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木炭,通常都是用比较坚硬的木材来烧成的,比如柞木、桉树、柳树、樱桃木、榉木等,这些木材比较硬,做成的炭不但烟少,还很耐烧,这样的炭就比较值钱。”
“另外,烧炭还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堆烧法和窖烧是常见的方法了,我们平时在村里家家户户自己烧的炭,都是用堆烧的方法,不过如果想大批量的快速烧炭,那就还是得用窑烧更好。”
……
江柳月跟村民们讲了烧木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方法都是她从酿酒坊佟师傅那里打听来的。
还有一个月半就要过年了。
江柳月这阵子都在村里,跟进烧木炭的事情,她把镇上酿酒坊的佟师傅请来两日,指导村民打造炭窑。
佟师傅在村里走了一圈,最后选定后山的一处坎坡崖下建炭窑。
村民们清理出一少空地来,在佟师傅的指导下挖了一个一米五高,容量三立方的圆形土窑,顶端开了一个排烟孔,窑的洞口很窄,只够一个人弯腰才能进出。
“想烧好的炭,选用就选那种硬木料,我看你们这儿山上的橡子树、桉树都挺合适用来烧炭的,另外木料不能太大,一般选胳膊粗的树木最为合适。”
佟师傅交代大家如何选木料,然后村民们开始上山砍木料。
人多力量大,仅半日功夫,炭窑附近已经堆了很多木料了,足够烧两窑的。
头一次烧炭窑,佟师傅亲自带着大家布置,先在炭窑的底部铺上一层干杂草和干松叶。
然后把制炭的木料一根一根按井字交叉叠放在窑内,中间空隙里还要放一些干的树枝叶,便于点火后相互间引发燃烧。
窑内在装满木料后,他们又在窑内塞满干枝干草,最后把封闭洞口,只留两块砖头大的方孔,作引火入窑之用。
佟师傅拍拍身上的泥土,说道:“好了,现在可以点火了。”
里正王大富头一个点火,窑内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一股黑烟滚滚从窑顶上的排烟孔漫了出来。
佟师傅有交代大家,“这烟孔冒出黑烟时,说明窑里面的生木还正在燃烧,得等到黑烟变成白烟,那就得立刻用泥土密封窑口和顶部的排烟孔了。”
“炭窑密闭三四日,就可以出炭了,里面的炭火还得认真筛选,把好的木炭挑出来,我估摸着你们这一窑烧出来,少说也有一百多斤木炭。”
大家听了,然后在心中算了一笔账,如今外边的木炭价格是一斤4文钱,那烧一窑炭能卖500文钱了!
一个月能烧五六窑,就是3两银子!
大家想想都觉得高兴。
王大富却没有乐观,“就怕到时候,烧出来的炭卖不掉了。”
江柳月笑着保证,“大家请放心,后村里烧出来的炭我全收了,镇上的火锅店每天也用不少炭。”
王大富听她这么说,心里才松了一口气,“那敢情好!”
四天后,第一窑开出150斤的木炭,每一块都又黑又密,都是烟少耐烧的好炭,江柳月花600文全收了。
村民们觉得一个窑太慢,于是在旁边不远处,又挖多一个炭窑,两个窑错开烧炭,这样出炭的速度就非常快了。
村里烧出来的炭,江柳月照价全收,囤在空间里。
这样算来,每个月村里能赚到五两银子卖炭烧,王大富按劳动力的人头分一分,每个月人均能分到两三百文,足够抵扣每个月还建房的债了。
村里烧炭的事业走上了正轨之后,江柳月开始着手教大家做土豆粉。
江柳月之前在自家开荒地种了大量的土豆,堆满了村里的半个仓库。
现在冬天捕鱼少了,小月琢磨着是时候教大家做土豆粉了。
如今食品加工坊的几口锅都空着,正好用来做土豆粉。
江柳月先教大家怎么做土豆淀粉。
“土豆削皮之后切碎,再用石磨把土豆磨成浆水,沉淀一夜之后,把水倒掉,得到底部的沉淀的土豆淀粉块,再把淀粉块晒干,磨成细细的粉末,做成土豆淀粉。”
再教大家,怎么把土豆淀粉做成土豆粉条,最后再把土豆粉条整整齐齐地挂起来,晾晒干之后,用细麻绳捆成一扎,每扎一斤重。
大家按照小月教的方法,半日功夫做出了不少土豆粉条,大家先煮了一大锅,大家尝过之后,都说好吃。
“这土豆粉条比面条弹牙,口感滑溜,特别好吃。”
“对对对,再拌上自己做的酸椒酱,啧啧,这味道真是绝了!”
大家吃饱之后,在晒谷场上架了好多根竹子,用来晒土豆粉条。
“你们说,这土豆粉一扎能卖多少钱呢?”
“不知道啊?以前在镇上只有卖面条的,没见过卖土豆粉条的。”
“面条卖25文一扎,这土豆粉怎么也能卖20文一扎吧?”
“能卖这么多吗?”大伙儿听了高兴。
*
之前在村口外搭竹棚的难民,已经被俞大人招过去当矿工了,其余的老弱小也跟着去了河对岸,在老岩他们同在一个山头建房子,组成了一个河西新村。
他们依旧做麻绳,砍树,开荒种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老岩他们继续做烧制砖瓦,他们的家属也陆陆续续接过来了,新村的人口也有七八十人了。
小月的小卖部生意好了起来,她娘沈氏还是喜欢在村里守着小卖部过日子,不爱去镇上凑热闹。
小月就由着她娘了,只要娘高兴就好。
话说老白一去几个月,只来过一封信,还是他刚到县城时,找到落脚的地方来信告知她们的了,后来再也没有音讯。
沈氏多少有些失落,不过村里的人一有空就喜欢来小卖部门口聊天,她倒是也不会太闷。
小月尽量也住在村里陪她娘,如今她有了飞舟,进出也挺方便的。
日子一天天过,不知不觉就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
按村里的习俗,村里的传统,这一日要杀鸡祭灶、扫尘、吃灶糖,村里又热闹了起来。
沈氏用长长的竹杆捆住真鸡毛掸,屋里屋外都扫了一遍,学着村里的人祭灶神,供村庙,忙得不亦乐乎。
江柳月拿起五婶她们送的灶糖,尝了一颗,立刻后悔了,这玩意粘牙……
好怀念前世的糖果啊。
于是她又开始琢磨着,得做一些自己喜欢吃的糖,留着过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