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命到达颍川郡后,内史腾便立即展开行动。
他首先将韩地昔日的那些贵族们召集到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并展开全面而细致的审查工作。对于那些被查出罪行严重之人,毫不手软地公开行刑。
一时间,新郑城的南门外血流成河,人头滚滚,场景令人触目惊心。然而,此举却极大地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安抚了受这些人迫害的民心,使得颍川郡的社会秩序迅速得到稳定。
另一方面,则派遣手下的士卒们四处搜索并收缴贵族们所囤积的大量粮食。这些粮食全部用于救济那些深受战乱折磨、生活困苦不堪的平民百姓。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早已沸腾的民怨终于在秦国一系列的安抚下,和韩国官员以及士族无数鲜血的浇灌下平息了。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迅速滋润了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新占领地区原本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稳定。
韩国的旧民们无不对嬴政和秦国感恩戴德。许多年轻力壮的人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希望能够加入到大秦的军队当中,为秦国效力,争得一份功名!
韩国的覆灭犹如谶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赵国。这一事实,毫无疑问成为了赵佗此前在赵国境内四处散播有关秦国天命论的最强有力证据。
刹那间,流言蜚语化身为预言迅速蔓延开来,整个赵国的局势瞬间沸腾了起来,不安地情绪的貌似平静的水面下滚动。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大臣们围绕着如何应对当前危机而激烈争辩着,很快便分裂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
一方力主张吸取韩国的教训,对国内各级官员和士人大加清查,同时不惜一切代价搜刮民间粮食储备用以赈济遭受天灾人祸的百姓,以期通过此举来安抚民心、平息民众日益高涨的愤怒情绪。他们坚信只有采取这种雷霆手段才能稳定住国内局势,避免社会进一步动荡。
然而另一方却对此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忧心忡忡地指出,当务之急应是倾尽全力加强本国边境防御工事建设,确保国家安全无虞。
若此时贸然严查国内官员和士人,必将引发内部动荡,人心惶惶之下赵国恐会自乱阵脚。一旦秦军趁虚而入发起突袭,那么赵国届时必将面临灭顶之灾,后果不堪设想!
在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凝重,主张清查国内官员和士人的一派中,一位名叫赵启的大臣站了出来,慷慨激昂地说:
“我等身为朝廷重臣,如果不能自我反省、彻查自身的问题,又如何能够坦然直面汹涌澎湃的民意?!倘若民心涣散、分崩离析,纵使我们拥有强大的兵力镇守边疆,那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另一边,力主加强边防司马尚将军毫不示弱地反驳道:“你只见韩国旧地一时安定,却不见秦国虎狼之心。现若内乱,秦军转瞬即至。”
赵王坐在王座上,听着两边大臣的争论,眉头紧皱。他深知无论选择哪一方的提议都风险重重。正在犹豫之际,一直未曾发言的李牧站了出来。
“大王,臣以为两者需兼顾。”李牧沉稳地说道,
“大王,末将以为可二者兼顾。一方面,可以对官员进行清查工作;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边防力量。清查一事,可以交由值得信赖的人去秘密执行;边防一事,末将亲自督办。如此一来,既能整顿朝纲,又可确保边境安全无虞。””
一直在旁边听着众臣们吵架的郭开听到李牧谏言,脑门狂跳,李牧话音刚落便立马跳了出来反对:
“武安君常年在外带兵,怎知朝中复杂,清查之事怎能秘密进行?怕是未开始就已泄露风声。”
庞煖已逝,现在赵国朝堂几乎只有李牧和郭开的声音,恰恰两人又互相看不上眼,这使得赵国朝堂常常陷入争论。
李牧怒视郭开,“丞相大人莫不是心中有鬼?若按你意只加固边防,国内矛盾激化,到时秦军压境,百姓岂会齐心抗敌?”
郭开怒不可遏,他那原本就肥胖的脸庞此刻更是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活像一只被煮熟了的大虾。只见他伸出短粗的手指,直直地指向李牧,口中唾沫横飞,破口大骂道:
“李牧!你这不知好歹之人,休要在此血口喷人!本相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我大赵的繁荣昌盛,岂容你如此污蔑?”
赵王眼见着两人又要争吵不休,连忙起身摆手制止,大声喝道:“都给我住口!”
随着赵王这一声呵斥,整个大殿瞬间变得鸦雀无声,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此时此刻,唯一能够听到的声音便是在场众人那因紧张而略显急促的呼吸之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赵王缓缓开口说道:“武安君所言不无道理,此次之事便依照将军所献计策行事吧。只是……”
说到此处,赵王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站在一旁的郭开,接着继续说道:
“寡人命丞相负责监督清查相关事宜,务必确保整个过程公正公平,不得有丝毫徇私舞弊之举。若有违者,定当严惩不贷!”
李牧虽然心中对赵王让郭开参与此事略有不满,但王命难违,身为臣子也只得抱拳应声道:“末将领旨!”
然而,就在李牧领旨之时,站在对面的郭开却暗自咬紧牙关,一双三角眼中闪烁着阴毒的光芒。他心中暗想:
好你个李牧,竟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与本相对着干,待寻到合适时机,必定要给你狠狠地使些绊子,叫你知道我的厉害!”
这边厢,李牧在接到王命之后,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且紧急万分,丝毫不敢有半分拖延。他迅速集结起一队精锐的亲兵,日夜兼程地向着边城疾驰而去。
经过数日奔波,李牧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他顾不上片刻歇息,便立刻投身于繁忙紧张的边防事务当中。
他身着有些破旧的战袍,穿梭于各个军营之间。每到一处,他都会亲自监督士兵们的日常训练情况,并对那些稍有懈怠者严加斥责。
他用自己言行举止激励着士兵们坚守岗位,尽忠报国。
除了关注士兵们的训练状况外,李牧对于边境防线的巩固也同样重视有加。他仔细地巡查着城墙,一旦发现有任何破损之处,便立刻下令组织展开修缮加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