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跟你一起吃饭的女孩是你交的女朋友吗?”
中午在“阿成酒家”吃饭,叶雨晴帮他上菜时,有些好奇的问他道。
“不是,那是我妹妹,年龄稍大的是我妈!”
他没去母亲跟妹妹那边吃午饭,常顺打算今后每天只是在晚上的时候,过去吃顿饭。
“是你妹妹吗?挺漂亮的!那你这几天是回老家去了吗?”
她接着又问道。
“是啊!有些事情,回去了一趟。”
本来想着开句玩笑,后面再说一句:
“怎么,你是想我了吗?”
但两人的关系并不熟,他就又没说。
“哎!还是当老板好,想回去可以随时回去,人也自由!”
叶雨晴感叹道。
说完这话她就离开了。
吃完午饭,常顺坐了几分钟后,又去了拆迁区。
目前那些住户已经搬走了的历史建筑老房子已经被他扫荡完。
现在他是打算挨着一处地方,只要是没有寻找过的房子,一家家的往前找。
推着三轮车,走到一处门窗被砸的,两层楼,建筑面积很大,看上去很气派,有点像是别墅样式的房子前,他停了下来。
这户人家的房子虽然不是历史建筑,但看上去也有些年头。
院子的大门之前是铁门,不过被拆迁的人砸下来弄去卖钱了。
(这在回老家之前从旁边路过时他看见过。)
从地面掉落的碎石头等情况看,大门拆的时间并不久。
常顺把三轮车推进了院子,然后锁了起来,打算就从这里开始寻找。
他扫视了一眼周围,两棵七八米高的扇子树矗立在房子的两旁。
靠近院墙旁边,砌着台子,种着花草,还有一些花盆。
台子被人砸了,不过花盆靠近院墙,并没损坏。
这些花盆基本上都是陶瓷或者紫砂材质的,没有那种土陶烧制的。
从这样的环境看,这户人家家里的条件,应该相当的好。
花盆他准备晚点都捡走,不过现在还是要先去房子里面看看。
跟他想象的一样,这户住户很有钱,家里的物品,基本上都没带走。
在厨房里寻找了一遍,他找到了一个小盐罐,一个石臼。
盐罐的颜色是鳝鱼黄,写有“沪市某某厂,地方国营”之类的文字。
石臼是青石材质,里面还有一个用来捣蒜的小木棒。
这个小石臼,年份看上去比较久。
在一楼客厅的酒柜上,他找到了几个茅台、五粮液老酒瓶,以及几个看上去很高档的红酒瓶、洋酒瓶。
茅台酒瓶,五粮液酒瓶,年份不算久,都是八九十年代。
红酒瓶,写着英文,他看不懂,不过拿回去后,晚点可以查看。
洋酒瓶,写着“xo”,这个他倒是听说过。
在其它地方,还有卧室,他又找到了几个玻璃花瓶,两个烟灰缸,一个瓷茶壶,一些老药丸、药瓶、药盒等。
花瓶、烟灰缸很普通,但摆地摊,便宜点出售,这年头有人会购买。
瓷茶壶还可以,是特殊年代的,画着灯笼、向日葵图案,写有“某某好”的文字。
寻找到的东西里面,最重要的是19颗老药丸。
药丸9颗“健步虎潜丸”,7颗“人参再造丸”,3颗“安宫牛黄丸”。
它们的年份,都是八十年代。
曾经听拆迁寻宝方面的小说,看古玩收藏之类的网站,说一些老药丸很值钱,特别是牛黄丸,一颗价格能卖到几万元。
后来他好奇之下,还专门了解过为啥那样值钱。
原因是九十年代以前的中药都是野生的,纯天然的,年份也够。
特别是牛黄!
那时制作的成品中药,药劲大,药效好,基本上能够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现在虽然有药方,但拿不到真正的“原材料好药”,用的都是替代品或者人工合成,年份也跟不上。
所以很多病不好治疗。
加上不少动物不准入药,所以又增加了老药丸的收藏价值。
9颗“健步虎潜丸”,常顺打开说明书看过,里面的药物成分有虎骨。
而“人参再造丸”、“安宫牛黄丸”,里面的人参、牛黄,肯定都是野生的。
“货真价实、疗效确切!”
“那时买的是药,现在买的是好看的包装,绣花枕头…………”
这是映像中别人的评论。
药丸是他在二楼一间卧室的地面上,还有老柜子里发现的。
(之前刚进门,就闻到了一股中药味儿,还看见地面上散落的有一些中药的碎片。
要不是曾经的了解,他也不会关注这些。
如果是别人,看见了都不一定会捡。)
老药瓶、药盒有几个是特殊年代的。
其中有三个药瓶的商标上还能看到相关文字:
“最高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伟人语录:“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药盒里面有一个放注射液的,同样能看见那个年代的相关题材内容:
“大海航行靠舵手…………”
这样的药瓶,药盒,当然也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楼顶上的天台也有一些花盆,同样是好花盆。
房子里面的旧衣服,绳子、一些日杂生活用品很多,只要是他觉得拿出去有人会购买的,(不管是古玩店或者摆地摊),他都把它们收集了起来。
在把衣服往蛇皮袋里装时,常顺看过,这户人家的衣服档次比一般普通人家里的要高档很多。
衣服他装了整整三蛇皮袋子。
售卖的话,根据实际情况,价格肯定要适当高一些。
由于这户人家没带走的东西太多,来回转了四趟,他才把里面的物品转移完。
(包括木箱子、那些花盆等物品。)
之后的时间,常顺又扫荡了两家,这两户搬迁户家里的条件要差很多,不过他依然还是找到了一些民俗类物品。
比如说两个算盘、一个煤油灯,一个搪瓷杯、一个木工打孔用的老工具——雷公钻,半盒老蜡烛。
其中搪瓷杯面上画的是人物图案,一个女兵拿着喇叭正在喊话,手里拿着红宝书,一看就是特殊年代。
半盒老蜡烛有12把,不过之前肯定不止12把,应该被拆迁的人拿走了一些。
这个从其中两把被拆开过,外面的纸撕开了就能看出来。
(被撕开的整把蜡烛看着是6根。)
另外从那些没被拆开的蜡烛包装上看,写着“工农”二字,画有一些简单的图案。
有“工农”牌子,说明年份肯定比较早。
等放好东西,差不多4点半了。
常顺打了陈老板、柴老板、赵老板的电话,然后去了他们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