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贝在那一个冬天为了养育小瑾瑾吃了不少苦,自从听说抹芝麻香油可以治疗尿布疹之后,小西贝每天给小瑾瑾在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擦洗之后就往她屁股上涂抹一层香油,果然很有效果,还可以起到隔离作用。在小西贝的精心照料下,瑾瑾的皮肤很快就好了。
小西贝每天不忙的时候就会唱儿歌给小瑾瑾听,她虽然小,听不懂歌词,但是小西贝的声音她已经很熟悉了,听妈妈唱歌她很乖。
小瑾瑾两个多月的时候,一天早上突然发了高烧,田嫂赶快抱着她到医院去。医生给她打了一支退烧针,当冰冷的针管子猛地扎到她娇嫩的皮肉时,小西贝听到“哇”的一声惨叫,顿时眼泪哗哗地掉了下来。可怜的孩子啊,你这么小,这还是第一次打针呢。小西贝太心疼了!那时小西贝也感冒了,还咳嗽得不轻,那天医生给她娘俩都挂了水。到过年的时候小瑾瑾刚满三个月。那一年特别冷,小西贝担心小孩太小回老家不方便就没回小李老家去过年。
年三十晚上,小西贝帮田嫂在厨房干活,小瑾瑾就让小茜儿看着,没想到那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三个月的小瑾瑾竟然看了三个小时。田嫂在店里忙,过年没时间准备吃的,年三十晚上她蒸了许多馒头和包子,小西贝一直在帮忙,直到全部蒸完。听小茜儿说小瑾瑾一直盯着电视看,看到电视上的人唱歌她的小嘴也一张一张的。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都夸小瑾瑾与别的小孩不同。
大年初一那天,田先生一家人都回老家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李也要陪家人过年,就回了他自己农村的家,只留下了小西贝和小瑾瑾。一直好几天都没人回来,小西贝天天待在冷清的房间陪着孩子,在别人都开心的日子里倍感孤独。
几天后田嫂他们都回来了,小李也回来了。
小李在老家遇到了一个老同学,他在广东打工过年回来了。小李听他说在广东打工挣的钱比在家领的工资多,小李心动了,也想跟他一起去。他回到县城第一件事就和小西贝商量,想趁现在年轻到外边闯一闯。小西贝才二十三岁,带小孩不容易,小瑾瑾还不满一百天,小李就要出去打工,她怎么能放心让他去呢?小西贝想着想着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小李坚持自己的想法,仍要走。他又和小西贝商量:“贝贝,你弟弟现在还没结婚,你住在这里没有人说啥,你就坚持在娘家住两年,我出去闯闯,回来咱买套房子,以后日子就好过了。如果现在不出去,过几年你弟弟娶了媳妇,你就不好在这里住下去了……”
小西贝觉得小李说的似乎有道理,就同意了。
小李又说小瑾瑾还差两天就满一百天了,咱们去照相馆提前拍百天照吧,照片洗出来好带着,想小瑾瑾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小西贝觉得提前两天拍照也无所谓,就在小瑾瑾穿的棉衣外边又穿上了一身新毛衣,然后把她抱起来一家三口去了照相馆。
照片两天就取出来了,小瑾瑾拍得很漂亮。小李拿了两张,带了两身衣服就走了。那天大年初九,农村风俗,三六九,往外走。凡是出门打工的就选初三初六初九这样的好日子。小李说到年回来,小西贝懂得,这意味着漫长的一年只能两地分居了,以后要靠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家里的一切事务都要自己一个人处理。小西贝和房东退了房子,从此就住娘家,田先生一家白天都在店里,只有小西贝带着小孩在家,她就每天自己做饭吃。
小李走后,小西贝就忙着到派出所给小瑾瑾上户口。连续去了好几趟才弄好,每次都有很多人排队,小西贝只好在那儿等。没有人看孩子,她总是趁小瑾瑾睡着的时候把她锁在屋里,然后就去派出所,等到回来的时候,大老远就听到小孩的哭声,小西贝慌忙跑过去开门一把抱起来,小瑾瑾立马就不哭了。
小西贝看着怀里的小瑾瑾,心中满是愧疚。但她知道,生活还要继续。在瑾瑾四个多月的时候,她又生病了,小西贝一个人抱着她到医院看病,医生看过之后说要挂水,先做p试。等到挂水的时候,医生让小西贝把孩子放在台子上躺着,然后从头上扎针,小西贝帮忙扶住小瑾瑾,不让她乱动,小瑾瑾吓得“哇哇”大哭,小西贝顾不得心疼孩子,只能配合护士,看着那个针头扎到小瑾瑾头上的静脉血管里。等到护士贴好胶布,小西贝才把孩子抱在怀里,给她喂奶,小瑾瑾这才不哭了。
