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瑞吃惊地看了一眼赵辉,乱兵里面可是有不少同是袍泽的班军,但眼下已经容不得他犹豫。
“杀……”吴大瑞所部挺起刀枪,朝着作乱的人群杀去。
作乱的工匠和班军都没有武器,充其量拿点干活的棍棒,稍加抵抗便一哄而散。
吴大瑞所部杀了十几个冲在最前头的,其余人是一点反抗也不敢,有的扔掉手中家伙跪地请降,有的调头就跑。
吴大瑞驱赶着乱兵与工匠,一路又赶回了西华门外。
西华门的守兵也冲出城外,里应外合,将作乱的上千人给围在了中间。
赵辉登城喊话:“本都督已经查明,这次作乱乃是有奸人挑唆,我们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作乱的人群顿时安心了不少。
“今日歇工,各位回各营歇息。明日歇工一日,口粮照发,但不得离营,不得串营。”赵辉让工匠和班军们都各自回去,还大方地放他们一天假。
宋礼张嘴,欲言又止,心说:“本来皇上工期就催得紧,你倒好,直接放了一天大假。”
赵辉又在城头道:“有检举此次作乱奸人的,有重赏。藏匿、知情不报的,查出来同罪论处。”
这时,在京各部的士卒才姗姗来迟,可惜赵辉已经将乱局平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吴大瑞乐颠颠地看着一群工匠回营去也。
宋礼拉住赵辉的袖子:“大都尉,明日歇工一天?耽误了工期我可担待不起呀。”
赵辉严肃道:“部堂,这回的乱子,与我无关,可是跟部堂大大的有关呐,工匠们都说是你强行提前的竣工日期。不查个水落石出来,部堂这个‘监工苛严’的罪名是板上钉钉了啊。”
宋礼顿悟,歇工一天,就可以让工匠和班军们都待在营中,可以一个个地仔细地查。
查出问题来,查出罪魁祸首来,才有人好顶罪啊,才能把自己给摘出来。
宋礼这下不再反对,赶忙下去布置。
因为此事事关重大,由燕京行部刑房、燕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顺天府三衙会审,查出挑唆作乱的交趾工匠三十余人,三人腰斩,其余斩立决。另外还查明指挥使柳溥“过于宽驰、统兵无略”,上奏南京论处。
朱棣收到奏报,先是大吃一惊,怒不可遏,后来看到下文,“驸马都尉赵辉、工部尚书宋礼急借山东都司京操班军吴大瑞部,平之。乱止半日,宫室皆得保全。查得交趾叛贼三十余,寻判斩刑有差。”
朱棣喜道:“朕派赵辉去燕京还真是派对了,关键时刻还能派上用场。”
崔宏跟着在一旁咧开嘴微笑。
朱棣又道:“没想到交趾工匠中还藏匿着叛贼,真是差点坏了朕的大计。传旨给黄福,以后交州的工匠不要北送了,让他留在当地役使。”
朱棣无意之间倒是干了一件好事,自此后,交趾征发的工匠就不用远赴千里之外到南京或北京当牛马了,在交趾当地干活要轻松太多了。
崔宏躬身道:“遵旨。”
朱棣又补充道:“那些作乱的交趾工匠,统统腰斩,家眷充军流放。”
崔宏忙低头躬身应承。
朱棣又传来太子朱高炽。
“恁看一看,燕京诸臣奏请惩处柳升儿子柳溥,说他宽驰无略,乃至于酿成此次大祸。”
朱高炽快速扫了一眼奏章,躬身道:“儿臣以为,燕京诸臣奏请将柳溥革职,正是恰当。”
他见朱棣脸色没变化,又大胆道:“不过柳溥毕竟是安远侯长子,还是要安抚一下柳升的。儿臣有二策,一是柳溥革职,任职事官。二是调任,回南京充锦衣卫千户。”
革职任职事官其实就是革职又没完全革职,任职事官就是你虽然革职了,但活还是接着干,看你后续表现。对于有背景的柳溥来说,那跟罚酒三杯没啥区别。
朱棣想了想,点点头,“那还是让他来南京锦衣卫吧。”
锦衣卫千户,这个职务不小,职权却可大可小,比如负责镇殿的大汉将军、力士或者经常被叫去干粗活的锦衣校尉都是锦衣卫,这些都是有职无权的岗位。当然也有权重的,比如专门监察百官的北镇抚司。
不过,总而言之,柳溥丢了兵权,对他来讲都是一种惩罚。
批复传回燕京,赵辉对柳溥打趣道:“柳大人要去南京任职,正巧某也该回南京了,不如同行如何?”
柳溥恼羞成怒,却又无法发作:“不必了,我晚上睡觉梦游,怕半夜起来把都尉打一顿。”
赵辉呵呵一笑,不与他一般见识。
手下败将而已,不值得为他耍嘴皮子。
宋礼得知赵辉要回南京,前来挽留。
“部堂不是缺钱么,才修了个内城,某回南京,把那大买卖干成了,说不定修外城的钱就有了。”赵辉笑道。
燕京的内城建于永乐年间,可外城却一直没建,一直拖到了嘉靖年间才建。
一方面是朱棣觉着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只有自己打别人的份,哪有别人敢上门打自己的?所以再在内城外面套一圈外城墙实在没必要。二来是迁都花钱如流水,还要北征草原、南下平交趾、郑和下西洋,那花钱都是海了去了,外城墙不建还可以省一笔。
所以,宋礼听赵辉说能赚出来修外城墙的钱,十分激动,上一次这么激动还是洞房花烛那会儿。
可惜,朱棣很快又一道诏书,命宋礼南下,改任下西洋宝船的督造官。
即将六旬的宋礼没能见到紫禁城正式落成,颇有些落寞地离开了燕京。
“老大人也为紫禁城的建设做了贡献,将来史书上也会留名的。”赵辉安慰宋礼道。
宋礼洒泪离去。
燕京这边,赵辉准备的差不多了。陈忠把该做的小样都做好了,已经陆陆续续送往了南京。
赵辉也该收拾收拾,启程回南京了。
不过回去之前,他还想再见见朱瑛。