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知青点,看孙知青和文知青回来了。
“孙知青,文知青,去镇里感觉怎么样。”
“还行,要不是想去熟悉,熟悉街道,我都不想去。”孙州凯很无奈的说。
“就是,找了好久才找到配钥匙的。要不是买报纸和寄信,还买几个搪瓷盆,我们俩都可以不用去的。早上去的也不算晚,看那些婶婶,嫂子们坐了一大半位置,我们是来回走路的。”文清北想着那些大婶的眼神,咦,要吃人。
“幸好昨天问了杨知青,他是这样建议的,主要是怕我们脸皮薄,有些大婶要翻背篓。”
萧永安也觉得不明白的先问问。“他们比我们来的早,也可以多问问,问一下比那什么吃一堑长一智的好。”
“那你们休息一会,我们去搅浆糊,你们贴报纸,我们去煮饭。下午多捡些柴,上工头几天我们肯定没时间捡柴。”
“好的,赵知青!”
宁舒怡和周韵雪在洗野菜,萧永安凑近来看:“你们今天可以啊,挖了这么多野菜,但吃不完啊!”
“对啊,忘记主要的了。萧知青你去张木匠张爷爷家换一个房各两个晒野菜的,笸箩或簸箩,簸箕,实在说不清楚就说晒野菜或草药用的。”
“宁知青这几个有什么区别吗?”
“呃,你看到就知道有什么区别了,我这样说是有的地方叫名字相同,物品不同,有的是物品相同名字不同。”
萧永安觉得自己听明白了,又没有听明白。
“好吧,我跑着去。”
文清北手拿报纸和高粱洗锅刷出来就看到萧永安一溜烟就跑了。
“萧永安跑那么快,腿按了风火轮了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文知青,他按没按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你都长白胡子白眉毛了。”
文清北不相信,在水里一照,和还真的是。
“呃,这造型可真别致。”
说完继续进下一个房间自己的糊墙大业。
做饭洗菜三人组,周韵雪觉得盆小影响她发挥。
“小怡,菲菲,这盆太小了,我们再做一个大木盆吧!”
宁舒怡看背篓里那么多菜,这盆下了洗着费劲。
“可以,等张爷爷送置物架过来我们说一下。”
有点小洁癖的赵菲菲“其实我很庆幸和你们一起下乡,这里还可以自己住。我就怕人多住在一起,有的人不自觉,用别人的盆洗脸洗脚,有的人洗菜也是那个盆。”
“咦,菲菲你别说了。我们统一一下行不,洗菜的都用大小木盆,自己洗脸洗脚和洗衣服裤子都用搪瓷盆。这样也不会拿错,自己也不会把自己给恶心了。”
孙知青和文知青也走出房间说:“我们赞同,之前我们搪瓷盆不够,洗脚用了,洗脸借的杨知青和大周知青的。”
“你们说什么?统一什么?”萧永安进知青院听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萧知青你换回来了?我们在说统一洗菜的盆子,再做两三个大木盆和之前我们买的木盆专门洗菜。”
“哦,这可以,干净!”
“菲菲水开了没有。”
“小雪,水开了,野菜拿过来。”
“宁知青你端过去,我和小周知青冲洗这簸箕!
张爷爷说叫法不一样,可东西一样。我自己觉得我们怎么顺口怎么来。”
宁舒怡看锅里的野菜突然想到在兰越国,族里奶奶是加了点盐和油,那个菜出来颜色好看,翠绿翠绿的。
想到就做到,加盐和一点植物油,时间一到捞出来,颜色就是好看。
“小怡儿,你太聪明了,这样看着好好看,再配点干红辣椒和大蒜,看着都想吃。”
“菲菲,你离锅远点,我怕你口水吞不快,滴到锅里了。”
“小怡儿,我让你乱说,看我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不乱说了,我们先把菜晒了,好炒菜啊,要下工了。”
“哼,放过你!”
“菲菲,中午辛苦你煮饭,炒菜,我现在去把你们的帘子锁上边。”
“宁知青,小周知青怕是你们房间蚊帐要取下来,不好糊墙。”
“啊,哦,这一兴奋就忘记还有糊墙这事”宁舒怡觉得自己在兰越国的记性带过来了,好怀念泽哥儿和铭哥儿,他们在就好了。
不想了还是关心别的吧!
“孙知青,你们买到铁丝了吗?”
”哦,买到了,在供销社买了点又怕不够在废品站找了一点。宁知青你现在要吗?”
“不是我要,是菲菲和你们三个的房间要。一会饭后你们就知道了。”
宁舒怡坐在菲菲院里,穿针引线,沉浸在布料上。
小雪戳了戳菲菲的腰。“菲菲,我家小怡儿现在看着是不是像一幅画,时光美好的感觉”
“像,很像,可惜没有相机拍下来。”
赵菲菲说完又小声说:“小雪你的火要灭了,咱们中午还吃饭呢?”
“嘿嘿嘿,看入迷了,马上就燃起来,按你的要求燃起来。”
杨一,周景岩,进来就看阳光下一个梳着麻花辫,头上戴了一朵不知名的小花,小女孩那白色小手,快速的在布上来回拉扯,可让人觉得宁静又美好。
萧永安三人又糊好一个房间的墙出来也被这一幕吸引,感觉像小说里写的古代小姐做针线的样子,这一刻感觉宁舒怡就是那古代小姐。
宁舒怡弄完文清北的窗帘,活动头和手时,看大家在发呆。
“你们怎么了,墙那边有什么好看的还是我错过了的。”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有,墙那边没有什么,就是他们统一发呆。”
杨一摸了摸耳朵,看了看三个女知青的头。
“你们仨今天这头花很别致,好像真的花。”
“你眼睛可以哟,这就是真花,婶子给我们带上的,说我们花一样的年纪,应该多戴点好看的花。”周韵雪洋洋得意的说。
赵菲菲端菜从厨房出来。“好了,别炫耀,洗手吃饭吧,中午他们上工的还能休息一会。”
在后院起洗澡间的队员们在她们煮饭时就回家了,路过看几人在分工合作,糊墙的糊墙,洗野菜的洗野菜,煮饭的煮饭和谐的很。
“涛哥,这几个知青不错啊,才来一两天都知道趁野菜季节和不忙时挖野菜,还知道晒野菜。”
“肯定是韩嫂子她们几个嫂子给这些知青说了的。”
“可涛哥,有人指点,也要她们听得进去。”
“就是,你看他们借人家灶台,还知道还柴火,知道帮忙做饭。”
朱涛也觉得这几个娃不闹事。“只要不惹事,后面上工或上山让你们家媳妇和老娘多帮看着点。听话的娃大家都喜欢,就算看在我们这两天帮忙,人家又是糖水,又是绿豆汤的。”
“那行,只要不像前院那几个,平时照看着点也不是不可以。”
朱涛想到这批知青那容貌,不说数一数二, 那也是在好看一列的。“你们回家管束好自家孩子,男女都别去人家面前晃,不是咱们娃不好,是人家说不准说走就走了。别以为嫁个知青以后就是城里户口,那是想上就上的?”
“涛哥,咱们都明白,平时都叮嘱着呢?”
朱涛也只是提醒一下,至于后面会怎么样也都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