一日,小西贝正哄着小瑾瑾入睡,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小西贝出门一看,原来是一个云游四方的老郎中。小西贝心想,让老郎中给小瑾瑾看看也好,说不定能让孩子身体更壮实些。老郎中看了看小瑾瑾,捋捋胡须说道:“此女娃面相不凡,只是命途略有坎坷。”小西贝一听心里一惊。老郎中又说:“不过无妨,只要悉心照料,日后必成大器。”说完便开了一副调养的方子。
小西贝按照方子给小瑾瑾调理饮食。随着时间推移,小瑾瑾越来越聪明伶俐,长得也越发可爱。小西贝虽独自一人照顾孩子辛苦,但看着小瑾瑾的笑脸,就觉得充满力量。她时常望着远方,盼着小李归来,想象着未来一家三口团聚后的幸福生活,而小瑾瑾似乎也感受到母亲的思念,小手紧紧抓着小西贝的衣角,仿佛在给予安慰。
后来,田先生的装潢店生意不好,他把材料处理了之后,退了房子。当时他在煤矿已经办理过退休手续了,恰好徐州市里有人聘请他,就和田嫂一起去了徐州,家里那三亩地里还种着庄稼,只种玉米、水稻和小麦,不种菜了。到农忙时田嫂就会回来。当时小茜儿已经到南京去上大学,皮蛋上初中时不好好上学成绩一落千丈已经退学了,当时在一家餐馆做料理。
小西贝在县城住着也是一个人带小孩,还不如回老家呢。小西贝考虑着,小李老家只有一个老父亲,哥嫂都分开住,小西贝不想去他老家。小西贝想回到自己从小长大的那个家,现在那个院子闲着,田嫂种的庄稼也没有人管理,不如回去住,帮着管理一下地里的庄稼。
小西贝决定回自己的老家,她也想自己的爷爷奶奶了。
简单收拾了一下,小西贝锁好门,就推着婴儿车到汽车站去了。上车的时候她让售票员帮忙把小车折叠起来,一路上抱着小瑾瑾,心里有一个美好的田园梦。她忘不了陪自己长大的那块菜地,还有从小居住的房子和那个开满鲜花的小院子。小西贝想象着回自己农村老家的生活,肯定是非常舒适的,在那里还可以陪田爷爷田奶奶,那里还有小叔婶子和自己的堂弟堂妹。在老家还可以无拘无束的,不用像在商厦上班那么多规矩。农村人都很淳朴,没有城里人的虚伪和狡诈。在小西贝的心中,农村老家就是一个幸福圣地。
在村东矿工宿舍门口下了汽车,小西贝就推着小车带小瑾瑾往平安村走去。
小西贝远远就看到自家的小院,心中满是激动。走进院子,爷爷奶奶已在门口等候多时,婶子更是快步上前接过小瑾瑾逗弄着。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村里传出流言蜚语,说小西贝没男人在身边,还带着个娃,定是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小西贝委屈极了,却不知如何辩解。
这天夜里,小西贝独自落泪时,突然听到窗外有动静。她警惕地拿起棍子,打开门发现竟是一只受伤的小鹿。小西贝心生怜悯,将小鹿带进屋包扎伤口。
自那以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村里再也听不到关于小西贝的坏话。那只小鹿肯定是有灵性的,它知晓小西贝的善良与不易,暗中庇护小西贝。
小西贝安心地在老家生活着,一边照顾小瑾瑾,一边等待小李归来,相信终有一天会迎来团圆美满的生活。
小西贝一住就是大半年,她在院子里的压水井上装了个水泵,只要插电瞬间就能接满一大缸水。这样,每天也不用提水了,洗衣服洗菜都特别方便。
那时,小原原已经有十几岁了,婶子家还有一个女孩叫毛妮,有十岁左右,还有一个小儿子叫小二子。这三个孩子对小西贝也很好,他们放学回来就会找小瑾瑾玩,特别是毛妮,天天抱着小瑾瑾,像猫衔老鼠似的。
那时候小黑还在,它已经长成一只老狗,那一年小西贝住在那里的时候小黑还生了三只小黄狗。
小瑾瑾从五六个月在老家慢慢长大,慢慢地学会喊妈妈了。她很聪明,一教就会,听到小西贝和小原原毛妮他们都喊爷爷,她见了田爷爷也开口喊了一声爷爷。没有人教她喊爷爷,她自己就听会了。后来小瑾瑾又学会了喊爸爸,喊舅舅、姨姨……邻居们都喜欢这个住姥姥家的小女娃,都夸她聪明……
一日,小西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自己正在院里晾晒衣物,突然听到村口传来一阵喧闹声。她好奇地张望,只见一群官兵模样的人骑着马进了村子。村民们纷纷围上去询问何事,原来朝廷下令要征集年轻力壮者修建宫殿,每家都需出一人。小西贝心中担忧,家中小叔已被选中。
