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按照昨天说好的,常顺带着宋芫以及她的父母去了一趟“圣某沙花园”。
在那边看了房子后,他们都很满意。
在售房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他跟宋芫签了购房合同。
买了房子,去掉最近的花费,他手里的钱,只剩下213万左右。
周一,两人带上户口簿,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
在领证前,他们的心情自然是激动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相随,无怨无悔!”
是两人的初心,也是对理想爱情的追寻。
领了证,常顺就带着宋芫去租了一套环境、条件都好的房子,当天晚上,两人终于成就了“美事”。
他们租房的位置,距离她上班的地方,只有300米左右的距离。
想到跟宋芫的第一次,他内心一阵欢喜、刻骨铭心。
这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她把她自己完完整整的交给了他,不仅仅只是身体,还有心灵。
前世虽然有过女人,但都是甩货或者水货,二手、三手或者不知多少手了,跟这样纯洁的女孩根本无法相比。
那晚两人的交融,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还是灵魂上的。
那种美妙的感觉,是他前世无法想象的。
如果时间能够停留在那个时刻,常顺希望能够永恒!
这个周六的中午,他把自己的父母还有宋芫的父母聚在一起,找了家酒店正式见了面。
双方也商量了他们的结婚时间,定在了明年十一,也就是国庆节。
期间在周二的晚上,他帮常建忠也买了个手机。
在周五的时候,父亲考试完,也拿到了驾驶证。
找关系,开旧书店的各种手续,他也在这些天办了下来。
另外在上个周日,也就是常顺带着丈人老头、丈母娘看房子时,沄州古玩城的李老板打了电话,告诉他沪市“大众拍卖”将在19号进行艺术品拍卖会。
这次的拍卖,以明清书画、近现代书画为主。
地点在南京东路,新雅大酒店五楼宴会厅。
拍卖会之前,会进行三天时间的预展。
常顺在17号的时候,去那边看了看,学习了解了一下。
之前在拆迁区,遇到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物品,拍卖会不一样,能上拍参展的,都是精品。
在看书画预展时,他看到的古书画有:
仇英《桃花源手卷》、王翬《山水》、唐寅《吴彩鸾像》、罗聘《墨梅》、金农《梅花争俏图》、文徵明《小凯书法册页》、归昌世《墨竹》。
董其昌书法、黄道周书法、伊秉绶书法等。
对于这些古代的书画家,除了唐寅,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他印象深刻,其他人,他之前都不怎么了解。
不过在看展时,听别人谈论以及展出的宣传册对书画家们的介绍,他也知道了其他书画家的情况。
比如说罗聘,是清代的画家,字遯(dun)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师莲老人。
他的祖籍是皖省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是“扬州八怪”中最年轻的一人。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别号甚多,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龙梭仙客、百二砚田富翁、心出家粥饭僧、苏伐罗吉苏伐罗、荆蛮民等。
仁和(今浙省杭市)人,也是“扬州八怪”之一。
黄道周,明末名臣、学者、书画家、儒学大师。
他的名字,常顺听说过,但以前并不了解。
近现代书画有:
张大千《新安江上》、徐悲鸿《奔马》、黄宾虹《山水》、吴昌硕《桃宝图》、齐白石《虾趣》。
陆俨少《渊明隐居图》、黄胄《牧马图》、吴作人《祁连放牧》、弘一《书法对联》等。
这些近现代着名的书画大家,常顺还是有所耳闻的。
除了书画,也有其它少数的瓷器杂项,比如说明代的成化三彩瓶,清代的雍正斗彩碗,明代的船形犀牛角等。
看过预展,他多少是有一些收获的,至少提高了自己对高档古玩藏品的认知。
19号是周五,他陪父亲考试,并没有参加拍卖。
像这样的拍卖会,自己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任何一件其中的精品。
再说前世智能手机普及的年代,在线上他也看过不少,没啥稀奇的。
吃完午饭,把宋芫的父母送回家,开车返回的路上,他对几人说道:
“爸、妈、阿静!芫芫!跟你们说个事,我在交大农学院附近租了个门面房。
之前不是跑关系办经营许可证等各种证吗,现在已经办下来了,打算在那边长期开个旧书店,那样不管下不下雨,都不受影响了。
现在我带你们过去看看。”
常顺没说房子是自己买的,别墅才买不久,现在又买门面,有点夸张。
“哥,这边我们不熟悉,你说的那个农学院在哪儿?离我们住的地方有多远?”
常静这样问,父母也都看向了他。
“没有多远,也就两里路左右的距离。”
“那个位置咋样,好不好?卖书的话,也需要人流量的,人越多,生意越好。”
母亲问他道。
“位置很好,还靠近大学,那边住着的人比较密集,另外附近也有工地。”
常顺知道,那附近未来可是会大开发的,以后书店不仅可以卖书,还可以当仓库用。
“位置好就好,那边的房租应该很贵吧!”
孙春荣又说了一句。
“一般吧,也不算多贵,我租的时间长,一次性租了五年,优惠了不少,不过也差不多把手里的钱都花完了。”
回过头看了他们一眼,他笑着说道。
“哥!那你可要再好好努力赚钱了,明年你跟嫂子结婚可是还要用很多钱的。”
常静看了看他,又看了宋芫,轻声笑道。
“我不是一直都在好好努力吗!”
宋芫这几天跟家里人也熟悉了,不像之前那样,对于某个称呼,听见后就会脸红。
况且现在两人已经领了证,又有了肌肤之亲,虽然还没有办婚礼,但基本上已经是他常家的人。
聊着天,他们就到了地方。
看了下常顺“租”的房子,之前几人以为他租的只是单间,但五十多平米的空间,看着还是很大的,让他们感到很意外。
这边现在还没有书柜、书桌,常顺打算这几天就找人过来装修,不过快过年了,就算装好,今年他也不打算营业。
看了一会儿,父母想去宋芫上班的地方看看,因为距离不远,他们又去了那边。
之后,返回了郑女士的出租房。
宋芫一直想看他是怎样在拆迁区开展业务的,常顺就又开车带上她跟常静去了严女士的非金属类废品收购站。
三人在回收站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旧书以及其它纸类藏品。
挑选的时候,他还把它们的价值告诉了她。
比如说啥样的有收藏价值,啥样的不能当做普通物品摆在地摊便宜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