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某种角度看,麦金利的担忧是合理的。”
在华尔街的对冲基金总部,杜鲁门回到了纽约,靠在椅子的靠背上说道。
“权力过度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这种情况并非理想的结构。”
“那么,反垄断法……”
“但我有什么理由非得接受它呢?”
表面上看似乎合理,但他就一定要无条件接受吗?不,杜鲁门得优先考虑自身利益。
“接受反垄断法并拆分公司,或许能带来利益,就像标准石油那样。”
“标准石油?”
“洛克菲勒董事长一直坚持维持石油价格在最低水平。标准石油规模庞大,凭借规模经济将价格压得极低,导致竞争对手纷纷破产。”
由于不具备开采经济性,竞争对手破产了。
即便开采出石油,其开采成本一旦高于标准石油的价格,石油公司就只能走向灭亡。
这是个开采成本极高的行业,标准石油将价格压低,使得竞争对手纷纷破产,就如同亚马逊的模式。
“为了不断抬高垄断壁垒,标准石油持续压低价格。通过与铁路公司签订回扣合同进一步降低成本,还掌控了宾夕法尼亚铁路,运输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石油价格上涨的话,消费者肯定会强烈反对。而且消费者对石油的需求效用很高,怎么能用反垄断法来对付它呢?”
怎么对付呢?因为它存在不公平交易行为,所以被拆分。
“标准石油的问题并非源于垄断带来的社会弊病,而是在那之前就存在的问题。”
“那之前的问题是指……?”
“不公平交易行为。为了排挤竞争对手,它犯下了诸多不法行为,因此才走向灭亡。这显然是扰乱市场的行为。”
这就是标准石油被拆分的原因。
在未来几年后,一位记者揭露了标准石油的不法行为,凭借这份勇气和努力,西奥多·罗斯福推动反托拉斯政策,对标准石油提起诉讼,将其拆分为34个公司。
最终,标准石油被宣判拆分,消失在历史的角落。
“嗯,标准石油在被反垄断法拆分的瞬间,就可以提高石油价格,营收也会开始暴增。讽刺的是,通过拆分公司,其总市值反而上升了。”
在原本的历史中,洛克菲勒就这样让自己的财富成倍增长。
“这样反而有利可图啊。”
“所以标准石油的解体不一定是坏事。虽然不是坏事,但一旦打破垄断,就会成为先例。”
“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嗯,虽然我迟早也得进行股权整理,分散权力,但至少不是现在。”
“我也这么认为。”
“好消息是,麦金利目前还不清楚标准石油的不公平交易行为。”
也就是说,麦金利根本无法凭借反垄断法拆分标准石油。
“即便有不公平交易行为,但不被追究的话,那就没事。标准石油目前也是抱着这种侥幸心理。”
美国拥有严格区分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体系。
总统对司法部门说“把那家公司解体吧”,联邦最高法院院长可不会回应“好的,知道了”。
很明显,他们会面带微笑,心里却骂着“去你的”,然后坚决抵制。
“那么,先生,你是不是就没必要担忧了?反正反垄断法也拆不了标准石油。”
“存在例外情况,如果总统不顾一切,通过行政命令来拆分呢?”
行政命令是总统能发布的最强力命令之一。
行政命令原则上需以法令为基础,既然已经有反垄断法,那么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随时都能将其解体。
“标准石油要是被拆分,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我。”
拆分美国最大的托拉斯,是一项重大举措。
目前杜鲁门所拥有的托拉斯规模,还无法与标准石油相比。
要是不顾一切地拆分掌控全美的标准石油,美国总统难道不会因此对杜鲁门有所忌惮吗?
“既然他们要挥舞大棒,我也得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厉害。到时候,他们肯定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毫无根据的自信。”
“但行政命令要是通不过议会,不就毫无作用了吗?”
“议会看起来是亲托拉斯的吧?”
“难道不是吗?”
呃,不是的。
“詹姆斯,美国议会奉行亲托拉斯路线的原因很明显。当时的情况是,如果不这样,美国就完了。那个时期情况特殊,可不能小看议员们。”
当时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国家正处于重建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铁路。
就算说铁路公司存在不公平行为,也没人会理会。
国家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存亡危机。
“议员们为了让国家(自己所在地区)生存下去,只能无奈支持企业。”
“有道理。毕竟议员们的权力本来就不弱。”
“没错,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负责立法的国会议员权力都非常强大。”
整治一两家企业?地方选区的议员就能做到。
整治托拉斯?只要议会上下齐心,通过法案,就能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或一年,通过行政命令或相应程序将其拆分得七零八落。
“只要通过法律明确规定,甚至不需要经过司法程序,就能通过行政手段拆分企业。只要被指责‘你搞垄断’,就会被行政程序粉碎。”
“这可行吗?”
