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顾家啊怕是要没落喽,郑家老三也是倒霉,怎么就被顾盼那个女人缠上了呢!”
“谁说不是呢,行了行了,赶紧散了吧,一会儿家里老爷们还得回来吃饭呢!”
大院这边的议论停止了,谭城带着吴秋月却是一路放飞。
两个人先去逛了圆明园,故宫,最后又去了天安门。
天安门前,两个人推着自行车站在宏伟的建筑面前。
此时太阳已经西斜,余晖还在挥洒着最后的那点余热,淡淡的橘色从侧面打在吴秋月身上,眼前的画面有种不真实。
谭城一直都知道自己媳妇很美很美,可眼前的景象,却犹如泼墨的画卷,让他陷入了梦境中。
是真的很美!
“咔嚓咔嚓!”一连串快门被摁下的声音,谭城转头,就看到旁边一个人正托着相机给自家媳妇拍照。
虽然媳妇很美,可他没打算跟人分享,尤其是旁边的哥们还是男人。
“同志,你这样没允许我们同意就拍照,怕是不合理吧?”谭城上前,挡在秋月面前,冷漠的出声质问道。
对面的男人看起来也才二十几岁,被谭城这样看着神色就有些慌乱,“不好意思,我是报社的记者,今天出来买胶卷的,不想被刚才的画面吸引住,一时手痒没忍住,这才……”
说着耷拉着肩膀,挠挠头,不好意思笑了笑。
暗暗怪自己鲁莽。
“拿来!”谭城摊开手。看书溂
“什么?”年轻人不解。
“胶卷!”谭城解释道。
年轻人立马抱住自己的相机,这东西可太珍贵了,整个报社才两台照相机,这东西要在他手里出了事,那他怕是得回家吃自己。
“你放心,只要你乖乖把胶卷给我,我不会打你相机的主意,不然……”
“你,你不会是小偷吧?”呜呜呜,他就拍个照,这男人怎么这么可怕呢。
吴秋月听得一脑门黑线,真不知道对方怎么会怀疑谭城是小偷的。
“你好同志,我爱人是觉得你拍出来的照片太好看了,所以想要你的胶卷去清洗照片,你放心,胶卷的钱我们会赔偿给你。”
“没错,我媳妇说得对,你没通过我们同意就拍照,我们只要胶卷已经很客气了。”
这年头的胶卷可不好买,谁让这个家伙敢偷拍,所以谭城要得理直气壮。
“可是,我这胶卷是刚从那家友谊商店买回来的,要三十七块钱呢,你确定?”
清洗完照片,剩下的那些胶卷可是也没用了。
“行了,别废话,钱给你,胶卷拿给我们。”谭城掏钱。
对面的男人也知道自己理亏,只能乖乖拿胶卷。
吴秋月却是让他等一下。
“同志,能麻烦你再帮我们多拍几张吗?你放心,我们可以多给你两块钱。”
胶卷剩下也是浪费,还不如多拍照片,正好,也给爸妈二哥四哥他们寄几张回去。
“真的?你不会骗我?”
“当然不会,我丈夫是军人,他不会说谎。”这年头对军人都有特殊的情怀,所以对面的小伙子立马就答应下来。
吴秋月单人拍了十几张,又跟谭城合拍了几张,这才把钱给了小伙子,胶卷被谭城拿去照相馆清洗,洗得加急,三天后就能拿到照片,看天色确实不早了,两个人才回到大院。
“哥嫂子,你们回来的真是时候,正好开饭呢!”
家里人坐在一起,谭娇娇追问吴秋月去了哪些地方,吃饱喝足,这才散去。
回到婚房,吴秋月倒头就睡。
谭城也乖乖没闹她,忙前忙后地给她擦洗,完了这才自己上床躺下。
一觉睡到天光大亮,看着眼前有些陌生的地方,吴秋月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每天吃,玩儿,再就是陪谭家人,在第三天的早上,夏秋兰过来了。
“秋月啊,三日回门的日子,亲家远在运城,妈想着带你去谭城外公外婆家一趟,都是一家人他们也想着见见你。”
“妈,这是应该的,是我没考虑周到,早就该去探望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们,而且来的时候我也给外公外婆他们准备了礼物,正好,上门拜访一下。”
吴秋月真没虚假,她是真给准备好了见面礼。
给外公外婆的是一人两身衣服,舅舅的是一块手表,舅妈的是她亲手织的毛衣,舅舅家的孩子也有小礼物。
夏秋兰看到这么多东西,就知道吴秋月是真心想去,顿时觉得心里烫贴。
儿媳妇想得真周到,两边老人准备的东西都一样,一视同仁,这让她很高兴。
并不是因为秋月准备的东西有多贵重,而是这份心意。
她看了,给两位老人做的衣服,挑选的都是以轻便舒适为主的布料,样式也是很大气的那种。
说真的,她儿媳妇这份手艺真的没得挑,反正她是做不到。
给家里两位大哥的手表,那绝对称得上贵重。
一块手表都一二百,还得要票,两块手表就大四百块钱。
还有两位嫂子穿的毛衣,那款式时髦又不失优雅,单单看着就让人喜欢。
孩子的礼物也没忽视,足见秋月对夏家的重视。
“秋月,你这准备得太多了。”等私底下她一定得再贴补点。
“妈,给自家人用的东西,不多,咱们快走吧,别让外公外婆等太久。”
瞧瞧自家儿媳妇说话都这么戳心窝子,突然感觉这么好的儿媳妇嫁她儿子这根木头,可惜了。
再次遭白眼的谭城:“……”他表示很无辜啊!
去夏家,又是孙媳妇第一次上门,老爷子特意让他的警卫员开了车过来。
一家五口收拾下就坐上车直奔夏家。
路上,夏秋兰开始给吴秋月科普夏家的人。
夏家人口也很简单,当年夏老爷子,也就是夏秋兰的爹,他们那一辈就兄弟两个,还有两个姐姐。
两个姐姐嫁去外地,大姐生孩子难产,孩子没生下来还一尸两命,后来那边续娶也就没了联系。
二姐一家倒是有来往,可惜二姐命也不长,当年二姐夫去参军,夏二姐年轻就守寡,守着两个孩子也没再嫁。
后来熬到四十几岁,恰巧又赶上三年灾害,要不是夏外公从口粮里硬挤出八十斤粮食给送过去,没准娘三个就都没了。
夏外公是夏家老大,夏家还有个二叔,夏二叔全家都不在京都,好像是在外地。
当年夏家早早就分了家单过,所以京都就只剩夏外公一家人,这才让秋月省下许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