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辛苦在网上找到的
随后的日子。
村里暂时又陷入了相对安静。
毕竟一个小山村不可能天天都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
唯二……干的热火朝天的两伙人。
就是知青们的卷王组。
和曹建川这边修建竹屋和稻田养鱼的二组。
房间的修建地,曹建川没有像先前那样,修在稻田边,而是修建在了一个微微背风一些的土坡后面。
为的是在以后的冬天,不会被河风吹的冷成狗。
经过了一周的时间。
竹屋还是在大家的期待下,建了出来。
不过怎么说呢?
很多人看着眼前的小竹屋,还是有些嫌弃的。
太特么简陋了。
唯一让人值得称赞的也只有它的质量了。
有了上次,把竹屋压垮的经历。
曹建川在规划的时候,特意把根基加牢,加固。
现在不说能站上去十来个人,哪怕是再多一倍也不怕。
曹建川拍了拍手里的稻草,又围着竹屋,转了几个圈后。
这才笑着开口道:“终于好了!”
其他人,也跟着放下手里的东西。
不过却没有曹建川的开心,反而是一脸的嫌弃。
王爱林吐槽道:“姑爹,这就是你说的傣家竹楼?好像也不咋的?”
这还是王爱林往好的来说。
要是这房子是其他人弄的,他们早就在一旁嘲笑是狗窝了。
“是啊!姑爹就这感觉和先前那个差不多。”
“你们懂个屁,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茅草屋不在外表如何,有我曹建川就够了……”
曹建川的牛皮还没吹完。
“叮铃铃!”
一旁的田埂上,传来了自行车,铃铛的声音。
王爱国穿着一身白色的警服,骑着他们警局发放的二八大杠,腰间别着一把52式手枪的枪套。
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在早几天前,他就去到公社的派出所报名上班了。
虽说如今是留在公社。
可王爱国的老爸,老妈依然高兴。
现在农村的孩子,想要离开农村吃上国家粮,只有少数几种途径。
一是当兵,当然普通的兵也许还不行,必须还要当上个排长,连长之类的,退伍之后,那么才有可能留在县里的单位。
二是,读书,当然现在没办法考,只能是推荐,关键看谁关系硬。
三是,像王爱国这样,弄出一件让上面领导欣赏的事,那么你也能离开农村。
四就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手段了,不过那时候,对于吃城市户口的问题,抓的比较紧,通过这些手段转为城市户口的只是少数。
“爱国哥,你回来了。”
王爱辉连忙带着他的那些小伙伴们,围了过去。
“爱国哥,让我骑一下。”
“爱国哥,让我骑……”
从王爱国手里,抢走了他的自行车。
“你们小心点,别弄坏我的车。”
看着他们斜跨在前杠下,别捏的踩着自行车的踏板,追追打打的跑远,王爱国心疼的在他们后面提醒了一句。
十一,二岁的孩子,想骑这样高大的二八大杠,只能这么骑。
他们现在的身高,还不足以让他们能坐在自行车的座位上。
“爱国哥,你还真会选时间,我们刚把房子建好,你就回来了。”
王爱林抱怨道。
“建好了?”
王爱国围着曹建川让人弄出来的简陋竹屋看了一圈。
“这不就是一狗窝吗?”随后。
他发现自己这话刚一落音,曹建川脸色黑的有些难看,随后连忙改口:“嗯,姑爹,这竹屋还挺精致!”
“行了!少拍马屁,怎么今天有空回来?”曹建川抬头看了一眼天色,估计也就是下午两点这么个时间点。
“姑爹,今天是星期六。”
“这么快又到星期六了?不过,星期六你就可以翘班?”
这时的机关单位是有星期天的,不过没有星期六。
“怎么可能翘班,公社安排今天晚上开始,连续放三天的电影,我回来告诉你们一声。”
“就这?”
这个消息对于曹建川来说,压根就不能算是什么好消息。
可对于其他人,这可就是好消息了。
“爱国哥是什么电影?”
“是不是打战的?”
“还是剿匪的?”
“可千万别是那些生活片,看着能让人打瞌睡。”
“没错,上次播放的那部电影,害我白来回走了三,四十里路。”
前几次播放的电影是《青松岭》和《火红的年代》之类的生活片,年轻人不怎么喜欢看。
特别是如今,自己跟着曹建川干的事,怎么都有点像电影中的那句话。
挖了唯物主义的墙角。
这让他们有些脸热。
当然,主要还是那句话。
这时,大家都喜欢看打战的,认为这个刺激。
“这次是《平原游击队》的重拍片,是彩色的!”
“是不是?”
“真的?”大家听到这个消息。
第一眼看向得是曹建川斜跨的枪袋。
哪里可是电影主角们拿的枪。
“废话。”
“爱国哥,你帮我们占位子没有?”
“占了,我占了一个好位置。”
在公社看露天电影,是要提前占位置的。
而占位子的东西也简单,通常是用石头画几个圈或者是粉笔石灰什么的画上一个圈,在圈里放上几个石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七月半要烧钱纸来着。
当然,这样占位置,也只是一个心里作用。
曹建川敢百分百的保证,等自己这些人过去,那所谓的好位子,肯定全都被公社村里的人占完了。
而且位子越好,占的越快。
这就是一个所谓的主场优势。
“咳咳!”
这时,村里大喇叭里也响起了广播员的声音。
“社员同志们注意啦!社员同志们注意啦!今天晚上,公社驻地会播放,由武兆堤、常甄华执导,李铁军、谷子、方化、李凤萍、杨中路……等人主演的抗日战争电影《平原游击队》,大家早点吃晚饭,想去看电影的人等下在村头集合,大家一起出发……”
播音员反复广播了好几遍。
这是公社的邮电员骑着单车过来报的信。
每每像出现这样的事情,都会有人过来通知一声。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