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德国】
【1-扩军备战】
【一战结束之后,《凡尔赛和约》正式签署,但这并没有给德国带来真正的和平】
【相反,这份和约在德国引发了巨大的不满和怨恨情绪】
【许多德国人对条约中的苛刻条款心怀愤懑,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于是,在英格兰、白头鹰两国的默许下,德国开始默默积蓄力量】
【起初,德国的发展还比较遮遮掩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Nc党掌握政权之后,德国的发展迅速驶入了一条快车道】
【后来,德国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势力范围,在1940年最终实现了对中东欧大陆的鲸吞】
明朝
朱棣面色凝重地说道:“终于到这一段了啊!朕可是期盼已久了。”
一旁的太子轻声附和道:“父皇,如今看来,儿臣还是想感叹一番呐。那xtL,他的上台看似偶然,但细细想来,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呢?”
朱棣点了点头,深表赞同地回应道:“没错,太子,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亦能造就枭雄。德国也需要这样一个人物来搅动风云。”
【那么,德国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经济】
【毕竟,经济才是发展的根本】
【而在德国经济复苏与腾飞的过程中,来自大洋彼岸的白头鹰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1922年,为了帮助德国尽快走出战后的经济困境,重振其工业生产能力,白头鹰国政府实施了着名的“道威斯计划”,向德国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
【然而,好景不长】
【随后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大危机使原本蒸蒸日上的德国经济遭受重创,“道威斯计划”也因此宣告破产】
【但白头鹰国并没有就此放弃对德国的扶持】
【紧接着,白头鹰国又推出了另一项更为宽松的经济援助方案——“杨格计划”】
【相较于之前的“道威斯计划”,新的“杨格计划”不仅降低了德国所需偿还的债务金额,而且还撤销了负责监督德国还款情况的专门机构,给予了德国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除此之外,德国还获得了白头鹰国华尔街的贷款,数额似乎还不小,也正因为如此,后世甚至出现了xtL发动战争是为了赖账的说法】
唐朝
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若只因赖账便要发动战争,那可真是愚不可及啊!”
下方的房玄龄微微躬身,回应道:“陛下所言极是,依微臣之见,此原因多半乃是子虚乌有。不过,反观白头鹰国的行径,倒着实耐人寻味。”
李世民抬起手,做了个手势,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房玄龄清了清嗓子,接着分析道:“微臣始终觉得,白头鹰国在欧罗巴洲是‘养虎为患’。白头鹰国将欧罗巴洲大陆上众多国家逼入战火之中,削弱其实力;而在亚洲这边,则采取逼迫东洋开战的策略,然而战后却又出人意料地放过了东洋,这显然是有意搅乱整个局势。”
李世民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但还是略带疑虑地问道:“爱卿这般说法,是否有些过于阴谋论了?”
房玄龄赶忙拱手作揖,解释道:“陛下明鉴,然就当前天幕所呈现的各个国家状况而言,白头鹰国从中获利最为丰厚,此等情形,实在令微臣不得不多加思索啊。”
李世民闻罢,不禁陷入沉思。
【有了经济基础,军事发展就相对容易了】
【虽然《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军事方面作出了极为严苛的限制和规定,但德国人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漏洞】
【陆军人数不能超过10万,德军就以军官的标准训练这10万人】
【没有地方研发,德国就选择与因意识形态在国际上被排斥的苏联秘密合作,双方签订了拉巴洛条约,这份条约开启了两国长达十年之久的“蜜月期”】
【国内不能制造武器,就在国外制造后运回来】
【不让拥有空军,德国就大力扶持各类航空俱乐部,通过让民众参与滑翔机运动的方式来训练潜在的飞行员】
【等到Nc党上台宣布重建空军后,一夜之间德国就拥有了欧罗巴洲最强大的空军】
秦朝
秦始皇眉头微皱,语气沉重地说道:“看来朕之前的估算出现了偏差。”
一旁的扶苏听闻此言,不禁面露疑惑之色,缓缓地抬起了头,望向自己的父亲。
只见秦始皇神情严肃,继续说道:“一个堂堂的战胜国,其兵种的发展竟然会被战败国所超越,这着实令朕感到诧异!”
扶苏稍作思考后,轻声回应道:“父皇,这或许仅是个例罢了,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体情况。”
秦始皇摇了摇头,目光凝视着远方,沉声道:“若汝尚有记忆,应当记得那天幕之上所言,白头鹰国投掷原子弹时所用之物为何?”
扶苏略加思索,答道:“乃是飞机。”
秦始皇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接着说道:“不错,正是此物。如今想来,其重要性依然不可小觑。”
扶苏却显得有些不以为意,开口道:“父皇,儿臣觉得这些事物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似乎与当下并无太多关联。”
秦始皇猛地伸出手指,指向天幕,厉声道:“不远了!”
【此外,白头鹰国人还向德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在1933年至1939年间,有多达六十多家白头鹰国公司与德国的军工企业展开了紧密合作,其中就比如说福特公司】
【作为对福特公司贡献的高度认可,xtL于1938年亲自授予该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一枚德国雄鹰大十字勋章】
【要知道,这可是二战期间德国所能颁发的级别最高的勋章之一】
【而在此后的战争进程中,德国所运用的许多关键技术其实都能在这些早期的合作项目中寻找到影子】
明朝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看着朱标,问道:“标儿,你来猜猜朕此刻心中想到了什么?”
朱标一脸疑惑地摇了摇头,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父皇,儿臣愚钝,实在猜不出您心中所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