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剧情中,贤王想来看原主,原主为了避嫌,修书一封婉拒了他的好意。
华清仔细斟酌之后,还是与贤王见了面。
寒暄了一番后,华清屏退了其他人,拜下说道:“王爷,臣自北疆一路回来。”
“听到村野百姓对当今圣上多有怨言。”
“一是税负太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二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三是沉溺享乐,听信奸佞谗言,眼下官场,买官卖官的风气太盛。奸臣当道,任人唯亲。”
“如此下去,大梁或遭亡国危机。”
“臣以为,王爷做为当今圣上兄长,能劝则劝,不能劝”
华清顿了顿,继续说道:“为了大梁黎民百姓,王爷当取尔代之。”
怦!
贤王手中的茶杯掷于地下,碎成数片。
“大胆!”
“魏公,本王以为你是大忠大义之人,不意你竟撺掇本王行谋逆之事。”
“如何对待起先皇对你的信任与厚爱?”
华清一阵怔然,回道:“臣不敢。”
贤王的语气缓和了下来,走到华清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念你一生为大梁喋血沙场,出生入死的份上。”
“房间里只有你我二人,你又救过本王的命,本王就当你一时戏言。”
“以后不许再提。”
华清再拜:“是,王爷。”
华清刚回家乡不久,贤王就千里迢迢,快马加鞭的来看他,要说贤王没有二心,鬼都不信。
这就是原剧情中,原主避而不见的主要原因。
华清心里清楚的很,当今皇帝荒淫无道,这大梁早晚是贤王的。
他不介意顺水推舟,甚至不介意做马前卒。
更何况剧情中,原主一家四口惨死。杀害扶国忠臣,本来就是贤王讨伐梁帝的一条罪名。
华清可不想白白送命。
贤王此来,正是想探探华清的口风,想利用昔日战神威名显赫的影响力。
要知道原主的很多部下,现在可是梁军的中流砥柱。
送走贤王之后,华清把魏红玉单独叫到房间里,给了她一个锦囊,让她在自己离开半月后再打开,又叮嘱了一番其他事情。
随后便带了几个老兵,坐了马车前往京都。
他进京都的第一站,便是先帝赏赐的公侯府。
魏国忠早已得知他来京都的消息,他带着家臣浩浩荡荡出城数里亲自迎接华清,马车停了后,跪下道:“孩儿拜见父亲。”
他在宰相吴定求的一番动作下,过继给华清。
在魏家族谱上,已列在华清名下。
仅从名份上来说,他的这个叫法倒不能说错。
华清连车帘都懒得掀,冷哼一声:“可惜,我没有你这么个好儿子。”
他命掌车的老兵继续行进。
魏国忠脸色极为阴沉,咬了咬牙,朝地上吐了口唾沫。
赶紧上了马带着众人追上去,脸显笑意,大声道:“爹,我给你护驾。”
一行人大张旗鼓地进了城。
不到半天,战神回府的消息传遍整个京都。
欢欣鼓舞者有之,准备好马扎看好戏者亦有之。
尤其是遭到吴定求一方排挤的人,更是排了队来见华清。
战神的名声可不是盖的,三十多年过去,这两个字的份量亦然相当重。
谁不知道,如果没有战神,如今的大梁只剩下少半国土。
说是国士无双,都一点不为过。
连吴定求都没想到,华清归府,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效应。
他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如临大敌。
自己这些年来做的这些事,两人注定是水火不容。
华清直接命人将魏国忠一家人赶到侧院,立了人墙,让他们不得靠近自己。
而他自己则大大方方地在堂屋接待来客。
第二天,华清早早起来,穿着一身老旧的官服去上朝。
这身官服是当年原主的一个部下在他被捕后,梁军大乱,匆匆撤退,部下仓皇从帅帐带走的。
他暗中私藏着一直没有上缴,做为对原主的缅怀。
华清回来后,他悄悄地还给华清。
官服虽然老旧,多年来,却十分干净整洁,多年来,这名老部下一直细心打理。
三十年来,官服的式样发生了变化,他这套官服在百官中显得格外扎眼。
皇帝知道华清归府,并且双眼已瞎,特意派了太监扶着入宫。
群臣入宫进殿后,阵型刚站稳。
传来太监的高呼声:“皇上驾到。”
众人齐齐跪下行礼迎接。
皇帝进入殿里后,来到华清面前停住了。
扶着华清的太监小声提醒:“皇上停下来看将军了。”
华清忙磕头,刚要口出诵词,皇帝一把托住他,笑道:“魏公,免礼。”
华清一脸局促地站了起来:“谢皇上。”
皇帝笑了笑:“魏公,若没有你,大梁几欲亡国。”
“你能平安归来,真是大梁之幸事。”
“朕甚感欣慰。”
华清拱手拜道:“皇上言重了。”
“大梁国能成功驱除匈兵,靠的是先帝雄才大略,以及大梁万千英雄男儿。”
“臣不过略献薄力罢了,与战死沙场的英雄亡魂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皇帝开怀大笑:“魏公还是如三十年前一样,相当谦虚。”
“来人,赐座。”
华清一脸惶恐:“皇上,不必。”
“臣虽年迈眼盲,但身子骨硬朗的很,不至于如此娇气。”
“若真是坐了,反而让人看笑话。臣前半生,驰骋沙场,老是老了,但不能倚老卖老,失了梁军的气节。”
皇帝一愣,哈哈笑道:“倒显得朕的不是。”
华清再拜:“不敢,不敢。”
皇帝挥了挥手:“好吧,那就依魏公所言。”
他走上龙椅,接受百官朝拜。
太监高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华清上前一步,缓缓拜道:“臣有事请奏。”
对于宰相天定求干的事,皇帝有所耳闻,他知道这个战功赫赫的老将回来,必定不会善了。
但没想到,华清上朝第一天就要搞事情。
皇帝略一沉吟:“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