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俩还有一次冲突使左卫东对左言文的怨恨进一步加深。
左卫东有个小舅子,是他老丈人晚年得子,是个幺儿子,比左卫东小二十多岁。
左卫东把他安排到砖厂上班。砖厂左卫东有很大的股份,小舅子的工作倒也不是干苦力,算是个管理人员。在砖厂里也能吆五喝六,名利都还过得去。他对姐夫感恩戴德。
正因为这样,他娶了一个不错的老婆。在农村,姑娘家不仅要看小伙子的本人家境,还要考虑亲戚的情况,尤其是至亲。那些亲戚里有当官的或是大老板的家庭,找起媳妇来比一般的家庭要容易多了。
小舅子结婚后,左卫东在他老婆的一再恳求下,又把小舅子的老婆安排到自己的砂石场工作。这是家族企业惯常的做法。小舅子的老婆叫丁慧兰,她一到砂石场,就担任出纳,还负责食堂采买的事。
丁慧兰个子高挑,长得很甜美,笑起来两个小酒窝。她人特别开朗,也许是因为笑起来好看,整天笑呵呵的,很远都能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丁慧兰是方圆几里出名的美人。
在砂石场,左卫东在别人面前总是摆出一副老板的派头,整天板着脸,以为自己是皇帝。可一见到丁慧兰立刻就换了一副面孔,笑嘻嘻的,嘘寒问暖,比对老婆都体贴。对老婆,左卫东确实谈不上体贴,向来都是呼来唤去,没有一个好脸色。老婆也习惯了,唯唯诺诺,老公说什么是什么。
丁慧兰就不一样了。根本不把左卫东当老板,有些明明是自己的事也吩咐左卫东去做,好像她是老板。甚至连洗水果的小事都让左卫东去做。左卫东屁颠屁颠的,跑前跑后,开心得不得了。
早上买菜,左卫东开个摩托车,带着丁慧兰满街地转。丁慧兰坐在摩托车的后座,搂着左卫东的腰,脑袋就靠在他的后背上。
见到的人都暗暗吃惊,觉得这两个人太不正常了,一定是对狗男女。
有人把这话传到了左卫东老婆的耳朵里。左卫东老婆说:
“别瞎说!我家老板多大岁数l了?怎么会跟一个小姑娘有那种事?丁慧兰还是我弟媳妇。不会的!”
在安庆桐城地区,女人称丈夫一律是老板。丈夫称妻子都是烧锅的。自古就这样。
左卫东老婆说他们俩不会干这种伤风败俗的事,可事实是两个人早就睡到一起了。有时大白天的,两个人就当着职工的面,钻到房间里,门一关,就乐活起来。左卫东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动静特别大,隔开几十米都能听得见。有人趴着窗口朝里看。两个人被子也不盖。偷看的人热血沸腾。两人完事后,大大方方地走出来,像个没事人一样。
左卫东还吼了一句:“看什么看!”
时间久了,村里人也都知道了。
左卫东老婆虽然还嘴硬,背地里也逼问起老板。
左卫东说:“有没有关你什么事?老子的事不要你管!你有吃有喝就行了!别和人家一道瞎起劲!”
老婆还磨磨唧唧的,左卫东火了。劈头盖脸地一顿骂。最后说:“你可是皮痒痒了?再啰嗦,老子把你这张b嘴撕烂!”
她只好闭了嘴,走到一旁偷偷地抹眼泪。她就是一个忠厚老实没有主见唯夫命是从的农村妇女。
左卫东小舅子也知道了。他不敢直接找左卫东闹,他像他姐姐一样惧怕着左卫东。他就和他老婆吵。丁慧兰没有任何辩解,爽爽快快地承认了她和姐夫的事。
左卫东小舅子说:“你们俩这事太丢人了!以后我还怎么有脸见人啦!”
丁慧兰说:“你丢人关我屁事?我就要和他好!你看不惯就离婚!”
左卫东小舅子说:“你怎么这样!他一个老头子,哪点比我好?”
丁慧兰说:“他哪点都比你好!人家老头子怎么了?比你有劲道!跟他做那件事就是比你快活!”
左卫东小舅子的一口血差一点喷出来。举起手来就要打。
丁慧兰说:“你打一下试试?你今天打我,明天我们就离婚!”
左卫东小舅子手一软,腿也一软,一下子坐在地上,哇啦哇啦地哭。他知道现在农村娶个老婆有多难!他和丁慧兰一离婚,他是再也找不到老婆了。又要过上整天为找老婆发愁苦哈哈的日子。
哭了一会,左卫东小舅子跪着哀求着他老婆。说:“你们以前的事我不管了,我原谅你。你以后和姐夫不要再那样好不好?”
丁慧兰说:“你痴心妄想!你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离婚!”
左卫东小舅子知道没办法了,可他又不想过着这种窝囊的日子。带着父母就去找他的姐姐。
他姐姐说:“找我没用!我和他说过了,他那个人谁能管得了?”
她父亲说:“真是无法无天了!这种不要脸的事,我就不信没人管得了!去找村干部,去找政府!看他们管不管!”
一行人就来到了村委会。几个村干部围着他们就像看马戏。
老书记和左言文都说:“这事我们还管不了。人家没犯法,现在通奸不算罪。这只能家庭内部解决。”
左言文很想帮他们。左卫东这事做得太缺德了!太不要脸了!左言文也想借着这件事,让左卫东吃泡狗屎,恶心恶心他。
他就给他们出主意。说:“我们不能替你们解决,可有个地方能替你解决。你们到法院去,告他们重婚罪。他们就是犯了重婚罪!他们明明有老婆丈夫,还天天睡在一起。一告一个准。只要你们一告,他们俩就怕了,就会乖乖地分开。如果就这么下去,你们两个家庭迟早要离婚的!”
左卫东老婆一听要离婚,立即慌了。说:“离婚不行!我这个岁数离了还跟谁呀?”
她弟弟也说:“打死都不离!大姐!告他们俩!”
左言文说:“是只有你告。这是民事案件,只有当事人告才行。”
几个人回去后,果然去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