当晚,小鹿再次出现,它竟口吐人言,告诉小西贝不必惊慌,它能化解此事。小西贝惊得瞪大双眼。当官兵前来带人时,小鹿现身化作一团迷雾笼罩全村。官兵们迷失方向,绕了几圈后灰溜溜地离开了。村民们都把小鹿当成祥瑞之物,对它作揖磕头。官兵走后,小瑾瑾和毛妮就跟小鹿一起玩耍。突然院子里有孩子们的喊叫声,小西贝这才醒了,她回想一下,感叹自己刚才做了一个多么祥瑞的梦啊!小西贝让毛妮看着小瑾瑾,自己慌忙去厨房下了一些面条,匆匆忙忙吃了一碗。小西贝每天就要这样利用时间,有人帮忙替一会就得赶快吃,否则自己带着小孩连饭都不好做。 一有空小西贝就到地里去看看庄稼,她发现东南地里插的水稻该打农药了,就让田奶奶看孩子,背着田嫂买的喷雾器就去打药,一桶水灌满背在身后很重的,小西贝咬咬牙坚持一会就喷完了,接着再到沟子里去灌第二桶,第三桶,直到把所有水稻全部喷一遍,才能顶着火辣辣的大太阳往回赶。到家先用提前在屋顶晒的水洗澡,再找田奶奶把小瑾瑾抱回来。打过药之后,水稻长势变好了,小西贝的脚丫子却被稻田地里的脏水沤烂了,不知道的一看很像是生了脚气。过了几天田嫂从徐州回来了,看到小西贝的脚沤成这样,心疼地给了她五十块钱,小西贝不舍得花,她知道现在自己不能上班挣钱了,得省着点。有一天下起了雷阵雨,小西贝到村后玉米地里看了一下,有好多缺苗的,趁下雨剔了旁边多余的小苗正好可以栽,于是赶快回家找人看孩子。那天碰巧皮蛋也回来了,她就让皮蛋一起去栽玉米苗,可皮蛋不愿意去,让他看孩子他也不看,自己跑到邻居家打牌去了。小西贝喊他,他不走,没办法只能自己一个人去栽玉米苗,把小瑾瑾交给了田奶奶。小西贝从南头栽到北头,一中午栽了好多棵玉米,心想秋天能多收很多大玉米棒子,今天干这些活值了。回到家之后,小瑾瑾不停地哭,小西贝问小二子怎么了,中午小瑾瑾在家没事吧?小二子说没啥事。小孩从来没这样难缠过,小西贝心想肯定有啥事,于是又问田奶奶。田奶奶说实话了,刚才忙着去做饭了,让小二子看的孩子,他没看好,小瑾瑾一头栽地上了。小西贝摘下小瑾瑾的遮阳帽,果然在额头上方有一块红红的痕迹,当时皮肤没破,第二天那个红的地方变成褐色的了,结了一个痂好多天才掉的。后来小西贝带小瑾瑾在照相馆拍照片的时候,又给她戴上了太阳帽,这样看不出来。照片取出来之后,小西贝给小李又写了一封信,把照片装在信封里寄到广东去,让小李看看女儿又长大了。掰玉米棒子的时候,小西贝又想起为了栽玉米苗没看好小瑾瑾,摔那一下可不轻,忽然又心疼起来,她对田嫂说:“你们种玉米的时候种的太稀了,好多缺苗的,我栽了一中午。”田嫂说他们故意种稀的。小西贝想想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就默默地继续帮忙掰玉米棒子。后来有一次小瑾瑾拉肚子,小西贝带她回了县城,几天时间就瘦完了,一点精神也没有。小西贝一个人天天抱着她去医院,自己犯难就不用提了,关键是小孩受罪,小西贝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听医生的天天抱着她去挂水。有一次小李来信了,寄过来一千块钱,还专门嘱咐要给他老父亲五百。小西贝就带着小瑾瑾坐汽车去了一趟小李的老家,把五张通红的百元大钞掏给他父亲,自己留五百当生活费。那一年小西贝没买过肉,她只买鸡蛋给小瑾瑾吃,自己天天随便煮一碗面条就行了。小李临走时给她立了规矩,这一年他不在家,要求小西贝每花一分钱都要记账。小西贝专门找了个小本子,详细记录了每一次买东西的开支。后来李老爹拿到小李打工挣的钱心里过意不去,又打了一袋面粉,带着自己种的一包大蒜给小西贝送来。小西贝那天花了五十块钱买了好菜招待李老爹,这五十块钱也能买一袋子面粉了,还花不了呢。那是这一年来小西贝唯一买过的一次肉,平时她都是吃白菜、丝瓜、南瓜、豆角,这些家门口都有可以天天摘,不需要花钱。转眼小瑾瑾已满一岁。这天,小西贝收到小李来信,信上说他和领导吵架不干了,即将归家。小西贝满心欢喜,她站在村口那棵老树下,翘首以盼。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小李的身影出现在路的尽头,小西贝抱着小瑾瑾飞奔而去,一家三口相拥而泣……
小李在广东干了将近一年,每天要搬二百斤重的大桶油漆,很辛苦,为了每个月七百五十块钱,他坚持了这么多天。小西贝劝他,不干就不干呗,那个活也不好干,长期闻油漆味对身体也不好,回到家再干别的。小李说也是,他自己也想开了,准备再找下一份工作。
这一年除了花销还剩下三千五百块钱,小李带回来了。这在当时农村已经能赶上几年的粮食钱了。小茜儿正准备交大学的学费呢,田嫂卖了稻谷和玉米还要到镇上去贷款,小西贝就把小李刚带来的钱全拿出来了,她交给田嫂,让妹妹先交学费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