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要是真抒胸怀,那就会建言现在大周赶紧抛弃儒学,全力工业化,全力搞教育,建立手工行业,保护技术革新,实行专利法案,大开门户进行对外贸易……
说出来怕要被喷死。
不,连金台上的皇帝也饶不了自己。
向前进是好事。
但步子迈的太大,会把蛋给扯碎的。
果然,就算贾芸现在说的这些,隆正帝也是凝神细思起来。
半晌过后,隆正帝才道:“翰林官,可知农政全书?”
一个翰林闪身出来奏道:“回奏陛下,是有此书,前明东阁大学士李光启着,共六十卷,计有农事,田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各卷。”
“荒卷是何意?”
“回奏陛下,荒卷是识别野菜树皮等物,大灾之年逃荒时可以辨别哪种能食用,哪种微毒,哪种巨毒等。”
隆正帝颇为意外,愣了一会之后,感叹道:“徐光启谥号是什么?”
“是文定。”
“嗯,朕知道了。”
文定当然是美谥,事实上,别说加一个“文”字,就算有谥号也是难得之事。
有清一代,大臣有赐谥号的才四百多人。
谥文字的就更少了。
文正八人,文襄十五人,下面是文忠,文贞,文成,文定等。
但隆正帝此时觉得徐光启的用心良苦,如果农政全书真的建功,此人可以再加美谥。
比如从文定加谥到文忠。
后世皇帝给前朝大臣加谥也并无不可。
金台下的诸多大臣显然也是明白皇帝用心。
有一些翰林出身的脸上露出古怪之色。
要知道,徐光启的学识是没话说,其经学水准极高,也是翰林出身,若非如此,也无法以礼部尚书身份入阁,成为明朝的内阁大学士。
明朝可是有非翰林不得入阁的铁门槛。
但徐光启有被诟病的地方。
一是和西番人往来密切,译“几何原本”等西方先哲的学术着作。
二就是徐光启对杂学太痴迷,不光是编有农政全书,还有很多几何学,数学方面的着作。
在后人来看这是大师,智者。
但在当时的儒臣看来,这是不务正业,用心太杂。
要是徐光启一心辩经,怕是早成大儒。
所以真正的儒臣心里,对徐光启颇有非议,甚至是排挤。
此时隆正帝又问道:“可知天工开物?”
这个翰林面露尴尬之色,答道:“臣并不知。”
这时一个工部郎中奏道:“臣见过此书,前明小臣宋应星所着,其中有不少器械图形和如何使用的说明。”
隆正帝眼中露出明显的不满之色。
这就是儒臣!
平时只讲那些玄乎的大道理,只讲经义,还自诩天子师!
有用的东西,你们是一点不放在心上啊!
饶是隆正帝读书四十年,这两本书也是听都没听过。
一则是信息传播的滞后。
二来就是在儒臣眼里,这种杂书杂学,毫无意义!
只要天子懂那些经义中的大道理,国家自然就能富强了。
而沉浸在奇技淫巧之中,只会败坏国事!
简直昏聩!
“这两本书,着有司收集,朕与内阁,六部,科道并阅。”
贾芸适时奏道:“臣的书局中就有。”
隆正帝好笑道:“贾芸你这算是将买卖做到朝堂上了?”
隆正帝面露无奈之色……
这贾芸真的是罕见的人才,但似乎是穷怕了,一心求田问舍啊……
贾芸笑道:“臣做生意是要取利,但于国有大利者,臣也不敢吝惜,只贪自家的小利。臣会加印这两套书各一百套,贡与陛下。”
“如此甚好。”
隆正帝满意一笑,对着左右道:“贾芸赐过四品冠带,实则也是白衣,朕欲赐他实职以酬其功……”
此次奏对,隆正帝明显是十分满意!
贾芸博学多才,见识高远,且腹中是真有货,不是那种只会卖嘴邀直的儒臣!
此类人才,当然不宜放在民间……
诸多在场诸王,勋贵,高官,显然是各有看法。
但在此时,皇帝兴趣极高,而且贾芸确定展现了足够的才干,出来反对,除了惹怒皇帝之外并无好的结果。
“臣贾芸不敢……”
此时反而是贾芸站了出来。
“臣并无功名,也无军功,勋贵与文臣两道臣都并无根基,骤然赐官,臣恐物议沸腾,并开幸进之门。况且,臣有意以教化建功,写书,办报,这是臣真正愿为之事,请陛下明察。”
隆正帝没好气的道:“还有买庄子,办工坊?”
“是……”贾芸坦然答道:“臣愿以报纸开民智,兴实业使民富国强。”
“办报纸以开民智,兴实业使民富国强……”
贾芸的话,令隆正帝又一次陷入沉思之中。
这种话,此前也没有人说过。
儒臣的角度,永远是圣道为先,致君为尧舜为第一。
如何为尧舜,便是亲贤臣,远小人。
他们便是贤良,而不同意他们的便是小人……
说着简单,但实在叫人摸不着头脑。
很多皇帝,少年时对这一套也是言听计从。
但长大之后,发觉并不是那么回事。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欲望,所有大臣也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光明磊落。
万历就是最明显一个。
明神宗是张居正等人用心教导出来的圣君模板。
少年万历至青年也确实想按儒臣的明君来要求和约束自己。
但当万历之后发觉朝堂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时,他的内心就直接崩坏了。
“其志可嘉!”
隆正帝隐隐有些明白贾芸的志向和追求。
一则以名,二则以利,三则以此影响世人。
这少年,毕竟不是真的俗人。
真的俗人,写不出天时人口论!
赞了一句后,隆正帝笑道:“然卿于朝廷有大功,朕焉能不赏?”
“传旨:贾芸建言有功,着赐御前带御器械,充三品勋卫,加绣衣卫指挥!”
“赐贾芸麒麟服一,赐紫缰一,赐紫金鱼袋一!”
“赐贾芸嫡长子骑都尉世职。”
“赐白金百两,表里,绢,丝,各十匹。”
隆正帝停了一下,似乎在思索,须臾过后,又朗声道:“赐贾芸博学鸿词科并同进士出身,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