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城。
数十年前,权臣丰田秀吉在统一了日本之后,在此前大阪城原有之废墟的基础上大兴土木,历时数年,修建了一座规模远胜于京都的城池,并将其作为其政权的统治核心。
但是随着丰田秀吉病故,其昔日家奴\"德川家康\"拥兵自重,重新组建\"幕府制度\",大阪城这座于丰田政权期间,享有至高地位的城池也是毁于战火。
现在的大阪城是在德川家康彻底掌权之后,将其赐予其外孙松平忠明之后,方才重新修建而成的。
因为大阪城在日本具有不同寻常的政治意义,因此大阪城一向由德川幕府直接管辖,只是从谱代大名中选拔\"代理城主\"。
而现在,这座曾经见证了\"丰田政权\"崛起与兴衰的城池已然沦为了大明的囊中之物,位于其城池正中的\"城主府\"也成为了登莱巡抚袁可立的临时住所。
...
...
府邸深处的书房中,登莱巡抚袁可立面色阴沉的立于案牍之后,死死盯着身前摆放的一张日本\"疆域图\",迟迟不发一语。
书房左右两侧,分别是靖北伯卢象升及东平伯黄得功等武将,同样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气氛很是冷凝。
\"消息可是确定了?\"半晌,登莱巡抚袁可立有些粗粝的声音终是于书房中响起。
\"回禀督抚大人,已然确认过了。\"闻声,靖北伯卢象升便是轻轻颔首,脸色愈发凝重:\"昔日德川德川忠长趁着我等兵围长崎之际,趁夜色领兵敲开了日本京都的大门,并将后水尾天皇控制。\"
\"瞧这架势,是打算负隅顽抗到底了。\"
虽说心中对于此等局面早有预料,但卢象升仍是义愤填膺,言语中满是杀意。
因为担忧\"后方失火\",他们昔日在攻克长崎城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乘胜追击,而是原地休整了半月有余。
这一方面是为了探明长崎岛上银矿山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便是为了劝降日本皇室。
虽说在历任幕府将军的压迫下,日本天皇早已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吉祥物\",手中没有半点权利可言。
但据袁可立和卢象升了解,在诸多日本民众心中,万世一系的天皇仍拥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可谁能想到,在德川秀忠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其次子德川忠长仅仅用了五千人马,便敲开了京都的大门,并于昨日正式下达了\"战书\"。
闻声,袁可立将眉头皱的更紧,粗短的手指不断于身前的舆图上摩挲着,惊疑不定的目光也是随之游离着。
这日本国内的\"大名领主\"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与德川家族有血缘关系的藩领,并称为亲藩大名。
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所谓的\"御三家\",这几个家族不但与德川家族一荣俱荣,同时还手握重兵,且其封地多集中在江户城周边,实力不容小觑。
另一种便是所谓的\"谱代大名\",其创建者多为德川家康的文臣武将,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没有军权傍身,并没有左右战局的能力。
而最后一种便是为历代幕府将军所头疼的\"外样大名\",这些人多是一方诸侯,向来不干涉\"幕府\"的兴衰,始终坐山观虎斗。
为此,这些\"外样大名\"的封地通常集中在日本偏僻地区,并受到德川幕府及\"御三家\"的严密监控。
由长崎至大阪的一路上,袁可立所率领的\"东征军\"几乎没有受到半点阻拦,近乎于所向披靡的行至此地。
自大阪而出,一路向东而行不过百里,便是历任日本天皇所居住的\"京都\"。
而京都以东,便是由德川幕府直接管辖的势力范围,与其\"同生共死\"的秦藩大名们也大多被分封在此。
可以说,各地大名领主\"望风而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德川家族已然集结了全部兵力,准备与大军殊死一搏。
\"儿郎们可是做好准备了。\"思虑再三,袁可立将目光自眼前的舆图上移开,转而有些疲惫的问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于日本国内诸多势力的了解也与日俱增,知晓近些时日先后\"望风而溃\"的大名领主虽然是不受历任幕府将军所待见的\"外样大名\",但手中并无太多军权。
反倒是身处江户城后方的几家\"外样大名\"实力雄厚,不可等闲视之。
若是能够\"说服\"这些人按兵不动,袁可立便有把握,以最少的伤亡,荡平德川幕府。
但\"国家动荡\"之际,这些一向坐山观虎斗的\"外样大名\"是否还会选择按兵不动,便有些说不准了。
为此,他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准备。
\"大军已是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兵发京都。\"
\"另外福建方面也有消息传来,广东总兵沈寿崇领兵全歼红夷船队,东南阴霾已解。\"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精神猛然亢奋不少的黄得功便是起身应道,同时不忘将刚刚知晓的一则\"捷报\"告知给眼前的众多同僚。
\"哦?这倒是一个好消息。\"听闻虎视眈眈的红夷人已然全军覆没,袁可立先是一愣,随后便露出了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
虽然心中笃定,野心勃勃的红夷人当不会有余力插手此地的战事,但其终日盘踞在琼海之上,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此时知晓其被歼灭,倒是没有了后顾之忧。
\"既然如此,我大军明日便开拔京都。\"只迟疑片刻,袁可立便是下达了继续进军的命令。
天子给他的旨意是要将德川幕府荡平,废黜日本天皇,眼下他离这个目标还差得远呐。
\"在派人与那些外样大名交涉一下,就说我等只是为了荡平德川幕府而来,不会波及旁人。\"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袁可立又赶忙冲着即将消失在书房中的亲兵补充了一句。
虽然知晓此举令那些\"外样大名\"按兵不动的可能性不大,但若能够借此让其内部彼此猜疑,便是意外之喜了。
一语作罢,书房中重新陷入了沉默,众人皆是不由自主的朝着外间的茫茫夜色望去。
距离此地不足百里,便是历任天皇所居住的京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