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已经是自身难保,就算是想拉拢大西,也没几个地方能送的。】
【这时一位来自云南的故人,却急匆匆的抛来了橄榄枝。】
【大明动乱开始,那就是到处起火,就连偏安一隅的云南也遭遇了蒙自土司叛乱。】
【为大明世代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氏家族无力抗衡,死伤惨重。】
【最后只勉强守住了楚雄,云南东部全数落入了蒙自土司沙定洲之手。】
永乐年间,朱棣捏紧拳头砰的一声砸到书案上,十分恼怒。
这些该死的夷族!
不打吧,逢年过节就来骚扰一下边疆,打了呢也只管一阵子的用。
纵观前朝,每每到了王朝末年,造反一个比一个快!
想到这里他又不禁看向天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楚楚姑娘能讲讲后世王朝是怎么处理的。
【石屏土司龙在田不愿屈服,他心中还是更偏向明朝和沐氏家族,但无奈自己拳头不够硬。】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大西军来到了贵州。】
【张献忠虽然死了,但论辈分他还算是那几个小子的干爷爷呢!】
张献忠:......
天幕不提,他都快忘了。
那时候崇祯调集云南土司来镇压他们这些农民起义军,恰逢自己被秦良玉暴揍了一顿。
无奈之下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和龙在田见过一面。
说起来他们两个也算是一见如故了,就顺手拜了个义父。
张献忠笑了起来,不过还真要谢谢自己这个便宜干爹送来的机会。
不然,大西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贵州呢。
【孙可望等人接到干爷爷的来信是大喜过望,这一波完全是白赚啊!】
【一来解除了龙在田的危机,又能名正言顺的为大西拿下一块土地。】
【二来也算是帮他大明平叛,卖个人情,也好商量合作抗击清朝的事情。】
【但是云南的土司和百姓,根本不知道大西军是哪号人物。】
【汉族的官员乡绅对大西一点好感都没有,甚至还有些敌视,这云南可不好进。】
唐朝,李世民沉吟了一会儿:“我观天幕所言,这张献忠的四个养子似乎颇有本事。”
“若是能够与其余汉族势力联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长孙无忌叹了一口气:“只怕又出了什么幺蛾子,可千万别再内斗了。”
“是说呢!”程咬金附和道:“听得我这心是一上一下,恨不得冲进去摇醒那些人!”
【没有了军中的搅屎棍,几个人一合计想出了一条妙计。】
【先是派人潜入云南到处宣扬,说是黔国公派人从妻子的娘家请来的朝廷官兵讨伐沙定洲。】
【大西军一路上旗帜也不挂,也不杀人不抢劫,大家伙一看都以为是官兵来了。】
【各个城池纷纷开门让路,沙定洲不得已放弃了昆明又跑回了自己的快乐老家。】
【就这样大西军顺利的拿下了昆明作为大本营,四个人东南西北各守一方。】
【兵分四路去平定云南各地,扩大自己的领地范围,顺便得解决一下联盟的事情。】
刚被永历帝封为兵部尚书的何腾蛟也算是舒了一口气,大西也开始行动了。
他虽然是个军阀,走到这个局势自然也已经看清了谁才是目前最大的敌人。
这两年自己一直在收揽大顺的残余部队,和那些蛮子抗争。
原本张献忠在还不好说,但是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是聪明人。
他们中原人争斗那是汉族人自己的事情,还轮不到外人来横插一脚!
【孙可望平定云南的过程中和明朝的将领杨畏知交火打败了对方,本来杨畏知都准备自杀谢罪了。】
【咻的一下就跳水自杀了,孙可望急忙把人给捞起来了。】
杨畏知:?他有这么好心?
孙可望:老弟,你是真的赶着去投胎啊!
【孙可望打算通过杨畏知告知沐氏以及他们身后的大明,咱们休战联合吧。】
【我义父那是被大清给杀的,这仇我们大西必须报!】
【但如果我们一直在云南内斗的话,等清朝腾出手来必定会对云南下手。】
【到时候我们打的两败俱伤,反倒被敌人给捡了便宜,那就不妙了。】
【所以我们决定和黔国公联合抗清,一起保卫云南的和平安定。】
秦朝,李斯有感而发:“历史,却是就是不断重演的轮回。”
“正如楚楚姑娘曾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王翦笑着说:“别说大明,我们大秦诸侯争霸的时候,不也是如此吗?”
“今天还是好好盟友,过两日说不定就要刀剑相向了!”
李斯也不由想起了一个人,他们也曾是关系匪浅的师兄弟,只可惜。
他负手而立,望着天幕:“所以啊,只有赢家才有资格站在高处谱写结局。”
【沐天波一开始还不信,毕竟来来回回打了这么多年了。】
【万一是想把他们骗过去一网打尽怎么办?】
【几番试探之下,大西军的诚意表现的很足,又是破格接待又是精兵护送。】
【最终沐天波选择与大西结盟,双方约法三章后,云南的所有官员土司统一接受大西军指挥。】
朱元璋:这不就相当于把云南给大西军统治了吗?
也不知道永历政权那边在干嘛呢!
永历帝:太祖勿cue,匆忙跑路中。
【此时的南明,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下,永历政权一直在不断的迁移。】
【从清军攻入广东开始,永历帝朱由榔也被迫开始了神庙逃亡之路。】
【从广西梧州、桂林等地又辗转到湖南武冈、靖州等地,一路在流亡。】
【想也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政权始终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抗清力量。】
【好消息是由于外敌太过强大,大顺、大西和大明也不得不开始联手了。】
【几番争斗之下,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收回了部分失地。】
【但偏偏这个时候,有人老毛病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