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唐家权和老村长张权贵蹲在一旁,默默地抽着旱烟。过了一会儿,爷爷唐家权缓缓地开口道:“这养鸡场可不是那么容易搞起来的哟!要是一下子喂养过多的鸡,那可就得担心会染上鸡瘟啦。”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磕了磕手中的烟杆。
站在旁边的高婶连忙附和道:“可不就是嘛!我家前年的时候,一下子就死掉了好几只鸡呢。这养鸡啊,二三十只还算好应付,一旦数量多起来,真怕会生病。”她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担忧之色。
这时,唐朝插话道:“其实这个问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时候咱们可以安排村里的人去县城里找找那些大型的养鸡场,向他们取取经,学学经验。我记得好像这些大养鸡场都会有一些专门预防鸡瘟的药物呢。实在不行可先少喂一点点!”
“可是我们在县城里也没有熟人呀,怎么去找人家学呢?”
唐朝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这个大家不用担心,找人的事情交给我就行啦。不过在此之前,你们还是要先挑选出合适的人员去学习才行。毕竟养鸡也好,像打面、打米这类活儿也罢,都是需要一定技术的,所以最好派些年轻力壮又头脑灵活的人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回来把咱们村的养鸡事业搞好。”说完,他拍了拍手,表示对这件事充满信心。
原本众人都觉得通电仅仅只有那些显而易见的好处罢了,但谁曾想,唐朝紧接着又开口补充道:“要是咱们这里真的通上电了啊,那到时候就能够购置一些诸如抽水机之类的设备啦。有了抽水机帮忙灌溉农田,粮食产量肯定会大幅提升!”
听到这话,老村长不禁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应和着说:“抽水机?嘿哟,这可真是个好物件儿!以前我在乡里看到过,那东西可厉害了!等到来年播种稻谷的时候,就能省去我们好多力气喽!”
然而,唐朝似乎还有更多新奇的想法没讲完。他兴致勃勃地继续说道:“而且啊,假如再去购买一台红薯粉碎机那就更好啦!这样一来,咱们收获的红薯就不用全部拿去喂猪咯,可以将它们加工成红薯粉拿出去售卖。要知道,红薯粉可是很值钱的玩意儿呢,可比单纯用来喂猪划算多啦!”
一直在一旁默默倾听的张海龙,此时忍不住插话问道:“啥?连平日里喂猪用的红薯居然也能变成钞票?那到底能卖出多少价钱来呀?”
原来,他家因为之前急于凑钱救张二狗,家里那头养得膘肥体壮的大肥猪早就被卖掉了。如此一来,今年他们家剩余下来的红薯数量简直多得惊人!
不仅是他们一家如此,村子里有很多户人家在这几日时,家中储存的红薯仍然数量可观呢!正因如此,这几天还有好几家人尚未宰杀年猪。
这时,唐朝接着开口道:“说起那个红薯粉碎机,听它不但能将红薯轻松粉碎,而且据说其出口的大小还是能够随意调节的哟!这样一来,除了红薯之外,像平日里常见的大豆啦、玉米啦等等农作物,也都能用它来进行粉碎处理呢!”
听到这里,一直站在一旁静静聆听着的唐妈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好奇地问道:“把这些东西粉碎到底是要干什么用呀?”
唐朝见状,忍不住白了自家老妈一眼,没好气儿地回答说:“这还用问嘛!当然是用来制作猪饲料啦!您难道不知道市面上售卖的那些猪饲料都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啥,那卖得死贵死贵的猪饲料就玉米大豆做的?”这个时代农村还真没啥人舍得买猪饲料给自家猪吃,虽然大家都知道吃了猪饲料,猪可多长几斤!但大家大多都是小猪崽时买一点点!
“那当然!不过我记得里面可不单单只有这些,还添加了一些其他东西,比如说那些榨完油之后就没啥用处的油菜饼和花生饼等等。”唐朝兴致勃勃地继续介绍道。
听到这话,一旁的张村长眼睛猛地一亮,仿佛看到了无尽的商机,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哎呀呀,如果咱们能再开一家专门的榨油厂,那这前景可真是不可限量啊!到时候不仅可以自己生产这些食用油,还能把剩下的油菜饼和花生饼加工成饲料或者有机肥料啥的,这简直就是一举多得嘛!”说完,他满脸期待地看向唐朝,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唐朝微笑着点了点头,十分赞赏地对着张村长竖起了大拇指,并夸赞道:“张叔您这想法真不错!不愧是咱村里的当家人,头脑就是灵活!要是按照您说的这么干,咱们村肯定能够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只见张村长眉头紧皱,伸出他那粗糙且布满老茧的手指,一个一个地掰着数起来,嘴里念念有词。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脸上满是愁苦之色,哀叹道:“哎呀呀,这么多东西,这得花多少钱啊!光是通电要用的电线杆子和电源线就得一大笔开销呢,还有打米机、打面机、红薯粉碎机、抽水机、榨油机……对了,再加上养鸡厂的建设费用等等,这可真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听到这里,原本兴高采烈的众人瞬间像被霜打过的茄子一般,一个个都耷拉下脑袋,苦着脸不说话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没钱呐!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唐朝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对着眼前这几个愁眉苦脸的大人们说道:“我之前不是都说过了嘛,咱们可以先发动全村人一起集资呀,如果到时候钱还是不够的话,那就去银行贷款嘛!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难题的!”
这时大姐突然插话道:“老三,为啥你知道这么多?”说到这儿全屋的人全都看向了这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孩儿
唐朝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撒谎道:“县图书馆啊,之前李姐带我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