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后方二十里外有一队车马正在快速朝我们赶来,看那些人的衣着打扮,应该都有些武艺傍身。”
返回东城的路上,赵云匆匆赶来,将他的发现告诉秦炎。
“无妨,大家赶了一天的路,暂时休息一下,那些人不要主动招惹就好。”
秦炎见马车中的大小桥两女都有些疲态,便让随行的护卫也都停下,休整片刻。
很快,远处便有车马声传来。
听见清脆的铃铛声逐渐接近,那几名护卫全都神情紧张起来,全神贯注的盯着远处的道路。
“果然是他,锦甘宁!”
几人都是桥蕤麾下的护卫,锦帆贼甘宁的名头自然如雷贯耳。
那一身锦袍,两支修长的翎羽,清脆的铃铛声,不是甘宁又是谁。
赵云太史慈两人也注意到了这人的异样,顺着他们的目光,见到甘宁正策马而来,身后跟着百余人,中间护佑着一驾马车。
眼神交汇,甘宁一眼就看出对面那两人绝非寻常之辈,眼中藏着气势,隐而不发。
仔细看,又见两人都是相貌英武,虽然穿着常服,但身上久在军伍中历练出的气质,被他敏锐的捕捉。
“停!”
甘宁抬手,身后的车马立刻停下来,等待他下一步命令。
赵云等人见状,也都暗暗警惕起来。
场面一时间气氛紧张,有种剑拔弩张的窒息感。
秦炎刚才正在安抚大小桥两姐妹,如今才一出现,就被亲卫紧紧护在身后。
“发生了何事?”
秦炎看着不远处骑在马上的那名汉子,这打扮感觉甚是熟悉。
“主公,我等遇到了锦帆贼甘宁。”
甘宁?
秦炎心中惊讶,如今都知晓甘宁射杀了孙坚,孙策正在到处寻找他的踪迹。
黄祖为了不被孙策仇视,早就将甘宁驱逐出麾下,如今他正该四处躲藏才是,竟然会出现在寿春地界。
“敢问可是秦使君车驾?”
甘宁也察觉到了气氛有些不对劲,当即换了笑容,朝赵云和气询问。
“正是幽州使君,阁下可是有事?”
赵云见甘宁换了口吻,神色稍稍缓和,平静回复。
“在下甘宁甘兴霸,受庐江太守陆康所托,特来拜见使君。”
见赵云还在怀疑,甘宁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赵云,请他转交给秦炎。
陆康书写了两封书信,内容都是一样,只是收信人不同,一封是给袁绍,一封是给秦炎。
读了内容,秦炎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当即邀请甘宁坐下一叙。
“我等自寿春出发,连夜追赶使君,倒是辛苦了那两个孩子,一路颠簸了许久,如今累的昏睡过去了。”
提到陆逊与陆绩,甘宁也感到敬佩,这一路颠簸,便是他们这些大人都感觉困顿,那两人却是一句苦累都不曾说,心性十分坚韧。
“无碍,让他俩睡着便是。”
秦炎摆摆手,得知陆逊与陆绩至今不过是十多岁的孩子,也有些心疼。
“我接到消息,孙策起兵五万,正朝庐江行军,恐怕陆康太守这一次凶多吉少了。”
甘宁点头,对于陆康他还是颇为敬佩的,要不然也不会爽快答应他护送陆逊陆绩。
“倒是江夏黄祖让我十分不耻,且不说我本是奉了他的命令支援庐江,如今孙坚被我所杀,他为了不被牵连,居然扬言将我驱逐,当真以为那孙策是好相与的人,这份仇怨,必然有他一份!”
甘宁义愤填膺,发泄着黄祖的不满。
“兴霸将军今后如何打算,继续在这大江之上逍遥快活,做那锦帆贼?”
见他发泄的差不多,秦炎这才开口询问甘宁今后的打算。
“陆逊那般小儿都认定投往使君这里,我甘兴霸也不是有勇无谋之人,自然也想要在使君麾下建功立业,就怕使君忌惮我这孙家仇人的身份,不愿收留。”
甘宁有心效忠秦炎,又担心秦炎顾及与孙策的交情,不愿收留他。
“兴霸多虑了,我虽然与孙家关系不错,但也不会因此错失兴霸这般猛将,况且我助孙策换回孙坚的遗体,情理上有恩于孙策,便是孙策知晓将军投奔到我这里,也不会说些什么。”
“便是孙家因此事忌恨于我,只能说是我秦炎遇人不淑,交错了人。”
秦炎十分自信,断定孙策绝非忘恩负义之人。
“既如此,甘宁愿意投到明公麾下!”
甘宁见状,立刻跪下拜服,认秦炎为主。
等到第二日清早,陆逊与陆绩终于睡醒,得知秦炎就在外面,立刻整理衣着,一同去拜见。
“两位公子的事情,我已经知晓,定然不负陆康太守托付。”
见秦炎没有询问就同意收留他二人,两人都是十分惊喜,再三拜谢。
对陆逊,陆绩两人,秦炎也是充满期待。
想想他与荀彧郭嘉等人都是快到而立之年的人了,陆逊这些人还很年轻,可以当做未来第二代人才培养。
想到荀彧郭嘉等人都已经有了子嗣,他的继承人也该提上日程了。
“你二人就先跟随我,等到回到幽州,再给你们安排以后的生活。”
对于这两个聪慧的孩子,秦炎不介意从旁教导一下。
于是,众人再次启程,几日颠簸之后终于回到东城。
秦炎又带着大小桥两人拜访鲁老夫人,对她为自己做媒表示感谢。
鲁氏见到大小桥的容貌,也连连赞美,心中更加确定自己的做法没错,如此才会让鲁家在秦炎的心中地位更加重几分。
此时鲁肃也已经传回来消息,他已经说服董奉,不日就将启程北上。
经过众人一番商议,决定让太史慈、蒋钦、周泰,领五百士卒留下,等待鲁肃归来,护送鲁家子弟与董奉返回幽州。
已经离开幽州三四个月时间,秦炎也开始忧心河北局势发展,不再等待。
带领赵云、臧霸、孙观等人,护佑大小桥、陆逊、陆绩,返回幽州。
一路没有停留,很快到达青州地界。
陆逊忽然双眼通红闯进来,给秦炎带来了一则信息。
孙策大军赶到庐江郡,太守陆康不忍治下百姓遭受战火,书信给孙策,言一切都是他的责任,他愿意一人承担。
“吾一人之命,任君处置,勿伤治下百姓一人。”
孙策在周瑜的建议下最终接受。
而后陆康慷慨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