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军事后勤贪污引发的叛乱后,苏瑾与摄政王马不停蹄,将目光投向了宫廷内部。宫廷开支账目一直是个模糊不清的领域,诸多迹象表明,其中或有贪污行径隐匿。
他们首先求见萧景逸,表明彻查宫廷账务的决心。萧景逸虽深知此举可能撼动宫廷根基,引发诸多波澜,但为了大梁国的长治久安,毅然给予支持,同时也提醒他们务必谨慎行事,莫要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苏瑾与摄政王仔细查阅宫廷采买记录,发现大量奢侈品的购入价格高得离谱。例如,丝绸锦缎的价格竟是市面同等品质的数倍,珠宝玉器的采购量与实际库存也存在巨大差异。他们怀疑有内廷人员与宫外奸商勾结,虚报价格,中饱私囊。
为了深入调查,他们从内廷侍从入手。苏瑾以温和的态度与侍从们交谈,了解到一些负责采买的太监经常与特定的几家商号往来密切,且这些商号在宫廷采购之后,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摄政王则利用自己在宫廷中的威望,召集相关部门的主管太监和宫女,逐一询问。起初,众人皆守口如瓶,但在摄政王恩威并施之下,一位小太监透露,每次采购都有一笔额外的“好处费”被层层瓜分,而这背后的主谋竟是一位深得萧景逸信任的老太监。
这位老太监在宫廷中资历颇深,党羽众多。当他得知苏瑾和摄政王的调查矛头指向自己时,便开始在宫廷中散布谣言,称苏瑾与摄政王意图扰乱宫廷秩序,对萧景逸不忠。一时间,宫廷中人心惶惶,不少人对他们的调查行动产生怀疑。
苏瑾和摄政王没有被谣言所吓倒。他们决定直接面见这位老太监。在对峙中,老太监百般抵赖,拿出一些伪造的账目和所谓的“证据”,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苏瑾早已暗中调查了那些与老太监勾结的商号,掌握了真实的交易记录和资金流向。
在铁证面前,老太监的党羽开始动摇。摄政王看准时机,宣布只要如实交代,可既往不咎。于是,一些太监和宫女纷纷站出来,交代了老太监的贪污手段和参与人员。
原来,老太监不仅在采买上贪污,还私自挪用宫廷用于修缮宫殿的款项,导致一些宫殿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老太监还与一些外臣暗中勾结,通过宫廷的影响力干预朝政,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这一发现让苏瑾和摄政王意识到,宫廷贪污案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威胁到国家政治稳定的重大隐患。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苏瑾和摄政王在萧景逸的支持下,对宫廷的财务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严格的采买审批流程,引入多人监督机制,并且定期对宫廷账目进行公开审计。
同时,他们对宫廷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顿,清除了那些与贪污有牵连的人员,重新选拔了一批忠诚可靠、廉洁奉公的侍从和太监。
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宫廷内部的贪污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宫廷开支逐渐趋于合理,大梁国的宫廷重新焕发出清正廉洁的气象。但苏瑾和摄政王深知,反贪污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斗,在其他的一些地方官府和皇家产业中,或许仍有贪污的暗流涌动,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又朝着新的方向出发,继续守护大梁国的公正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