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钦牵着三藏的白马,走到半途,听见呼呼风响,便去与老虎斗了有一个时辰。
这才将老虎杀死,提着耳朵拖来。
刘伯钦提着老虎,牵着白马,到了门首,将死虎掷下,叫:
“小的们何在?”
只见走出三四个家僮,都是怪形恶相之类,上前拖拖拉拉,把只虎扛将进去。
伯钦吩咐:
“赶早剥了皮,安排将来待客。”
坐定茶罢,刘伯钦之母与刘伯钦之妻对三藏进礼。
明日是刘伯钦之父周忌,刘伯钦之母请三藏明日为其父念经。
三藏为其念完经后,刘伯钦其父便托梦给与合宅长幼道:
“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
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
你们可好生谢送长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
我去也。”
那合家儿梦醒,又早太阳东上,齐齐谢过三藏。
三藏提出要走。
于是刘伯钦一家急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叫伯钦远送。
刘伯钦领了母命,又唤两三个家僮,各带捕猎的器械,同上大路。
刘伯钦将三藏送到两界山,拜别之际,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道:
“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
三藏面露疑惑。
众家僮道:
“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
太保道:“是他,是他!”
三藏问:
“是什么老猿?”
太保解释了孙悟空的来历。
三藏则心中盘算着,莫非是如来之前镇压的齐天大圣?
于是一同下山去看。
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
“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
来得好,来得好!
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三藏看去,倒是干干净净一猴妖模样。
孙悟空问道:
“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
三藏答是。
孙悟空道:
“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被佛祖压于此处。
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
我答应她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功成之后,你我互不干涉。”
三藏心想,反天的猴子,反灵山的金蝉,倒是一个好组合。
而且这齐天大圣也有着金仙修为,实力非凡,一路上也是个助力。
三藏应是。
孙悟空便叫三藏揭了山上的压帖,放他出去。
三藏闻言,几步间便上了五行山。
惊得太保道:
“法师原来有此好身手!”
孙悟空也微微诧异,还以为是个凡人和尚,居然有着上仙修为?
三藏见了压帖,直接将其揭下。
忽有一阵香风,要将帖子吹走。
没想到三藏直接一把抓住,带有法力的香风立马溃散开来。
三藏死死盯着上方的白云。
一揭谛从云中显出身形来,讪讪笑道:
“吾乃监押大圣者。
今日他的难满,吾等回见如来,需要缴此封皮去也。
还请行个方便。”
三藏无言,松了手,任凭帖子掉下被揭谛卷走。
三藏下了五行山,对孙悟空道:
“揭了压帖矣,你出来么。”
孙悟空笑道:
“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们。”
三藏摇摇头:
“不需要,贫僧小有修为,不惧落石。
太保后退些去,以免误伤。”
孙悟空点头:
“是极,是极。”
等到太保走远,孙悟空这才从五行山蹦了出来。
顿时山崩地裂,落石滚滚。
但无一物能近三藏之身。
孙悟空出来,道了名字,取了个行者之名。
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
忽然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行者将其打死,剥了虎皮做衣物。
孙悟空不会做衣物。
三藏则是好心,以法力为针线为其缝好虎皮裙,送他一件白布短小直裰。
悟空唱个喏道:
“承赐,承赐!”
天色已晚,两人走到一庄院前下了马。
行者撇了行李,走上前,叫声:
“开门,开门!”
那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唿喇的开了门,看见行者这般恶相,腰系着一块虎皮,好似个雷公模样,唬得脚软身麻,口出谵语道:
“鬼来了,鬼来了!”
三藏近前搀住叫道:
“老施主,休怕。
他是我的徒弟,不是鬼怪。”
老者抬头,见了三藏的面貌清奇,方然立定,问道:
“你是那寺里来的和尚,带这恶人上我门来?”
三藏道:
“贫僧是唐朝来的,往西天拜佛求经,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
万望方便一二。”
老者道:
“你虽是个唐人,那个恶的却非唐人。”
悟空笑道:
“你不记得我了么?”
那老者道:
“你在哪里见我?”
悟空道:
“你小时不曾在我面前扒柴?
不曾在我脸上挑菜?”
老者道:
“这厮胡说!
你在哪里住?
我在那里住?
