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校园的历史深处,五教,曾背负着一个令人胆寒又心酸的别称——烈士楼。这名字背后,是一道道生命消逝的沉重痕迹。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被压力逼至绝境的学生,在这栋楼里,以极端的方式,终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彼时,六教尚未落成,五教,除去那透着神秘气息的莫名塔,便是校园中最为瞩目的存在。它高耸入云,仿佛插入天际,可谁能想到,这看似庄严的建筑,却隐藏着无数的悲剧。那些离去的学子,无一不是院系中的精英,他们的 GpA 高得让人惊叹,然而,如影随形的竞争压力,恰似沉重的镣铐,紧紧锁住他们,令他们窒息。面对无法承受的重压,他们无奈地选择了逃避……每念及此,都不禁让人痛心疾首。到如今,这样的悲剧,已然发生了十五次……原本,这数字仅为十四,可最后那一场悲剧,又给这沉重的记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教的六楼,分布着十个教室。南面有四个偶数教室,从 602 延伸至 610;北面则是五个奇数教室,自 601 排列到 609。北面教室的窗口,恰好正对着四教的南面。若是坐在 601 到 609 这些教室里,对面教室的动静,便尽收眼底。若你有机会去那儿自习,便能亲身体会。但在此,我务必郑重提醒你,千万不要在半夜时分,踏入那 609 教室。
时间回溯到五年前,有一位学姐,因在期末时疏忽,忘记提交一篇思想课论文。所幸老师宽宏大量,给了她三天的宽限期。然而,期末复习的紧张氛围,让她不得不挑灯夜战。她选定了 609 教室,作为自己与时间赛跑的战场。
深夜两点,在寂静的教室里,学姐终于完成了论文。此时,整栋楼仿佛被黑暗吞噬,空无一人,只剩下她,在这空旷的空间里,独自坚守。她有些疲惫,索性熄灭了应急灯(那时,应急灯已相当普及,无需再为电池耗尽而担忧),趴在桌上,想稍作小憩。
大约三点半左右,学姐在迷糊中缓缓醒来。她恍惚间觉得,周围竟多了许多自习的同学。迷迷糊糊中,她并未过多在意,下意识地翻开书本。可没过多久,一股难以言喻的诡异氛围,悄然弥漫开来。那些同学,皆埋头苦读,可照明的工具却千奇百怪,有人用应急灯,灯光昏黄而闪烁;有人用电筒,光线在黑暗中摇曳不定;甚至还有人,竟点着蜡烛,那微弱的火苗,在幽暗中诡异跳动。
更让学姐毛骨悚然的是,整个教室,竟没有一丝声响。翻书时,没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写字时,笔尖与纸张触碰,也未发出任何动静。一切,都安静得可怕。学姐心中涌起一阵不安,她偷偷瞄了一眼离自己最近的同学。这一看,她的血液瞬间凝固。只见那同学的教科书上,竟有一些用黑体标记的题外话。她猛然想起,这本教材,竟是文革之前的版本!而那位同学,身着灰蓝色的中山装,那模样,仿佛是从那个遥远的时代穿越而来。
学姐惊恐万分,下意识地悄悄数了数人数,男女加起来,正好是十四个人!她只觉头皮发麻,心脏仿佛要跳出嗓子眼,恐惧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她吓得几乎晕厥过去,之后的记忆,也变得模糊不清。
直到天亮,第一缕阳光艰难地穿透窗户,洒在她身上,学姐才从昏迷中幽幽转醒。从那以后,学姐的情绪一落千丈,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每到夜晚,她便不敢独自出门,那黑暗中,仿佛总有未知的恐惧在窥视着她。或许是那次恐怖经历的刺激过于强烈,期末时,她竟有三门课挂科。接踵而至的打击并未就此停止,不久后,她又与男友分手。在这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下,学姐最终没能承受住,也选择了那条不归路……成为了这十五个悲剧中的最后一位主角。
五教,这座承载着无数青春与梦想的建筑,却也因这些悲剧,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每当夜幕降临,它静静矗立在那里,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恐怖故事,警告着每一个试图靠近的人,在这看似平静的校园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