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现,金钟已响,宫门缓缓开启。
文武百官有序进入宫门,现在已经齐聚于金碧辉煌的大殿之内等候了。他们彼此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时不时还将打探的目光,投向队列最前方,笔直站立着的御林王盛柏和太子盛桓。
“御林王此次大胜而归,陛下定会将他的封号往前晋一晋了。”
“说得不错啊!御林王如今还是二等郡王的封号,早朝上,陛下也该晋他为亲王了。”
“这东宫之位,恐怕......”
“王大人,慎言啊!”
“是是是,多谢张大人的提醒。”王大人赶紧擦拭一下额头冒出的细汗。
太子盛桓眉头紧皱,杀气隐隐显出,心道:“真是一群不知死活的老东西,也敢妄议皇子。”
盛柏则始终保持一副神态自若的模样,眼睛平视着正前方。今日的他,身穿一身暗纹锦袍,腰间系着乌金玉带,束发金冠,浑身散发一种皇亲贵胄的气息。
国师韦似道,面容清俊,一双晦暗不明的眼睛,先是随意瞥了瞥太子,接着又扫过盛柏,最后,落在那空荡荡的龙椅宝座之上。
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波澜不惊的表情,一袭道袍加身,那深邃如墨的眼眸,让人瞧不出一丁点儿喜怒哀乐,令人不由生出敬畏之心。
不多时,盛德帝在众多宫女、太监的簇拥之下,来到那赤金九龙盘踞的宝座边,拂了拂龙袍,泰然自若的坐了下来。
总管太监吴忠敏扯着嗓子喊道:“陛下驾到,拜!”
殿前的众位大臣、皇子,齐刷刷的跪在了地上,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吴忠敏挥了挥手中的拂尘,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启奏。”
兵部尚书李有仁走出队列,手持笏板,朗声道:“启禀陛下,据西南急报,那里匪患日益猖獗,臣请带兵前往围剿。”
“西南?”盛德帝抬了抬眼眸,冷声道:“那一块自古以来便是江湖各大势力明争暗斗的地方,怎会生出匪乱了?”
“回陛下,个中细节臣不知,还需派人仔细探查才好。”
盛德帝从鼻中不悦的哼了一声,“如今情况未明,你便要带兵前去围剿?是不是欠缺考虑?”
“陛下恕罪。”李有仁慌忙磕头请罪,“却是微臣考虑不周了。”
太子盛桓忙走向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父皇,儿臣愿意前往西南调查此事。”
盛桓心想,若再无寸功傍身,真的要被御林王比下去了,他不能放过此次建功的好机会。
盛德帝微微扬起嘴角,“太子主动请缨,朕心甚慰。”
“陛下万万不可。”
说话的正是吏部尚书史铁明,他跪倒在地,劝道:“臣以为太子殿下久居盛京,不问江湖之事,还是御林王殿下更合适一些。御林王久经疆场,小小的山匪,实在不足为惧。”
盛德帝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韦似道,“国师以为如何?”
“回陛下,臣以为史尚书此言有理。”韦似道微微屈身,接着说道:“御林王得胜而归,如今正是民心所向,所做之事,定会事半功倍。”
太子面露不悦,韦国师还让沈椋说什么要帮他,这话里话外分明是帮盛柏说好话的!
盛柏闻言,却面露慌张,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得罪过这位国师,他的话乍一听是赞扬盛柏的,其实却在告诉陛下,如今御林王已经民心所向,军权在握,若存有异心,想做一些事情,也会很容易成功的,比如谋权篡位。
盛德帝眼底戾色闪过,但却敛了敛心神,“御林王大捷,朕尚未来得及封赏,柏儿,你可想好要得到什么赏赐了?”
盛柏忙跪了下来,“启禀父皇,儿臣能获得胜利,绝非儿臣一人之功,大盛天下民心所向,将士们上下一心,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儿臣以为,正是因为父皇乃一代明君,英明神武,方能有今日的结果。故此,儿臣已贵为皇子,无需再要任何的赏赐。”
“既如此,那朕便犒赏三军,军中将领、将士们,皆论功行赏,至于御林王,容后再议。”
“父皇圣明!”盛柏再次恭敬的拜了拜,旋即站起身来。
史尚书为难道:“陛下,那西南调查之人?”
“此事朕还需斟酌一二,容后再议。”
“退朝!”
盛德帝拂袖而去,吴公公及众位宫女、太监鱼贯而出。
众朝臣再次跪倒一片,待盛德帝走远,方起身,离开了金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