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在去私塾的路上,林向安就跟林秋兰提到了弟弟妹妹名字的事情。
过两天就是弟弟妹妹百天了,他俩只有小名,还没有起大名。
弟弟小名叫平平,妹妹的小名叫莉莉。
希望两个小家伙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长大,无病无灾。
昨天夜里起来的想法,这会正好和林秋兰提议一下,即便母亲同意了,还有林老太那一关呢,得分开一个个做思想工作。
“娘,弟弟妹妹快百天了,他们的名字想好了吗?”
“我和你爹商量着,你读书了有文化,想着让你给他俩起个好听些的名字。”
两口子商量过名字的事,一致同意让林向安取。
孩子小,有小名,大名没那么着急。
怕林向安对取名字有压力,便笑着说,“你也别想太多,大名不着急,等大些了再取名字也无妨。”
“娘,我想和你商量个事,能不能让弟弟跟爹姓?”
原本还笑着往前走的林秋兰,听到儿子的话,愣了一下,脚步停了下来。
转过身来看着林向安,微蹙眉,问道。
“这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你爹让你来说的?”
知道林秋兰想多了,林向安赶紧解释,“娘,是我自己想的,和爹没有关系。”
“林家本来是从外地来的,三个姨妈都嫁出去了,就咱们这一支。我想着人丁太少了,家里生意好起来,难免被人眼馋,就想着若是有爹的族亲帮衬,能更稳妥些。”
他爹入赘,并不是条件差,而是他看上了林秋兰,又加上自己兄弟多,这才自愿入赘的。
而且林家原先豆腐摊生意能渐渐好起来,可以说大部分都是他爹的功劳。
这点他娘本身非常清楚。
于是林向安继续解释道,“弟弟若是跟着爹姓,那么王家宗亲便不会排斥爹,未来我一定会让王家敲锣打鼓的把爹重新请回族谱里。娘,林家由我来单开一页族谱,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看着林向安坚定的眼神,林秋兰无法把他的话当玩笑,这孩子说的是认真的。
她虽然对儿子读书考科举,抱有期望,也只是稍微奢望一下,但这孩子的坚定的神情,仿佛在告诉她,自己一定会做到!
林家生意做好,为什么一定需要王家宗亲?
林秋兰还是想不通,这事和小儿子姓什么有关系吗?
“你弟弟姓林,难道影响家里的生意吗?”
不能怪他娘想的简单,毕竟家里一直做着小生意,也就和旁边人有个竞争关系。
生意做大,一旦影响别人利益,那就不只是面上的竞争,更重要是背后的博弈争斗。
吴家的威胁,提醒他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娘,我想让林家的豆腐卖到镇上各个角落,甚至以后卖到县城去,让林家在这里不被人随意欺负。”
这话一下子把林秋兰镇住了,她也就想着生意好,但没想儿子竟然是这个目标。
有些事是解释不清楚的,便把吴家的事直接告诉了她。
“娘,那天要不是被山匪绑走,儿子就要被吴家绑走了。”
“什么?怎么会和吴家扯上关系?”
林秋兰突然想起了和吴家的交集,惊愕地问道,“难道就因为方子没卖给吴家?”
“是的,都是因为方子引起的。”
“娘,这背后关系错综复杂,我还要去上学,就不和您详细解释了,我不是随便提出弟弟跟爹姓的。”
“知道了,孩子名字还不急,让娘考虑一下,这事先别和你爹提!”
林向安点点头,也不再多说,本来也没想一下子就同意,大不了慢慢磨。
之后路上,母子俩没再说话。
刚进私塾,迎面就碰到了吴卓,他一反常态,跑过来和他打招呼。
“林向安,早啊!你现在是走路来上学吗?怎么不和赵泽一起?”
咱俩是聊这种话的交情吗?
你家要绑架我,你难道不知情?
林向安心里冷哼了一声,和过去一样,朝他淡淡点头,看不出其他多余的情绪。
“早啊!”
“我和他又不是一家的,分开上学不是很正常吗?”
说完就懒得再搭理他,林向安就往屋里走去。
吴卓不会无缘无故上前来打招呼,估计是背后的人想来试探他,是否知道实情。
现在还不能翻脸,他得装不知道,对待吴卓要和以前一样,不冷不热。
谁知道那吴老爷子会不会再暗下毒手?
赵康平说警告吴家了,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见林向安并没有对他有太多反应,吴卓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爹让他探探林向安的口风。
他知道林向安小,李夫子讲课,他学的很快,很受李夫子看中。
若是他知晓这事记仇,以后考上了秀才,搞不好会报复吴家。
虽然吴家不怕一个小小的秀才,但没必要让敌人壮大。
再观察看看,若是没太大变化,再回复他爹。
赵泽见到林向安来了,便高兴地说道,“我爹让你吃完晚饭后来我家。”
看看对方的效率,昨天刚约定好,今天就要开始了,不过林向安还是有些期待的。
“知道了。”
见传达了爹的话,赵泽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向安,你为啥不和我一起上下学啊?”
总不能说他娘不让吧!
林向安笑着扯谎,“我就是想走路锻炼身体,我娘就陪着我一起。”
“那我和你一起吧!”
......
最终拦住了赵泽,他已经让林秋兰烦心了,不能再让赵泽来上眼药了!
至少过段时间,他娘完全放下心结再说。
上午上课时,李夫子抽查背诵《孝经》的内容,结果杨辉没有背出来,这让林向安感到特别奇怪。
林向安自认为自己挺努力的,但杨辉那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很少和人闲聊,平日里聚过来,也是学习上的事相互探讨。
反正你看到他,基本上书不离手,眼不离书。
这样小年纪,能克制努力学习的人,在毅力上,林向安还是蛮佩服的。
于是吃完午饭,回来讲堂,让赵泽、冯辰他们几个人玩着,他就跑到杨辉这边,坐在杨辉前桌的凳子上。
林向安虽然年纪小,但实际年纪大,他平常都比较照顾这群同窗好友的情绪。
并不是说出于什么目的,而是习惯。
以前在部队被年长的人多照顾,后来大学里,他明明比其他人大,但同学们也很照顾他,对他很友善。
失去父母的孩子,本来就比别人早懂事。
于是被这些人影响,他也时常会照顾身边人。
但吴卓不在这个范畴里,他不喜欢别有用心,以及被算计。
见杨辉情绪有些低沉,便关心地问道:“你今天怎么了?感觉有些心神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