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人工智能只属于工具智能,这个智能是一个形容词,并不是说现存的AI真的有智能,我们都知道,智能如果脱离了生命就不能称其为智能,在我看来生命对于智慧是必要的,所以人工智能应当是有生命的……”
本以为是来谈合作的,没想到却听到大师在这儿侃侃谈理论。记得江伦好像不是科班出身,他这么执着着于“创新”和“想象力”是不是受到了潜意识的影响呢?
老实说,和江伦谈话还是很受用的,他很多的理论都令人眼前一亮,比如刚刚提到的人工智能应该有生命,可这和工业软件有什么关系?我现在需要一套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啊。
全球有九大平台,国内大模型的开发犹如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但在实操中,李墨曜始终没有找到最顺手的,这个顺手也是从实践中反馈回来的。对Smw的升级他并不希望与同类企业一样走老路,而要实现全新的跨越式的发展,为此他只能依赖于ASS的妙妙。
可江伦给出的答案却让他有些气馁。
“现存的大模型虽然能解决99.9%的问题,可仍然留下了0.01%的瑕疵,而而这0.01%恰恰是人不会去做的。AI大模型听起来高大上,实际能影响的行业并不多,尤其是人口密集型行业,这比如服务业……”
说着,江伦的目光落在李墨曜的脸上,好像是要从他的表情变化来分析他的反应。
李墨曜发现和江伦相处的时候千万不能以普通人的标准去判断,否则你会以为他在研究你。实际上,通过近两个小时的谈话,李墨曜发现江伦其实是一个很尊重对方意见的人,这种人会慎重考虑你的意见并加以分析,但如果你侃侃而谈给他过于驳杂的信息就会让他的分析能力变得混乱,这不是江伦能力的问题,而是人脑分析问题的容量有限。
如果把人脑比做计算机的话,那大脑就是一个储量巨大,但缓存不足的破烂货,尤其是在瞬间思考的时候,应激反应往往左右着一切。这不禁让李墨曜想起LIAIR的脑芯片开发项目,如果说夏常能以五年时间解决脑机接口的问题,那么只能说他真的是个天才——才用了五年而已。
摸通了江伦的思维模式后,李墨曜的话尽量简短,而且不掺杂无用信息,即使提问也是深思熟虑过的,虽然有些累脑子,但是效率很高。
“服务业……”
这句看似无心的话却一下子点中了李墨曜,自己可不就是服务业嘛,难道挂着高科技的名头就不是服务业啦?这种服务业本来就是因人而异,所谓垂直、统一的大模型无论再尽善尽美,只要有0.01%的瑕疵就会造成巨大的麻烦,所以想要靠AI一劳永逸?这岂不是痴人说梦?
江伦看着陷入沉沉思考的李墨曜,以为他没听懂,又补充道:“现存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会说谎,如果你不够专业就被它的谎话给骗过了,用在艺术创作上问题还不大,可如果应用于工业领域,那就要有人出现负责了,也不是不可能,只是……”
“只是什么?”
这个转折似乎让李墨曜抓住了重点。
“只是现在做不到,无论是生命未来研究所(FLI)还是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提出类似人工智能生命计划的组织和个人并不少,但Agent,也就是智能体技术只能说有一定程度上独立决策和行动能力,距离真正智能的标准还太远。”
刚刚亮起的希望又瞬间熄灭,李墨曜怏怏地问:“那妙妙呢?”
江伦似乎很乐意提起这个话题,眼前一亮说:“妙妙是独一无二的。”
“我听说贵公司在这个项目上一直持续的投入,能冒昧的问一句到什么程度了吗?”
江伦皱起眉,有些犹豫,最终还是说道:“还很弱小,如果把它比做人体的话,那现在仅仅是孕期三个月大小。”
三个月?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初具人形,并且拥有了一定的运动能力。
这也很了不起了吧,可距离自己的要求……
江伦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妙妙明显还无法工作,但在我们的后续研究中有一项技术可以给你们提供帮助。”
李墨曜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样,他有点儿想吐槽,这个江总能不能把话一气儿说完啊?而且说话好像喜欢绕大圈子,兜兜转转的才落回到正题上。
“什么技术?”
这次得到了保证的李墨曜终于确定,两家公司的谈判真正开始了。
ASS的会议室比李墨曜想象的还要科幻,VR已经不算什么了,正中央居然还用上了全息投影,就像科幻电影里一样,凭空就可以出现人形。不过江伦并没有炫耀式的显摆自家的装备,而是平平常常地用了普通屏。
“我们在妙妙的研发过程中……呃……说研发可能有点儿不准备,其实就是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它的正反两面……最初它是个体状态,随后产生了细胞一般的分裂,这令我们非常疑惑,因为在早期人工智能的开发中,尤其是在智能体技术的开发中从未遇见过类似现象,人工智能的学习的方法以虚拟现实和实地采集为主,像妙妙这样自我产生驱动力的现象还非常少见,当然也不是没有……”
面对江伦的的滔滔不绝,李墨曜只觉得耳朵“嗡嗡”的,他又开始绕圈子了,直接说重点不就行了吗?
可惜江伦的思维就是这样,交待一件事的时候必须把前因后果都说清楚才行。
怪不得江伦这个人的名气很大,但却没有什么人提起他,连采访也少的可怜,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个可以令人愉快相处的对象。
好在李墨曜这次态度足够端正,也有足够的耐心,另外他也是个优秀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快,在听完了近半个小时近乎演讲式的交流后,江伦终于进入了正题。
“虽然妙妙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体,但事实上它的另一面仍然存在,我们把另一面提取出来,并且投放到大数据里进行喂养,它的成长方向和本体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更接近于现在流行的大模型,本来我是打算把它投放到市场的,但考虑到还不成熟,害怕遇到问题,所以才……”
李墨曜很想拍自己的脸,他终于知道柯总为什么会急吼吼地喊着要造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