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的转变是突然性的,百官的行刺也是突然性的!
之前他们和公主没交集,怎么会存在共谋的可能呢?
女帝背着手,在原地走来走去。
良久后……
“这帮老狐狸,简直是胆大包天!夏伴伴,你西厂负责此事,可有进展?”
女帝想到之前差点自挂东南枝,自然是恨不得杀光了他们。
可偏偏……
夏志新苦瓜着脸,感慨道:“皇爷,现在的大梁内忧外患,不宜再大动干戈。若是被逼急了,只怕……只怕……”
“怎的?他们还敢造反不成?”
女帝杏眼一瞪,恶狠狠的道。
夏志新郁闷!
他们不敢直接造反,清君侧、杀阉党却是可以的。
面对愤怒的女帝,夏志新只是轻飘飘的说了句,“朱成寿手握十万大军!跟兵部尚书钟素伟穿一条裤子,皇爷!若是他要清君侧 ,当如何?”
女帝一下愣住,不吭气了。
是啊!如果朱成寿清君侧,十万大军压境,你女帝如何自处?
指望三千皇家军团?
说句不好听的话,大梁城如此大,三千人上墙头,可能一人得守几百米。
这要怎么守?
大梁的传统,向来是以文制武。
一个总兵见到一个七品文官,甚至还要点头哈腰,不断巴结。
因为人家是文官!
这也是为什么,钟素伟这个废物 ,不知兵的人能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了。
这种情况,一直到大梁末期,也就是现在这个时代,才出现了变化。
各地百姓起义不断,瓦剌不断扣关,年年征战之中,忠于朝廷,皇帝能调动的兵马,基本上都战死得差不多了。
还存在的那些总兵,要么就是对朝廷彻底失望,要么就是明哲保身的主儿。
而且,最气人的是,朝廷的财政崩溃了,光是士兵的欠饷,有得甚至几年没拿到一分钱了。
试问这种情况下,这些士兵还会为你女帝,为大梁去拼死吗 ?
没有粮饷,一般是总兵自己想办法!
他们从哪儿想办法?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朱成寿!
这货打流寇、瓦剌不行,祸害老百姓倒是牛皮。
这时期,百姓畏惧梁军比流贼还甚!
朱成寿抢了百姓的钱粮,给自己的士兵发响。
士兵吃的是他的粮食,端的是他的饭碗,自然只知道有自家总兵,而不知道朝廷。
抢到金银、粮食的朱成寿也是膨胀了,疯狂招兵买马,硬是扩充到了十万人。
朝廷、女帝都知道他在干什么?也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情?
奈何……
因为要剿匪,因为要对抗瓦剌,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让你朝廷发不出饷,还不能让别人想办法?
可正因为这种纵容,时间一长,各地总兵都纷纷效仿,到现在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这些总兵一个个拥兵自重,听调不听宣。
听调不听宣是什么意思?
朝廷可以下圣旨,让他们调动兵马参战,可皇帝要是让他们回大梁皇 城述职,那是万万不同意的。
理由也很简单……
他们知道自己干的破事儿,就怕你宣他入大梁城,到时候女帝翻脸把他们拿下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