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牌坊前开始,有条半米宽的人工水道,从西北往南流。
这水道不是随意开凿在这里,而是设计者故意为之。其中的门道,与五行八卦有关。
五行中,西方数“金”,从“西方”流过来的水,是“金流水”,意头极佳;
且在八卦中,西北是“乾卦”,属“天门”,这条河亦可看作,从“天门”流进来的“天河”;再看它流出的方位在东南,八卦对应“巽位”,属“地户”,所以整条河就相当从“天门”进,“地户”出,象征着“天地相通”。
古人讲求“天人合一”,还有什么比“天地相通”更好的彩头?
要是把河道弄得曲折一点,再架几座桥,让那股因为这条水道带来的“气”,慢一点卸掉,那不又成风水理论上的“流囚谢”了?
再看那牌坊,宽约二十多米,最高处有十多米,六根大柱立于石基,柱脚和石基上都有浮雕,刻画的是云龙……不,这或许应该叫“百足龙”?
“他”眉头微蹙,注意到这些“浮龙”,细长的身侧全是密密麻麻的“脚”,也不知道该说长得像“墙串子”还是蜈蚣,总之,乍一看就会引起人的生理不适。
虽然华夏龙的演变过程,十分漫长;且演变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龙”,但这么……“特立独行”的龙,“他”还是第一次见到。非但没让“他”产生威武霸气的感觉,反倒觉得这“龙”是什么长在下水道里,见不得光的阴暗生物。
这牌坊上覆盖的是庑殿顶,由四个斜面、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角和檐向上翘,略显弯曲,规制倒是很高。
穿过牌坊,就是宫门。丹壁黄瓦,匾额上写着“棂星门”三个字。
第一进院,设陵门一座。宫殿是单檐歇山顶,比牌坊的庑殿顶,在规制上略逊一筹,但在屋顶界大致也能排第二。
但其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斗拱均系青铜构件,且上面也刻画着之前见过的“百足龙”。在“他”眼中,这无疑是极其破坏这间宫殿,整体美感的。
更别提宫殿红券门左右,左边是一只青面獠牙,有大半个人高,从头到尾刻有奇特花纹,犹如纹身的铜猴;右面则是一只和铜猴等高,身材轻盈,羽翼丰满的铜鹤。
铜猴和鹤的眼睛,不知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呈混沌的灰白色,有点儿像丧尸片里的丧尸,给人的感觉相当诡异。
“他”和华和尚小心翼翼穿过这座宫殿,跨过一座几步就能走完的汉白玉桥,就来到了二进院。
二进院里宫殿的制式和一进院大致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只是这座宫殿除了正殿,旁边还有一座配殿。
“他”和华和尚商量,“他”进正殿,华和尚进配殿。并且,鉴于华和尚武力值不如“他”,“他”把小蛇形态的烛九阴,借给华和尚(其实是让烛九阴看着华和尚,避免他使坏)。
“他”和华和尚说,如果殿内没有异常,五分钟后,还回到现在这个位置集合。
华和尚没有异议,两人分开行动。
……
“他”踏入正殿,四下打量一下其中摆设:
这应该是一间寝殿,入目就是“金砖”铺设的地面。
“他”识得这种“金砖”。这“金砖”虽叫“金砖”,却非用黄金打造,也和金黄色,完全沾不上边,反而是乌黑色的。只是因其原料是太湖澄泥,又经过无数复杂工艺,烧制时间也比较长(一般130天左右才能成形);且在烧制过程中,水、泥、火候等,不能稍有差池,否则烧出的砖就无法成形或使用。所以从制砖人力、物力、财力上来说,这种砖比黄金都贵。再加上叩击这种砖时,会有金石声,所以人们才把它,称作“金砖”。
这种砖,也是古代皇权的一种体现,太和殿里铺设的砖,就是这种砖。
略过这些砖,再往殿中看去:室内梁枋,饰以彩画。
“他”细看之下发现,这些彩画基本都是,腾云驾雾的百足龙:盘起的、飞腾的,甚至还有些,不知道是在交媾还是争斗。
有些彩绘上,画有人物。但这些人,画得很小,线条简陋,和那些百足龙的描绘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且这些人,对百足龙的态度,都十分谦卑,不是跪就是拜,仿佛把这些百足龙,当成自己的神明。
门窗上的刻绘,与梁枋大致相同。这些门窗都是统一制式:上部是菱花格纹,下部雕刻百足龙。就连接榫处,也安有镌刻百足龙纹的鎏金铜叶。
更别提殿中,最主要的六根,直径一米左右,沥粉贴金的巨柱。所贴金箔不仅采用深浅两种颜色,每根巨柱上,还都浮雕一条向上升腾的百足盘龙。
“他”缓步朝里间走去。
里间的陈设不如外间大气,却有很多诸如宝瓶、香炉、香案、玉如意、金漆屏风、紫檀木桌、掐丝珐琅鱼缸等器物。“他”甚至还看到一个红雕漆的痰盆。
这里的住户,还真是个讲卫生、不随地乱吐痰的“素质人”。“他”想。
但这种想法,到底是赞美还是嘲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当然,既然是“卧室”,最主要和重要的家具,当然是床。
“他”看里间里,占地最大的沉香木“龙床”,整整七七四十九只百足龙雕,先不提雕工如何了得,光这些“龙”密密麻麻的细长足,就让人浑身不舒坦,恨不得让“他”全砍了。
也不知这床的设计者,或提出设计需求的人,是何等“惊天地泣鬼神”的不世之才——真的会有人,能在这种床上,睡一个囫囵觉吗?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他”难得在心里想了些有的没的,就把视线挪向另一个比较大件的物品:一面青铜镜。
镜子的摆放其实很有讲究,也可以说,是涉及礼制和风水。古人认为镜子里有神明,能驱邪避凶,也有“照妖”一说。
道教把镜子称“法镜”,通常有三个功能:其一,让鬼怪现形;其二,检查身体各个脏器,是否有病症并医治;其三,预知未来。
基于上述原因,镜子也被古代君主当作“护身符”和“镇器”。有镜子的地方,君主们心里,多少会感觉安全一些。
这青铜镜是长方形,莫约有一人多高,正面里外间相接的入口,整体有点像现在的试衣镜,但清晰度远不如现在的镜子,甚至照物还比较模糊。
毕竟是古物,受时代技术所限,也不能苛责太多。
“他”站到镜子前,镜中所映,虽不清晰,可也能看出是一张如兰如玉的漂亮脸蛋——这是吴歧的脸。
但因为现在,驱使这个身体的人是“他”,所以这张漂亮的脸,比之真正的吴歧,又多了很多,不属于吴歧的锐利和冷厉。
“他”微微勾了勾嘴角,想让镜中的脸,看上去不那么“冷”。镜中人也回给“他”一笑——
咧嘴一笑。
镜中人对“他”俏皮地眨眨眼,好像有些吴歧素日的促狭模样,可这样的表情,却绝不可能出现在“他”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