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济州官军早已被安逸的生活磨去了作为军人的荣誉感。
或许,济州官军在看到如此众多的敌人杀到时,早因心中的恐惧而想要直接逃跑投降。
或许,素来不公的生活,让每一个城中将士从没有想过要为那所谓的王爷,所谓的大人物们卖命。
但是,这种种负面的,怠惰的念头,却在这一刻彻底消散。
因为有人在他们面前展现出了什么叫男儿本色,什么叫英勇无畏。
他以一人之力面对数千之敌毫无畏惧,还杀得敌人只能不断后退,杀得他们的主将都已授首……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所有将士们梦想中的,能带领他们真正走上胜利和成功的猛将英杰?
这就是了!
这一刻,这些南城守军彻底为孙宁的表现所折服,也终于将心中最大的顾虑和担忧抛到了九霄云外。
死守?那根本不是现在的他们会考虑的行为,只有开城出击,救下李大人,才是他们现在唯一该做,能做的事情!
所以刚刚才紧闭的城门再度洞开,两千守军,几乎是倾巢而出,呐喊着,杀将出来,直扑前方数倍之敌。
不过这些守军并不是完全没有章法杀向的敌军,他们在前冲的同时,还是按照兵员构成做出了安排。
冲在最前方的,是几百盾兵,他们快速越过了孙宁等骑兵,再在前方竖起了一道道盾牌防线,把那一阵阵的乱箭都给挡了下来。
而在盾兵背后的,则是数量近千的长矛兵,他们凝聚成方阵,匀速而齐整地,直朝着敌人方向不断迫近。
最后方,则是举着雪亮钢刀的刀兵,以及部分弓弩手。
最后两三百弓弩手,则没有出城,而是身处城墙高处,不断向着下方敌人放箭,以求干扰杀敌。
济州南城守军的突然全线出击,着实杀了鬼戎人一个措手不及。
那些不断逼迫向前的骑兵甚至都被箭矢所伤,纷纷落马,后面那些自然脚步为之一顿。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那长矛林般的移动方阵,以及背后随时准备收割人头的钢刀阵势。
再继续正面猛攻,或许他们确能击溃这支步卒守军,但自身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相当惊人的。
而且,战胜他们的把握,鬼戎人心里其实也不很充分。
尤其是在主将耶律博琼已死,没有个真正统筹下令之人,让这些鬼戎战士更不敢放手一搏。
终于,在守军将士的方阵压到跟前时,后方撤退的号角声起,一众骑兵再不纠缠,迅速转向,朝后退却。
而孙宁也在这时下达了明确的指令:“全军后撤,穷寇莫追!”
早就对他服帖,视他为主的众将士当即止步,然后在声声号令下,缓缓向后退去,直入南城。
伴随着城门再度被高高吊起,轰隆声里完全闭合,孙宁一行才算是真正安全地退了回来。
不少将士也是直到这时才只觉浑身都在发软,摇摆间,差点连站都站不稳了。
至于那不到百骑的精锐们,更是在稍稍停顿后,全都无力的滚下马来。
他们的身上,完全被汗和血所浸透,此时倒地,根本不可能再凭借自己的力量起身。
就是孙宁,虽稳稳落地,眼前也是一阵发花。
得亏身旁有个兵将眼疾手快,出手搀扶,才没让他出丑人前。
“大人……”一旁的南城守将王化也赶紧过来,问候关心道,“你伤的可重吗?可需要医治吗?”
“不必,只是些皮肉伤,外加略有脱力罢了。让大夫们先为伤得更重的将士们治伤吧。”孙宁在定神后,摆手婉拒道。
他身上确实也有好几处伤口,都是在乱军中,被那些不断涌杀上来的敌人所造成。不过正如他所言,都是皮肉轻伤,是他为了避开更重的伤害,杀更多的敌人所故意露出的破绽。
然后,他又抖擞了一下精神:“走,我们去城头看看!”
虽然敌人刚才看着已被打退,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去而复返,杀大家一个回马枪呢?
众将士不敢怠慢,忙簇拥着孙宁,再度登上城头,向着下方望去。
却见鬼戎骑兵已退到了五六里外,虽然重新整备了队伍,但看着却完全不像是要再度发起攻击的模样。
事实也的确如此,此时南门外的这几千鬼戎人已不打算再作攻击了。
因为他们的锐气已然用尽,再行强攻,除了徒增伤亡外,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而且,他们的主将已死,现在全军都已知晓,对军心士气的影响自然极大,更提不起兴致再攻。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天色已黑。
趁夜攻城可太不明智了,要没有碾压的实力,那就跟送死没有两样了。
所以,随后不久,不光南门这边战事消停了下去,济州其他各个方向的战事也都慢慢停了下来。
耶律长隆再是愤怒,再不情愿,现在也只能接受事实,无法于一日之内,夺下这座鲁地关键之城。
他能做的,只有继续分兵四面,摆出一副随时可能攻城的架势,给城中人等足够大的压力。
但孙宁在看着前方敌军动向后,却笑着放下心来:“至少在接下来几日里,我们南城不会再有大的战斗了。敌军已怯,不可能再如之前般,不顾一切地攻打城墙了。”
是的,相比于其他三面城墙的攻防,南门这儿的鬼戎人损失尤其严重。不但损兵,而且折将,就连主将都折在了城下。
或许刚才他们会因为一时愤怒而全力攻击,但等到战事过去,心态恢复,城外之敌心中自然就会生出多重顾虑和担忧来。
说到底,鬼戎人也是人,也会有常人的情绪,也会瞻前顾后,也会恐惧怯战。
在明知道南城是块硬骨头,强啃会崩了自己一嘴牙的情况下,又有哪个主帅会因一时之气而继续投入更多兵力,发动强攻呢?
所以孙宁此时总算安心,这才下去让大夫给自己包扎伤口。
也就在这时,有传令兵从城上奔来:“李大人可在?宋大人请你过去商议接下来的守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