我来你面前扒柴挑菜!”
悟空道:
“我本是这两界山石匣中的大圣。
你再认认看。”
老者方才省悟道:
“你倒有些象他,但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悟空对那老者细说了一遍缘由。
老者却才下拜,将唐僧请到里面,即唤老妻与儿女都来相见,具言前事,个个欣喜。
孙悟空忽得想到了那十几个陪伴了自己的人。
看了看天上。
却是没了好心情。
纵使知道那些人都是昴日变来陪自己的。
但是,心中已经把他们当做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灌注了不一样的感情。
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人生,在孙悟空漫长的生命中留下了几段桃香水冽的回忆。
老者又命看茶,茶罢,问悟空道:
“大圣啊,你也有年纪了?”
悟空道:
“你今年几岁了?”
老者道:
“我痴长一百三十岁了。”
行者道:
“还是我重子重孙哩!
我不记得生身的年纪是几时。
但只在这山脚下,已五百余年了。”
老者道:
“是有,是有。
我曾记得祖公公说,此山乃从天降下,就压了一个神猴。
只到如今,你才脱体。
只是多年未见,我也父母故去,儿女已长,垂垂老矣。
你瘦了些,腰间又苫了一块大虎皮,没能认出来。”
行者道:
“左右打搅你家。
我有五百多年不洗澡了,你可去烧些汤来,与我师徒们洗浴洗浴,一发临行谢你。”
那老儿即令烧汤拿盆,掌上灯火。
次日一早,悟空便与三藏离去。
师徒们正走多时,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咤一声道:
“那和尚,那里走!
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
孙悟空走上前来,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
“列位有什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
那人道:
“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
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东西,放你过去。
若道半个不字,教你碎尸粉骨!”
孙悟空抽棒便要打。
这棒子幌一幌,便将旁边擦着的的树木给拦腰打断了。
众山匪见了,战战兢兢,吓得拔腿就跑,直呼妖怪。
孙悟空向前就要追上去杀了。
唐三藏止道:
“悟空且慢!
他几个是剪径的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
孙悟空见匪徒要跑了,望着手心吹了一口气,变出一根绳子来。
叫一声“去”。
绳子一直延长,没有止境,像条游龙一般蜿蜒前行,将四散逃走的山匪一个个绑了。
这才止了,绳子一缩,山匪们被带了过来捆作一团。
见了唐三藏,哭喊道:
“长老救命。”
孙悟空也望向唐三藏:
“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
那你说要如何处置?”
孙悟空闻言,似乎也是这个道理,人间事人间管,应该拿到官司里去。
可是,这伙匪徒在这里劫财害命,死去的人又有人来管吗?
今日撞到俺老孙身上,俺老孙就是要管上一管。
若是这师父不让,嘿嘿,俺老孙偷偷回来再打。
只不过,是非不分的和尚,可当不上俺老孙的师父,不认,不认!
只是这神神秘秘、鬼鬼祟祟的行事,倒是像昴日了。
孙悟空心中有了目标,又经历了这么多事,不会一味地直取强求了。
唐三藏看着哭喊着求饶的匪徒。
一脸慈悲道:
“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山匪笑道:
“还是长老明理,大慈悲,大仁善。
我等一定改过自新。”
孙悟空心中叹息起来,也是,就算有着上仙修为,不也还是那些秃驴吗?
只不过灵山的面善心恶,和天庭别无二样。
人间的则是要听灵山的,大多数学了个假慈悲、真虚伪,不过是收集香火的工具罢了。
唐三藏和善地笑道:
“你我西天路远,也没空拿去打官司。
又恐他继续为恶,留他一条性命,将手脚打断,吊在树上,听天由命罢!
他若是善,自有福报。”
山匪闻言,瞪大了眼珠子,就要再叫。
唐三藏已经运用佛力将其嘴巴封住。
“阿弥陀佛,不能扰了山间生灵清净。”
孙悟空见鬼一样看着唐三藏。
这师父,前半截是灵山学的,说的叫一个慈悲。
后半截,怕不是阴司阎王听了都要来向他学习?
“悟空,莫要磨蹭。
为师看不得疾苦、听不得疾苦,就先走了。
你切勿发了烂好心,害了后来人。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