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怎么实行?”
对易凡的提议,封英广显然很有兴趣,急切的问道。
“首先,要在律法上建立制度,形成有效的依据,严格的约束讼师。比如制定大周讼师律法。在衙堂辩论的时候,不是颠倒黑白,搬论是非,而是依律法,依照证据和口供,为诉状人或者被诉状人进行辩论,然后县令或者州牧,依据律法裁定。”
“其次,讼师有监管的衙门。这种衙门,可以由州县一级的御史和刑部共同进行管理,按照一定的年限进行考核,比如三年五年。考核通过,继续担任讼师,考核不成功,剥夺讼师的资格。”
“然后,就是人才的选拔。已经考取秀才,而没有希望考取举人的,可以优先将这些人往这方面发展,三司可以共同出具律法方面的考题,考试可分为笔试和面试。熟读熟记律法还不行,毕竟讼师是当堂辩论,还得有一定的口才。只有通过笔试和面试,才能成为正式的讼师,由三司统一发放证书,得到朝廷的承认。”
“而且国家可以通过扶持民间办理讼师商会,有资格的讼师可以加入其中。朝廷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助,又可以通过打官司获得一定的酬劳。”
“同样,为了避免讼师被商会控制,可以办理朝廷专属的讼师商会,这种商会,不以盈利为目的,由朝廷发放俸禄,专门替共苦人和即将或得死刑的嫌犯进行辩护。可由由举人或者更高一级的贡士考取。而秀才一级的讼师,要想进入朝廷专属的讼师商会,还需要再进行考取!”
“也就是说,对讼师可划分等级,贡士以上考取的为一级讼师,举人考取的为二级讼师,秀才考取的则是三级讼师。若想更进一级,就要通过三司举办的考试,才能提升等级。”
“在朝廷专属的讼师商会中,担任讼师的人,不允许在民间讼师中任职。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易凡的一席话,让易靖和封英广等人,陷入到沉思之中。大周有民间讼师,虽不为官员所喜,可由朝廷出面,鼓励其发展,可以进一步的遏制糊涂老爷断糊涂官司情况,给大周的百姓,至上律法诉讼上的一点清明。
“当然,一下子在大周全面开展,无论是国库还是人才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在一州或者一道进行实行,同时做好宣传,让百姓知道讼师和律法的重要,让官员排斥讼师制度的实行更加的小一些。”
封英广和杨荣听了易凡的话,一直沉思,没有任何的语言。易靖坐在堂上,眼睛忽明忽暗,不知道在想什么。
“不知小易大人还有什么补充?”
大理寺杨荣问道。他知道因为易靖的原因,易凡还是有所保留。
“已经到这个份上了,你就全盘托出吧!”
易靖同样明白,易凡是顾忌自己,这才给他放话,让他大胆的说。
“是,父亲大人!”
易凡放下端起的茶杯,接着说道。
“其实,我感觉,最应该取消的是,民告官如子杀父,先坐笞(chi)五十,虽胜亦判徒二千里。朝廷的官员是百姓的父母官吗?我并不认为如此,官员无不是从百姓中来,做的上官,亦便成百姓的父母了?我看并非如此,从百姓中来,亦要服务于百姓。民间有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做官若是为升官发财,还不如去做生意。做了官,成为父母,凌驾于百姓至上,相当于和百姓离心离德,官员很大程度上代表的皇上管理和服务百姓。常言,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都凌驾于百姓之上,又何为民为重呢?”
“陛下常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大周的官员,亦是如此,承载他们的是百姓,而百姓才是我们官员的衣食父母。与衣食父母离心离德,不是背叛百姓吗?所以,小子认为,民告官,并非子杀父。而作为我大周的官员,若是举止得当,无偏私,无贪腐,为百姓解忧,为民办事,为民做主,又何惧民告官?既然是个好官,就不怕民告官,又何必有民告官如子杀父,先坐笞五十,虽胜亦判徒二千里这条律法的存在呢”
“好,说的好!”
慕浩轩拍着手叫好,易凡最后的话,让他很有感触,他虽流连勾栏画舫,可见识过人间疾苦,虽为王爷世子,可也能感受到百姓生活在当下的不易。
“不知易大人意下如何?”
封英广听了易凡的话,同样心中有触动,做了官,就脱离了百姓,又何谈为官呢,做官就该为民,为陛下,为大周。他是个实干的人,他已然下定决心,要进行改革,将易凡的提议,呈奏陛下,进行试点试行,为大周进行革新。
何况眼下,董莱宜之流的党羽,已清除的差不多,现在正是大有所为的时候。
“犬子的话,虽然有些悖逆,也有些狂妄,可其中的提议,不乏是好的,只不过其中牵扯太多,是否试行,还须陛下首肯才是。”
易靖抚着胡须说道,目光扫过易凡,眼神中满是骄傲。
“不若这样,按照小易大人的提议,我等各自呈上奏折,各抒己见。提议是小易大染提出的,功不可没。谁同意,可以写上同意的理由,呈于陛下,反之亦然,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封英广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易凡提出的提议是好的,为了大周百姓诉讼清明,可其中不乏有人反对,不若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让陛下定夺,才更为公正,况且,若陛下不支持,即使再好的提议,不能制定成朝廷的政策和法令,都是空谈。
“如此甚好!”
易靖见大家都赞同,跟着说道:“既然大家认可,我等各上一道折子,言明其中利害关系,陛下若是叫大家讨论,再好不过,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为陛下,为大周建言献策。”
封英广的建议,大家自然认可。易凡虽有提议,可即便在坐的人,都有不同的意见,易靖和封英广并未逼迫大家赞同或者反对,而是让大家向陛下呈奏观点,这让他们为自己发声,同样得到了尊重。
“易凡,你同样写个奏折吧,你虽为武官,可对朝廷有所建言,毕竟是你提出的提议,我想陛下也会斟酌考虑的!”
易靖对易凡说道。他自然有自己的考虑,观点是一份提出的,何况是试行,若取得成果,易凡当属首功。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提笔定乾坤,即便陛下知道易凡的才干,钟情于他,可若要是能展现出来,易凡与慕雪凝在一起,受到的阻力,将会小的很多。而且,即使陛下同意,制定成政策,还是实行,倘若失败,还有自己兜底,也不至于降罪于易凡。
“是,父亲大人!”
易凡知晓自己老爹的意思,虽有些许的不愿,还是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