杜鲁门原本也不确定是否可行。
但看到21世纪,议员们为拆分亚马逊,推动立法,试图通过行政程序解决反垄断问题,杜鲁门感到十分震惊。
原来可以不通过司法程序就能做到。
“时代的潮流我们无法改变。”
这是个两难的局面。
美国国家利益增长得越多,中央政府的权力就越强大,也就不再需要看企业的脸色。
一旦权力足够大,那些收受贿赂的家伙就会闭嘴,乖乖听话。
“这是我们迟早要面对的命运。”
我们赚的钱越多,中央政府的权力就越强。
但要是因此就不赚钱,那就是傻子才会做的事。
美国国税局(IRS)正虎视眈眈,逃税根本不可能,被抓到就彻底完了。
“没有办法阻止反垄断法吗?”
“阻止不了反垄断法。一旦要求拆分,就只能被拆分。除非通过诉讼,否则没有例外。”
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于扰乱市场行为和反垄断法非常敏感。
只有重建时期(镀金时代)属于特殊情况。
“那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吗?”
詹姆斯似乎有些生气,声音略微提高。
“但他们拆不了我们。”
“什么?”
詹姆斯一脸茫然。
杜鲁门微微一笑。
“麦金利要连任后才会动手。”
在他连任出现动摇、局势混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迅速建立自己的秩序。
既然反垄断法如此强大,那我们也拿出自己的武器。
“这是个机会。”
你可能觉得这是胡言乱语?
金融垄断主体需要一个控制体系,这不就是美联储(FEd,联邦储备制度)吗?
“……啊。”
詹姆斯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 国际清算银行(bIS),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金融机构。这里运营着全球金融结算网络SwIFt,是金融结算领域的垄断机构,也是各国财政部长和大型银行行长秘密集会、谋划策略的神秘场所。
它与美联储共同构成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
虽然看起来有点像阴谋论的发源地,但实际上也做了很多正经事。
巴塞尔委员会,国际清算银行发现全球银行将存款全部用于投资或贷款,导致在银行挤兑面前不堪一击,于是迅速成立巴塞尔委员会并签订协议,规定银行的自有资本率需达到8%。
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呢?
“垄断机构和控制机构并非相互对立的概念,父亲。”
在Jp摩根银行,杜鲁门结束对冲基金的工作后,前来拜访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董事长。
这位中年男子靠在董事长办公室的椅子上,闭着眼睛静静听着。
“一来就说这个?”
“……你最近还好吗?”
“嗯,还行。”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董事长睁开锐利的双眼看着杜鲁门,似乎对杜鲁门的回答不太满意。
啊,杜鲁门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恭敬地弯腰行礼。
“非常抱歉,是我疏忽了。”
“……过来一下。”
杜鲁门走到摩根董事长身边。
不管怎么说,他名义上是董事长,注重礼仪是应该的。
面对董事长严肃的表情,杜鲁门紧张地靠近。
然而,出乎杜鲁门意料的是,摩根董事长开始查看他耳朵上的伤口。
虽然现在已经完全愈合,但在倭国差点被割掉的那个位置,摩根董事长担忧的目光停留在此。
“近期尽量少出国。”
“我会尽量留在纽约。”
“很好。接下来我们见面的机会会增多,你应该不会觉得无聊。”
摩根董事长微微一笑。
“话说回来,你这小子也有不少烦心事啊。”
“是的,现在标准石油……”
“你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积累了巨额财富回来,那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呢?”
“……结婚?”
“我在想你应该有合适的对象了,到底怎么打算的?”
“……!!!”
一时间,沉默降临。
杜鲁门用手擦了擦冷汗。
结婚,居然说结婚。
要是杜鲁门说“我和美元结婚了”,估计得被骂到狗血淋头。
“……先转移话题吧,这可是我赢不了的战斗。”
杜鲁门表情一肃。
“我现在考虑的不是这个。”
“好吧,我就是随口问问,逗逗你。回到正题,听说总统准备拆分标准石油?”
“果然你已经知道了。”
摩根董事长轻笑一声。
“他们都明目张胆地流口水,准备拆分你了,我怎么可能不知道。你有什么对策吗?”
