之丑。
而卑躬屈膝于外族,就是有三位衍圣公侍奉了元朝的帝王……
对于徐有贞来说,当年,蒙古人抓了太上皇,兵临北京城,自己这样的小人最多想想迁都南京,暂避锋芒,可没有想过投降啊。
好家伙,圣人之后投降比我这个小人还快……
当然徐有贞也清楚,孔子是圣人,是道德模范,可他的后人却不是,都是为了荣华富贵,没有受过苦。
换一种角度来看,他们跪着挣钱,只要他们自己不觉得丢人,丢人的就天下的读书人。
前些时日,在周王府的事情结束差不多的时候,朱见深便给徐有贞写了一封密信。
信中说道:开封,西安事了之后,爱卿要速速前往山东,朕闻孔府在曲阜,宋州有诸多的土地,圣人之嫡系血脉,不应与民争利,也不应行瞒报苟且之事,爱卿且去查看一番,让衍圣公早些清除玷污圣人名讳之不肖子孙。
林州是,南宋南京城,元归德府,明洪武至嘉靖年间为林州,嘉靖之后改称归德府,今商丘。
因为有孔子还乡祠,相传孔子的祖坟在此,曾经归来祭奠,而祭祀的一环也牵扯到了这里,衍圣公在林州城中也有家宅,数年一归,效仿先祖,年代久远,孔府也在这里积累了诸多的财富,当然这个事情众人皆不知道,本是效仿先祖,成了变相搜罗土地,朝圣之旅,变成了敛财之旅,这不是让孔圣人难看吗。
而门达将这些事情调查的清清楚楚。
徐有贞看完皇帝陛下的书信后,心中虽有忐忑,但也知道这件事情必须有人来做。
此时的大明朝廷,于谦告老还乡,李贤明哲保身的被动技能点到了大圆满境界,其他的人又多少不够资格,而皇帝也不能出面做这种事情,不然一个操控不好,就成了士子清流的公敌了,当然这种说法也有些夸大,可总体来说,还是威胁的。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徐有贞一个人能做了。
他要品德高尚有身份地位,要为人清高有身份地位,要阴险狡诈确实有阴险狡诈……
不二人选。
他来斗孔府,斗衍圣公最为合适,因为自己也早就成为了官绅读书人的公敌了,身上虱子多了,还怕再增加一些吗?
这些都是徐有贞的自我安慰。
当然,朱见深也并没有想着将衍圣公连根拔起,读书人啊,心中有一个念想也是可以被允许的。
可他们享受着荣耀,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是要守规矩的。
不能现阶段端着大明的碗,还砸着大明的锅不是。
亲王宗藩都还要弄呢。
拿了我的给我交出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大明我的王法就是王法,孔圣人固然使人敬佩,可他的后人没有经历过孔子的磨难,却享受着孔子都没有享受过的荣耀以及地位,德不配位,一个传承千年的家族,看似根深蒂固,但对于当权者来说他抵不上三个营………
不让百姓爆竹声声辞旧岁,不让百姓用三牲祭奠祖先,可能会出大乱子,可换上一两个祭奠孔庙的人,改变一下规矩,读书人即便不满,也出不了多大的乱子。
顶多是抗议,上书,难道还指望着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拿着木棍去拼啊。
这一点,朱见深看的很清楚……
徐有贞在经过林州的时候,停下待了两日,他还专门去了一趟衍圣公在外的家宅,修的那叫一个气派啊……
曲阜。
圣人的老家。
孟子道: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世而斩。
俗称: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但不管是孟子,还是老祖宗的俗语,这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对衍圣公府来说,都有些不对。
三世,五世,都有些小打小闹了,人家要靠着孔圣人成百世之昌盛家族。
对于他们来说,什么赵氏赢姓,什么姓刘的,姓曹的,姓李的,姓赵的,姓朱的,虽然都曾经主宰过这个国家,拥有过至高无上的权力,可终归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做不了永远的主角。
神州大地风云录,孔子后人有话表。
辉煌时刻谁都有, 别拿一刻当永久 ,万丈高楼平地起, 辉煌只能靠自己……的祖宗……
只要认怂,降表交的快,王朝更迭,社会动荡,跟我们家啊没多大关系。
换个老板,我照样当高管……
你们顶多三百年,我起步就是一千年,上不封顶……
孔子教化世人,从山东一路干到河南,当然不是一个人走的,要是一个人,估摸着走不出山东,就被人给抢了。
他周游列国十四年,带着自己三千余名膀大腰圆的弟子,其中有七十二名大贤者,俗称七十二金刚,这七十二金刚,能文斗,也能武斗,有陪你论辩玩嘴的,有陪你动手练拳的……
就这股势力,放到此时的大明也是响当当的……
当然孔圣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他在晚年时光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经》《春秋》。
去世之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成为了儒家的学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论语通人心,这也不是拿嘴说说的,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信的。
对于孔子来说,他影响了华夏两千余年,在他身上,有着诸多常人都无法承受的形容词。
“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
“文圣尼父”
“孔圣人”
“至圣”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文宣王”
“玄圣文宣王”
“至圣文宣王”
这都是孔子专属代名词,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名词。
可以说每个王朝在建立的时候,礼部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给孔子上尊号。
朱熹在自己的论典之中写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来表达自己对孔圣的顶礼膜拜,当然也是一种纯粹的自我崇拜,言外之意就是,若是没有圣人,就如同大地没有了太阳,所有的人都要生活在黑暗的笼罩中。
最新的孔府是在洪武十年,朝廷拨款修建的,其规格在大明的土地上,只比两京皇宫差上一些。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故而经久不衰。
即便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对这一套并不相信,可为了安天下士子之心,还是给予了衍圣公诸多的特权,皇宫之中觐见皇帝的时候,可位与诸多文武之前。
在宋朝的时候,衍圣公是正八品的官衔,而到了元朝的时候,成为了正三品,到了明朝的时候,被朱元璋提到了正一品。
公元前195年,也就是汉高祖刘邦十二年,他下旨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而在汉元帝时期,又封为褒成侯,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
而衍圣公最初开始的时候,是在宋朝至和二年。
宋仁宗下旨:“孔圣之后以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汉平帝时封为褒成侯,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国也;宣尼,其谥也;公侯,其爵也。后之孙虽更改不一,而不失其义。”
改封为衍圣公 ,也曾短暂的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他只所以存在,是因为要祭孔庙,也是孔家的家庙。
刘邦的时候如此,但并未有爵位,只是有传承嫡子为奉祀君,代朝廷祭祀。
而在汉平帝时候,国家内部天灾频发,社会动乱,百姓民不聊生,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
朝廷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
而东汉时位面之子刘秀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享受祭祀。
从这个时候开始,孔家就开始成为了大贵族,而孔子也成为了神…………
当然任何事情在发展到一个巅峰的时候,都会沦落尘埃……
最终孔圣人从神变成了孔老二…………
而徐有贞就是在自我打气,自我麻痹的状态下用了六日的时间到了曲阜,这个充满了先天之气,鸿蒙仙机的地方…………
而石彪也用了这六日的时间,从河南赶到了广西。
离镇南关不足百里……
而此时的朱骥已经跟石亨在镇南关,喝茶叙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