“你也听说过吧。就像我刚才说的,控制机构和垄断机构是可以共存的。”
杜鲁门用钢笔写下“控制机构”和“垄断机构”。
“法学家们说,垄断并不一定全是坏事。如果垄断能发挥正面作用,那无疑是一种能为社会提供效用的方式。”
垄断机构的规模越大,其控制力就越强。
强大的控制力具有两面性,但如果能发挥正面作用,就意味着它能比任何非垄断机构产生更大的效用,从而建立起秩序。
“仔细想想,美国国税局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垄断机构。
它几乎垄断了征税业务,还拥有执行权,简直无敌。”
但警察权力则不同。
“警察权力分散在众多州、市、联邦州,甚至联邦政府和国民警卫队手中,各方为了权力和管辖权争斗不休,多累啊。”
竞争不一定总是好事。
没看过囚徒困境吗?为了竞争,只求自己生存,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社会走向毁灭。
“也就是说,垄断机构和控制机构并非相互对立的概念。”
“结论是?”
“我们要建立一个以政府机构形式运作,但由民间主导的独立机构。”
美联储,美联储,美联储。
联邦储备制度,依据联邦储备法诞生的中央银行体系,它既是政府机构,又由民间持有股份并主导。
联邦储备制度的主席和董事由总统任命,但只是走个形式。
持有其股份的银行都是全球顶级的大型银行,一般人难以触及。
实际上,美联储的董事会成员大多来自大型银行或对冲基金经理,将其视为民间机构也不为过。
“只要我们能掌控这个既是垄断机构又是控制体系的组织,就能在反垄断法的利刃下确保安全。”
由大型民间机构组成的控制体系,我们约定将其称为“卡特尔”。
正因为它是政府机构。
“以Jp摩根的影响力,很快就能掌控。与其被政府机构限制,不如我们自己构建起壁垒,这样就能在反垄断法的大棒下安然无恙。”
反垄断法?怎么能对政府机构挥舞呢?一旦这种逻辑成立,首先就得拆分国税局吧?
毕竟主席和董事会都是总统任命的,总统也得对此负责吧?
“想拆就拆吧。这就是我们行动的口号。”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董事长靠在椅背上,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过了一会儿。
摩根董事长突然瞪大了眼睛。
“需要制造混乱。”
“是的,要在混乱中推动这个政府机构设立法案通过。”
“这是你要做的事。你应该已经想好办法了吧?”
“父亲,我想到了一个能让你回忆起往事的计划。”
“回忆?”
“是的,我准备了一个绝妙的策略,甚至能让正在竞选连任的总统候选人落马。”
杜鲁门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
“大洗澡(big bath)。”
“……!!!”
这是引发上次铁路恐慌黑色星期三的导火索,杜鲁门打算再次向总统射出这颗子弹。
摩根董事长瞪大了眼睛。
“大洗澡,就是把未来的损失、成本、投资资金都集中起来,制造巨额亏损,对吧?”
“在连任前夕,如果遭受这样的冲击,麦金利的支持率将会受到致命打击。说不定候选人会换成罗斯福。”
“有可能。但纽约证券交易所会不会因为几家托拉斯的‘大洗澡’而崩溃呢?”
“如果我一直只在纽约,可能会这样。”
听到杜鲁门的话,原本沉默片刻的摩根董事长突然笑出声来。
“哈,看来你确实没白跑一趟东亚。”
“父亲。”
“说吧。”
“是的,本季度美国在日公司的业绩都会出现盈利预警。这是一场没人预料到的货币互换攻击,我通过倭国结算银行提交的会计资料确认了这一点。”
“嗯。”
“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由于巨额投资和亏损,面临盈利预警。”
盈利预警,指企业业绩严重下滑。
一旦出现盈利预警,股价就会暴跌。
要是美国、中国、倭国的盈利预警同时冲击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发生什么呢?
杜鲁门竖起食指。
“冲击是预料之中的,也有办法阻止。但我不会阻止。只要稍微推一把,就像顺势让它自由落体一样。”
盈利预警、大洗澡、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繁荣泡沫,这三者产生化学反应的瞬间,会发生什么呢?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股价的急剧暴跌往往是恐慌的导火索。
在金融机构没有足够支付准备金的时代,暴跌行情中一旦触发追加保证金通知,银行挤兑就很容易爆发。
1907年的恐慌就是这样发生的。
“我们要在混乱中构建起壁垒。”
然后,
“为什么要招惹我?就算你们不管我,我也会按部就班发展。”
杜鲁门嘴角上扬。
“这是你自找的战争。”
所以,
“准备接受杜鲁门爸爸的大棒回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